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上日益重视人的价值问题,人们对名人的生平事迹及个性在经历中的表现与作用,越来越感兴趣,因而传记文学这种文学形式日益受到读者的欢迎。当代传记文学在西方国家出现了热潮。我国古代传记文学有着丰富的遗产。今天探讨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以认识古代传记文学的传统,对当代新传记文学创作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适在批判我国古代传记的缺点和吸收西方现代传记文学长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传记文学思想。他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传记文学名称的人,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一直都在提倡传记文学,并以创建传记文学理论和努力创作两方面的实绩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显著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一度光辉灿烂的史传创作,到了六朝时期,已经走向江河日下的一途.而一种新的传记形式却开始悄悄崛起,史传之外的各种人物传记写作逐渐繁荣,并开始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发展中担负起主导的作用.这就是“杂传”. 正史以外的传记创作在汉代已经初见端倪,如刘向,班固等都曾于此有所撰述: 《汉书·楚元王传附刘向传》:“向以为王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特别关注传记文学的创作,在不同时期都写有自传,并创作了几部重要的人物传记,且对中外优秀的传记作品大加推介。在考察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时,林语堂从现代个体意识出发,发现了自然人性的流露和生命愉悦的存在。在这样的发现里,他表达了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的构想:尊重人性的自然流露,在日常俗世中追求超越性,实现审美文化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的传记文学,从数量到质量,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阶段 传记文学作品早在古代就出现了。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则是现代形成的。 我国传记文学的最早萌芽,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左传》与《战国策》等史书。比如《左传·曹刿论战》与《战国策·触(尤言)说赵太后》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它们既有史料的实录,又有形象的描绘。但在总的倾向上仍属史书性质。到了《史记》,便出现大量传记文学作品。它们的特点是“不虚美,不隐恶”,坚持“实录”原则。它们“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故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郑笑平 《中州学刊》2004,(5):115-117
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兴盛,在短短20年间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绩,科学家传记异军突起、平民传记成为世纪之交传记文学的一个亮点.新时期传记文学创作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品位之高都是以往无法比拟的,这些都使新时期传记文学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新时期传记文学创新成就喜人、美学价值彰显、经济效益可观,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媚俗化、克隆化、快餐化、工具化和不真实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最早使用“传记文学”概念的,是现代著名学者胡适。1914年9月,胡适在日记中,就传记文学的体例、特点诸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传记对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的疏离,而进入到文学的殿堂。从此,现代传记创作开始纳入到文学的范畴里来。在西方国家,社会名流撰写自传或回忆录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因而自传早已成为文学领域内一个极为发达的门类。但在中国,除一些以述志抒怀为主的短篇古代自传,却一直少人问津。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个性大解放,自传便成了知识分子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8.
古代自传是传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人生命情怀的真实写照。死亡意识作为生命情绪的一部分,其在中国古代自传文本中的反映是多样的,而其对古代自传的传主形象塑造、主旨题趣定位、行文走笔基调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直接促成了古代自传的成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所史时期,写英雄,写当代风流人物,仍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传记文学的重要题材。近年来,作家王火先后推出两部长篇传记文学作品:《血染春秋》(花山文艺出版社)和《外国八路》(百花文艺出版社),着力于塑造正面典型和描写英雄人物,这对传记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1 我国文学发展史中,传记文学有很悠久而优良的传统。就其产生之早来说,大约是仅次于神话、传说和诗歌,传记文学与历史著作则应是同步发生的。而在神话、传说和诗歌中,其实也已孕育传记文学的质素。在我国文明史的开端时期,无论是远古国家中的右史记  相似文献   

10.
