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广告中女性形象塑造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宣传,又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在女性形象塑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男本位视觉文化的特质是把男性和女性置于“看/被看”的模式中,这一模式不仅让女性成为男性目光中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甚至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符合男性欣赏标准的女性美就成为社会的女性美标准,并且不断地改造女性的审美观和对自身的认识。广告在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承担着反映良好中国女性形象,展示中国女性美好品质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背景下,当代诗人谋求以新的方式建构自身形象。一些诗人积极利用绘画、摄影,甚至电视、电影等视觉媒介展示和传播自身形象,以"袪魅"或"返魅"的修辞,试图提供一种视觉模式的"诗人的阐释学"。诗界正尝试一种倚重诗人视觉形象的"泛化"传播策略,通过重塑诗人形象来改变中国新诗的边缘化处境。但在诗人的"明星化"塑造过程中,诗歌文本可能面临被视觉形象"僭越"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的贬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妇女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的不断提升,西方广告传播中的女性形象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蕴涵于其中的对女性社会文化角色的认知传统并未得到相应的转变,以女性身体作为商业广告主要的叙事方式的传播模式也未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的广告传播,受到西方广告传播模式中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的影响,形成了不利于正确建构妇女形象的现实。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广告观念。  相似文献   

4.
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中,形象和视觉消费充斥着人们的生活,视觉文化已成为后现代文化中的一种主流形式.一方面,各种视觉产品充斥、刺激着人们的视野,带给人们各种“震惊”般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各种视觉形象不断地异化主体,进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权力感的文化因素.以当代的视觉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后现代文化中的视觉奇观理论分析《小世界》文本中的场面奇观和身体奇观,赋予文本以新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5.
引入一个时下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视觉文化,简单介绍它的主要特征和具体表现。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视觉文化与我们目前所处的消费社会密切相关。广告从根本上讲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视觉文化语境下,经历如何,表现如何,前景如何是文章关注的重点。同时,文中涉及了几种有影响的理论范式,以便加深我们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至少已经历了四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每次革命都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视觉文化领域中,未来社会纯技术型倾向的发展将直接导致其本身承载的人文价值观涣散;视觉文化创作者的人文精神在纯技术型导向洪流中将面临崩溃。面对信息网络化时代,未来视觉文化变革的人文化取向、大众化取向最终将会完成"文化"本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转型的激励机制与“两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文化具有引导、凝聚和激励的社会效应,实现消费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对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在明确"两型社会"消费文化转型取向的基础上,探求消费文化转型的激励机制,以期对推动"两型社会"的构建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广告作为现代商业社会促销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受到广告商和销售商的追捧。而在数量众多的广告中,其主体往往是年轻、貌美的女性。广告传播既是一种商业宣传,又是一种文化传播手段,然而,广告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存在种种误区。男本位视觉文化的特质是把男性和女性置于看与被看的模式中,这一模式不仅让女性成为男性目光中的审美对象、观赏对象,甚至成为男性欲望的投射对象,这种模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基于广告在促进人们认识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强调并提高广告中女性话语权的地位才能改进人们以及女性自身对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社会的中国广告文化既透射着传统文化精神,又流溢着现代性的光彩,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质.广告中的现代消费文化观念和女性文化意识,反映了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及其对广告的影响;广告中反对侵略、抵制日货的诉求,反映了广告文化对社会主潮、公共话语的迎合与呼应;而广告所绘制的历史故事、文化故事、民间传说等,使商业广告成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广告文化的演变说明了广告文化具有与社会文化同律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广告图像传播的修辞现象及其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促使大量的广告图像产生。广告视觉传播在广告信息传播活动中具有特别的功能和意义。广告视觉传播以图像载动信息,通过媒体图像向受众传达信息,进而达到视觉说服的目的。修辞与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有密切的联系,研究修辞现象的目的就是“从表达效果出发”。广告视觉传播存在图像传递信息表达效果的研究需要,因而修辞现象的研究有必要从传统语言修辞的领域扩展到广告视觉符号修辞的范畴中来。这意味着载负修辞现象的外在符号形式发生了转换,而这种修辞现象的载负外在符号形式的转换,与受众心理有着很重要的内在联系,并使广告图像传播获得较理想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制订整合营销沟通方案最优决策的目的是寻求最优的广告支出方式以获得最大收益.运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两个媒体情况下的最优支出性质.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得到两个媒体支出密度数量上的相对关系和在一定时间段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论表明,两个媒体的支出与两个媒体的协同作用有关,也与累积销售额的影响有关.同时也指出了规范分析结果与现实情况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公益广告的攻心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益广告的效果研究一直处于广告研究的滞后阶段。目前的公益广告存在着“隔岸观火”和“隔靴搔痒”两大病症。问题的关键是广告诉求与受众的相关度不高。对症下药,提高公益广告效果的策略有三:真实再现、指向明确和对比联想。  相似文献   

13.
双关语语言含蓄、生动、机智、幽默,很好地突出了广告的特点,因而广泛用于广告创作。翻译时应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力求再现原文双关语“标新立异”的语言特点,以确保译文和原文具有相同的功能,从而实现广告翻译的商业目的。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广告用语中双关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喷画艺术具有逼真、生动的艺术效果,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广告、动画设计和建筑等领域.喷画能够具有惟妙惟肖的写真效果,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在教学中,该绘画手法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创作目的、材料等因素,更好地发挥其独特而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喷画的充分了解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应用能力,发挥其在艺术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析广告英语的修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深入取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广告英语是激烈的竞争以及设计者的匠心独具、精雕细琢的产物。它不仅在词语的运用、句型的谋划上巧妙精细,在修辞的运用上也颇为讲究,从而产生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引人注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接触的影视广告越来越多,受众的广告意识日益增强,而对广告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要想在广告信息拥挤的环境中成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提高影视广告的审美价值就成为一个必然的要求。影视广告制作者必须对广告创意、视觉、语言、情节、配乐等方面的美学化加以考虑,以便从整体上提高广告片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广告语言与广告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广告语言可以帮助广告实现它的商业价值。作为具有推销能力的语言,英语广告一方面在词汇上使用高频词与创新词,甚至错拼来抓住读者注意力;另一方面在句式上使用疑问句与祈使句激发读者好奇心、增强广告感召力。同时,英语广告还特别注意修辞手段的应用,如仿拟、重复与呼应等,以达到新颖、生动的表达效果。正是凭借这些词汇、句式、修辞方面的技巧,英语广告帮助广告实现了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最终实现了广告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商品推销。为实现此目的,广告撰稿人常利用比喻、拟人、双关、押韵等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由于英汉差异,修辞翻译可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弥补法等进行灵活加工。同时强调英语广告修辞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翻译人员还应熟悉商品知识,懂得商业心理和营销策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灵感,才能使译文词句优美,生动鲜明,朗朗上口,达到商品推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广告文案是广告的主体。广告人为了增强广告的竞争力 ,越来越注重广告文案的创作技巧 ,如修辞格的运用、文学创作手法的借鉴等。广告文案在突出宣传功能的同时 ,还特别注重其文化教育功能 ,因此 ,广告文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 ,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广告的撰写在词汇、句法、修辞方式等方面具备一些特征,在词汇方面,广告用语必须简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它的词汇特征集中在:模拟造词、变异拼写、广泛使用动词、大量使用形容词及灵活运用复合词,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这些特征,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套用汉语四字结构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