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是道德的基础,是德育工作的生长点.生活世界的本质体现为生命本质,离开人的生命意义与体验,任何德育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生活德育是相对于以说教灌输为主,远离学生生活世界的现代德育而言的.生活德育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内涵,要求德育教师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型向生命型转变.生命型德育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注重体验与实践,以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自由生成与其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唤醒大学德育对德育生活世界的失落与遗忘,是对大学德育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诉求。从"生活世界"的内涵入手,结合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困境:大学德育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疏远;大学德育对大学生德育主体意识的忽视;大学德育对大学生知行合一的剥离。并从对话生活——倡导大学德育的回归,转客为主——凸显学生主人翁意识,立足实践——转知为智,化行为德等方面提出大学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创新路径选择,以期切实提升大学德育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交往德育模式是在交往德育理论指导下,依据德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大学德育程序及其方法体系。高校应通过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环境、建立"个人成长导师制"的制度环境以及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实践环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提供环境保障;通过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情境、"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活交往情境以及"互动合作"的主题活动情境,为大学交往德育模式创设情境模式。并通过讨论教育法、生活交流教育法、熏陶感染教育法以及生活实践互动法等方法推进大学交往德育模式的实施,从而实现大学交往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的“单向度”精神危机呼唤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 ,就要树立人文主义的德育理念 ,回落学校德育的目标 ,改革传统模式化的德育方法 .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病是与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相联系的.以生成性思维的基本精神观照教学生活,从而进行课堂教学的范式转型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体现.其主要方面是:由既定的外在目标到内在的生成性目标;由高控制的流程到建构生成的过程;由空洞的内容传递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由以目标为中心的标准式评价到走向理解的生成性评价.为此教师应具有新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6.
从外在角度"静观"人的超越本性是传统形而上学产生的根源,传统形而上学把人及其生活世界二重化,但在现代性的冲击下,由于二元世界的不可整合最终导致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现代西方哲学虽然向现实生活世界转型,但由于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真存在,因而没有完全回归到人的现实生活中来。马克思哲学把人还原回其本真生存状态———历史性的生成实践中,站在整个人类学的高度以实践生成思维转向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上的科学、合理的生活世界理论,本身蕴含着"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两个维度,而以它们为视角考察生活世界,必然会发现生活世界呈现出两个基本的特殊品质,即生活世界既是自身生成着的有机体,同时又是人创造自身生活的产物.相应地,人对生活世界及其客观规律的反思、解释和理解是一种科学认知,而对生活世界的创造和建构本质上则是一种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哲学基础,理论体系结构及内容和思维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科学性.文章指出,"实事求是"哲学理论是邓小平德育思想科学性的基础、邓小平德育思想具有全面完整的科学体系和辩证严谨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德育基本概念方面强调对德育目标、德育本质以及现代德育功能方面的探究.德育理论研究现状突出表现在围绕"生活"、"生命"、"生态"、"人本"等关键词展开讨论.德育理论研究趋势呈现为:德育的人学研究走向;德育在物质、制度、理念层面的全方位建构;德育坐标沿传统回归与现代创新的双向延伸;德育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0.
转换教育思维重读"教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本是生活世界的教育,但在科学主义和理性崇拜的推动下,生活世界被排除在教育之外.本该极富人情味的教育过程成了机械运作,使得感情丰富的教育主体变得面无表情、主体意识失落.教育的人的生成本质和生活特性,昭示着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复杂的、永未完成的过程,教育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迫切需要我们转换教育思维、重读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