朱东润教授,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名誉系主任。早年留学英伦,回国后执教英语多年。一九三○年起在武汉大学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三十年代末,开始传记文学的写作和研究,他以中西贯通的学力,刻苦探索,辛勤耕耘,在传记文学领域里进行了新的开拓。半个世纪以来,他陆续写出了《中国传叙文学的发展)和《八代传叙文学述论》等论著多篇;创作了《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六部政治家、文学家的传记文学作品,为我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春私战国到宋的一千五百年左右,一直都处于世界科学发展的领先地位。但是,从宋以后的十五世纪开始,我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却不断衰落,直至近代一直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这就向我们提出了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国古代科学会走向衰落、而不能发展为近代科学?从这里可以引出什么历史结论?今天,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郭春林 《船山学刊》2009,(2):125-127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亦为传记文学名著,在中国古代史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史记》语言的分析,来探讨其抒情方式的运用。从而探究其对柳宗元、欧阳修等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9,(9):115-121
1978年以来,随着政治语境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传记文学对鲁迅进行重新书写。总体而言,新时期的鲁迅形象建构有几大新变:其一,"政治鲁迅"逐渐向"凡人鲁迅"转化。其二,现代文学史中叙述鲁迅的部分与鲁迅传两者的关系得到解绑。前者开始专注于"鲁迅的文学"而非其政治意义,后者则开始多方位重视鲁迅的思想与生活。其三,随着现代文学研究的"去政治化",鲁迅与茅盾、郭沫若等作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平衡,而传记文学也开始出现鲁迅与其他名家的"合传"。1978年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既是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也是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4.
传记文学自《左传》发端,至《史记》大放异彩,而今又呈方兴未艾之势。传记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历史的真实是其灵魂,艺术的魅力是其生命;二者的统一,即艺术真实,是其完美境界。那么,怎样达到这一境界?也就是说,怎样由历史真实而达到艺术真实?一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有创造天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着崇高的人格、坚强的毅力和卓越的史才,所以在两千多年前就写出了一部具有世界史性质的中国古代通史,即纪传体《史记》。这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魄磅礴、见识超群的历史巨著,并且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两千多年来有不可胜计的中外学者阅读和研究它,都给予崇高的评价。司马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荣,给炎黄子孙留下了一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自传文学叙事观念之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自传是传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人生命情怀的真实写照。在“文以载道”的传统理念影响下,中国古代自传的作者在叙事观念上深受封建伦理道德意识的钳制和规范,自传文本因此表现出重视家族历史、学术创作、个人政绩的介绍回顾而忽视情爱生活的写真。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现代首先提出“传纪文学”概念、积极从事相关研究的现代传记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也是最早从事现代传记文学写作,躬身践行其理论主张,自成一家的创作者;更是终生不懈、卓有成效的现代传记文学倡导者,在现代传记文学开创、发展上,有着独到的贡献。胡适以西方传记文学为参照,批评中国传统传记;以史鉴和教化的经世致用目的,倡导以“纪实传真”为核心的现代传记文学。作为开创者,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偏颇疏漏,如源于史传传统、功利目的、学术思想的重史轻文的偏向;对中国传统传记文学评价上的武断片面。因此时下不少论者认为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片面肤浅,许多已为后人超越。然而在胡适所处的时代,这一切都富有创造和挑战性。对一个开风气的人,不能苛求。何况胡适对中外传记文学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比较研究,创作上有自己独到的风格特色。时至今日,他的理论主张与传记作品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地陈述和解释胡适的现代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是当下传记文学研究与创作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我在1999年由香港出版的《传记文学写作论》一书中对传记文学的性质、作用和功能作过阐述,也根据自己多年学习、研究和采写传记文学作品的经验、体会和教训,提出了自己的传记文学立场。  相似文献   

19.
胡适是现代首先提出“传纪文学”概念、积极从事相关研究的现代传记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也是最早从事现代传记文学写作,躬身践行其理论主张,自成一家的创作者;更是终生不懈、卓有成效的现代传记文学倡导者,在现代传记文学开创、发展上,有着独到的贡献。胡适以西方传记文学为参照,批评中国传统传记;以史鉴和教化的经世致用目的,倡导以“纪实传真”为核心的现代传记文学。作为开创者,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偏颇疏漏,如源于史传传统、功利目的、学术思想的重史轻文的偏向;对中国传统传记文学评价上的武断片面。因此时下不少论者认为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片面肤浅,许多已为后人超越。然而在胡适所处的时代,这一切都富有创造和挑战性。对一个开风气的人,不能苛求。何况胡适对中外传记文学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比较研究,创作上有自己独到的风格特色。时至今日,他的理论主张与传记作品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地陈述和解释胡适的现代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是当下传记文学研究与创作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李东雷 《理论界》2006,(8):102-104
古代自传是传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人生命情怀的真实写照。从文化层面可将古代自传所体现的生死智慧分成儒道两种类型,分别指向使命人生与逍遥人生两种生命形态。但同时,传主也可能同时烙有儒道释法等多种思想印记,或不同时期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生死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