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俄罗斯科技潜力评价及中俄科技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中俄经贸合作的领域在拓展,科技合作的比重正在不断提高,但双方在科技领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随着两国体制转轨的逐步深化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需要对两国的科技合作进行重新定位。中俄两国的科技合作既是提高两国科技竞争力的需要,又具有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越来越成为全球化的重要部分,中国发展对俄罗斯经贸合作必将促进两国经济发展。为此,我国应全面制定对俄罗斯经贸战略。本文主要对俄罗斯市场环境、中俄经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中国对俄罗斯制定可行的经贸战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在俄罗斯成功召开,俄罗斯将以此次APEC会议为契机,使俄远东开发与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也为俄近邻的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三省参与远东地区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中俄区域合作领域十分广泛,从俄远东与中国东北三省的特点与两国经济现代化的要求来看,重点应放在以下四个领域:一是重视科技领域合作,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三是能源合作,四是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4.
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后中俄经济合作关系将如何发展 ,这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并界定了后叶利钦时代的概念 ,认为中俄经济合作关系将按照叶利钦在位时两国共同确定的基本方针和总体方向继续发展。以此为前提 ,提出要重新认识和重新构筑中俄新型经济合作关系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即重新审视中俄经济合作中的若干问题 ,实现认识上的转变 ;重新定位中俄经济合作关系 ,实现战略和策略上的转变 ;重新理顺对俄经济合作思路 ,实现政策上的转变。文中还提出了中俄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联手开发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2008年2月25~29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统一基金会”在莫斯科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俄罗斯与中国发展前景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未来”的研讨会。会议分为5个讨论单元:“中俄两国的发展模式”、“中俄两国的经济改革”、“中俄两国的政治发展”、“中俄两国对外政策和中  相似文献   

6.
在叶利钦执政8年期间,俄罗斯远东对华关系经历了一个由波动、调整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过程。展望后叶利钦时代,在中国和俄罗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发展的大格局中,两国边境毗邻地区的经贸合作和睦邻友好关系仍将保持积极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
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经济研宄所承办,黑龙江省铁路集团公司、哈尔滨经济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协办的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于2005年6月14-16日在哈尔滨香格里拉饭店隆重召开。俄总统副全权代表普罗斯加科夫、鄂木茨克州州长波列日阿耶夫,俄犹太自治州副州长古列维奇,俄科学院院士库列绍夫、巴克拉诺夫、柯罗文以及俄通信院士米纳基尔等出席论坛。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俄总统副全权代表普罗斯加科夫,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何秉孟分别代表中俄双方和主办单位在开幕式上致贺词论坛开幕式由黑龙江省副省长王利民主持。张左己省长在致词中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着3038公里的边境线,陆路相接,水陆相连。原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有22项落户在黑龙江省。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为黑龙江省加快对俄经贸发展和科按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黑龙江省做出了发挥优势、整合资源,进一步推进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树立“双赢”理念,改善贸易方式,扩大合作领域等新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加强能源原材料合作,积极推进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等具体措施。力争在贸易上三年翻一番、六年翻两番,到2010年达到150亿美元;在对俄投资上,三年翻三番、六年翻四番,到2010年达到8亿美元以上。因此,我们必须以积极务实的态度着手解决拓宽经贸合怍领域、改善贸易方式、规范贸易行为、提高经贸合作层次等方面的问题。俄总统副全权代表普罗斯加科夫在致饲中说,我们刚刚制定了西伯利亚新的发展战略,我们非常重视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首先是中国的一体化关系,中国是我们绝对的战略伙伴,投资合作不仅符合中俄两国,而且符合其毗邻地区西伯利亚、远东与中国东北省区的利益。为了顺利发展中俄地区投资合作,还要解决很多问题,如解决移民问题、制定措施协调关税政策、规范边疆贸易、打击走私等等。我深信本届论坛必将为推进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间的合作做出重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何秉孟在致词中讲了以下四点意见:第一,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政治意义不可低估。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边境接壤4000多公里的相邻大国、经济结构上具有优势互补关系的大国、具有共同根本利益所在的战略协作关系大国,两国发展区域合作对于巩固中俄传统友谊、实现互惠互利、促进加快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政治意义。第二,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经济前景非常广阔。第三,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模式创新至关重要。第四,发展中俄区域合作的理论支撑亟待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现有1500多名高级研究人员,我们愿意围绕发展中俄区域合作这一主题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联合与协作,愿意与中国地方一流社科研究机构——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加强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8.
李剑峰 《学术交流》2004,(11):137-140
中国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是两国经贸合作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由于两国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各自地区的经济、科技发展不平衡,彼此的科技需求也不完全一样,由此形成了需求互补。这种互补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对俄的科技合作中采取灵活多样、力求实效、稳步推进的策略。在具体合作形式上,应当不拘一格、方式各异,努力做到技术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相结合;引进技术与培养人才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引发俄日、中俄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中俄日三角关系及其相互影响规律的研究,认为日本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有着多层的战略考虑,其基本意图是满足国内经济需求,改善日俄关系,平衡中国的崛起。从长远来看,日本虽极力拉拢俄罗斯,但对中俄两国合作产生的负面作用有限,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更为乐观。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的趋势下,中俄日三角关系的互动始终呈现两边长、一边短的状态,这与日本和美国建立、发展紧密的同盟关系,从而对中俄两国构成直接的安全威胁有关。受中俄日三角关系特点的制约,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合作很难展开。  相似文献   

