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学者对中国法律及其意识系统抱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从早期的传教士到现代的汉学家,他们对中国法律及其文化传统的解析,构成了一个西方世界的“中国法律文化观念”。然而,西方的“中国法律文化观念”基本上是对异域法律文化的贬诘和否定,西方人从自己的学人那里得到的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认识多半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管理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是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管理文化区别于另一种管理文化的根本标志.中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目标、价值实现手段和价值评价标准等方面.要使我国这样一个封建传统比较浓厚的发展中大国的管理文化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应加快价值观的改造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文化的物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有着强烈的传承性或渗透性,具有物质性的特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加强法律文化的物质性研究,对于中国法治现代化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的变迁,使得原生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观念上呈现出鲜明的代际差异,主要表现为乡情文化观念的代际差异、消费文化观念的代际差异、伦理道德文化观念的代际差异三个方面.从价值合理性和价值意义审视,表征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利益诉求向深层次提升,展示出我国农民工文化观念整体变化的进步性和时代性,预示着我国农民工文化观念整体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前的中华法与西方法是完全不同质的两种法律。西方法律的基本精神与核心内容是契约,而我国法律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内容,则是为了维持社会的尊卑等级秩序与稳定。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三个方面:中西方法律制定的出发点不同;中西方法律的制定者不同;中西方法律的各自约束对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素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现实孕育的中国当前法律文化本质上仍然属于传统法律文化范畴 ,虽然它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它在整体上无法创生现代法治 ,许多方面甚至成为现代法治的反向力量。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 ,理性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并加以本土化。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实现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 ,营造市民社会 ;公平立法 ,严格守法 ,公正司法 ,树立法律信仰 ;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美国人也存在着三种对待法律的叙述:法律面前的求助者、法律游戏的参与者、面对法律困境的反抗者。当下的国人对待移植而来的法律,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水土不服。对美国与传统中国的法治观念进行一番比较,对于完善我们的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本文从价值主流、个人本位、天人观、知识观、交际观等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以期对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7):101-109
对权力行使合法性和公众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要求公共管理须以公共管理与法治为核心要素。通过法治实现公共管理须将公共管理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结合各种法治理念、从法律维度对各类公共管理现象进行阐释和说明。公共文化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个分支,其管理理念源于公共管理的一般理论,其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也受到公共管理理论的直接影响,从法律维度对公共文化管理现象进行阐释和说明对回应公共文化需求的模糊性、变动性、个体性和多样性,对维护私权利、限制公权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增进自由和效率均有着重要意义。在法律语境中,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文化行政给付行为,政府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文化行政权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并给予公民相应的文化救济权利;在法律语境中,既有的文化市场管理方式须依据表达义务基本原理和法律规则内在的逻辑顺序进行从单方管理到他律与自律相协调的转变,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者两方面的立法参与、积极推进文化行业自治则是文化市场管理方式变革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11.
现阶段我国的法治建设并没有步入坦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民族法律心理滞后于时代的要求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本文从史实和思想两个方面入手对西方法律的起源进行了探讨,力求找出西方民族法律心理形成的真实原因,并以之为对照,努力探寻适合我国法治建设需要的民族法律心理。  相似文献   

12.
吕超 《北方论丛》2013,(1):40-43
西方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受到了“两希”文化的共同影响.古希腊文学中的乌托邦多呈现空间化特征,关注的时间维度仅限于过去;古希伯来文学则增加了历史进步的线性时间观念.近代之后,乌托邦文学的时空观念随着时代背景不断变化:文艺复兴时期多以航海的空间发现为模式,19世纪则聚焦科技进步的未来,20世纪在经历了“敌托邦”的短暂风靡之后,随着人类更多关注“当今”和“当地”,乌托邦文学最终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13.
黄金德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6):80-81,91
本文对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多样性及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的生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多样性现状在法律文化的结构上表现为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与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的严重分离 ,法律文化建设的重心应放在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的建构上 ,而在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的建构过程中 ,能够长期存在下来和逐渐占主导地位的只能是与社会主义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相适应的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 ,从多样性的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基本特征和发展动力来看 ,与社会主义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相适应的隐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只能是法治文化 ,当代中国将生成以传统法律文化为根基的、以西方的法治文化为范式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水文化构成了中国人生态本性,而盐文化则造就了西方人的科学精神。水文化及盐文化各有千秋,特色鲜明,水文化具有通融性,强调以和为贵,而盐文化则强调整齐划一,强调勇于有为。世界趋于大融合时代,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将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也有利于管窥当前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发展的特性及社会文化的本质,以便有效地开展社会文化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王井 《新疆社会科学》2011,(3):116-121,164
文章通过对中西方网络文化概念的梳理,对比分析其差异化的解读,同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化的原因,进而指出网络文化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强调价值、价值体系、模式,还是强调共享标志、信仰和行为特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信用危机”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道难题,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我国传统的伦理型信用观念的内在缺陷。与西方契约信用观念相比较,我国传统信用观念的特点突出体现在理论来源、价值追求、适用领域、作用对象、保障机制五个方面的差异性上。重建我国现代信用文明的首要问题是促进我国信用观念由伦理型向契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以古知今,洋为中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淀仍然普遍存在于现代法治进程中,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中国法律文化的性质,并与西方法律文化作以比较研究,追寻并汲取古人与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从而为中国21世纪的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自先秦以来,中国的"法"与"法律"合而为一,更确切地说,有"法律"而无"法"。位于"法律"之上的是"权力"而不是"法"。与中国相反,西方的法治社会形成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源头在古希腊时代,当时的思想家们就已经有了法治的向往,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换取法律的权威和信仰。法治社会是现今中国正在致力建设的一种社会形态,构建法治社会,必须树立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20.
薛娟  袁越 《东岳论丛》2012,(11):154-157
中国传统设计是基于农耕文明的封建社会手工艺体系而发展的,曾经一度辉煌;清末统治阶级“重道轻器”、闭关自守、忽视创新的观念造成了近200年的设计滞后,鸦片战争迫使国门洞开,各阶层的传统观念才被动地发生了“千古未有”的转变,“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以及各种民用企业引进了西式机器和工业设计,改变了过去一味拒斥西方设计的观念.无论从道器观、夷夏观、人才观还是传统的价值观念等方面,都显示出西方设计观念对传统设计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