10.
赵洋 《学术交流》2007,(5):80-83
辟建“中俄远东自由贸易区”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振兴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扩大中俄两国战略合作的需要。辟建中俄远东自由贸易区具有可行性。其发展方向应先创立小规模自由贸易区,逐渐扩大覆盖范围。中俄远东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的政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政府体制需要改革,职能需要转变,建设成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的政府。现代政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行政审批范围失控、收费和罚款过滥、政府本位利益和被期望职能缺失、体制交叉繁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具有的职能与责任不同,但都必须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2.
曹玮 《太平洋学报》2011,19(1):66-73
所谓搁置外交是指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进程中,对一些历史遗留的、在近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暂时搁置起来,留待时机成熟时再去解决的一种外交方法和策略。搁置外交策略不是缓兵之计,更不是对现实问题的逃避。它是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谋求矛盾的和解,谋求问题的解决,有着深刻的内涵。笔者认为,搁置外交不仅对中国在处理周边问题特别是涉及领土争端的问题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他国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新儒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翔海 《求是学刊》2001,28(2):19-23
如所周知 ,中国文化的近现代化是以向西方学习为历史起点的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典型地代表了进入统一的“世界历史”以来早期“先进的中国人”被迫开启近现代化历程的理性自觉。作为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成熟形态与主要代表 ,现代新儒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界鼎足而立的三大现代思潮。在基本的理论旨趣上 ,新儒家是主张中国文化现代化的 ,在强调向西方学习、吸纳以科学民主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方面 ,新儒家与其直接的理论对立面———西化派之间也在相当的程度上保持了一致性。但是 ,由于…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治河 《求是学刊》2001,28(3):9-12
谈到后现代主义 ,总使人想起“风水轮回转”的古语。还是不久以前 ,“现代”是个充满褒义的词语。当人们谈到 :“现代科学” ,“现代医学” ,“现代艺术”时 ,无不充满着仰慕之情。因为“现代”总是指最新的进展。而今天 ,“现代”则与一个过去的时代或至少正在过去的时代联在一起。它成了一个批判的对象 ,反思的对象。当然这并不是说 ,现代性在今天已不再统治我们的生活了。事实上 ,现代性依然很强势。用科布教授 (JohnB .Cobb ,Jr.)的话说 ,“现代性仍旧统治着我们的公共生活。”[1 ]政治家依然执着于现代价值观 ,大学依然是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进入新世纪后的中国达到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安宁的基础性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反邪教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邪教的存在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格格不入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反邪教斗争的特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旋律中夺取反邪教斗争的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6.
法治政府的应然形态和本体面貌需要我们无休止地追问。法治政府意味着政府机构是依据体现广大人民意志、意愿和民主、公平、正义的法律而设立的政府,政府的运作,包括政府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政府行为都合法、合理、规范,法治政府是以良法之治、政府受法律控制、保障公民权利、控权护权统一、行政救济和司法审查为价值取向的政府。法治政府无疑应该是体现实质正义的“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和“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应然图景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大胆描绘。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Likert scale is very popular, but the question as to the number of scale points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among 4-, 5-, 6-, and 11-point Likert scales with a sample of 1,217 students in Macau, using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as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 There is no major difference in internal structure in terms of means, standard deviations, item–item correlations, item–total correlations, Cronbach's alpha, or factor loading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aving more scale points seems to reduce skewness, and the 11-point scale, ranging from 0 to 10, has the smallest kurtosis and is closest to normal. Only the 6- and 11-point scales follow normal distributions from Kolmogorov–Smirnov and Shapiro–Wilk statistics. Results on predictive validity are inconclusiv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future applications and suggests the use of an 11-point scale as it increases sensitivity and is closer to interval level of scaling and normality. Recommendations for social workers and teachers are made to better assist when using self-reported measurement scales.  相似文献   

18.
刘占兴 《学术交流》2004,(6):158-161
地方学刊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类期刊的基本构成,肩负着普及社科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社科素养的使命。然而,形成品牌的地方学刊却寥若晨星。原因在于:受非学术因素以及社会上急功近利价值取向的影响,助长了某些编辑浮躁的作风,致使学刊栏目粗糙、选题雷同、内容乏新、形式刻板、学术成果在低水平上重复。鉴于此,地方学刊必须立足地域,独辟蹊径,从经济、文化、民族、人才等资源优势上定位,在此基础上,创意策划,通过特色栏目彰显个性,塑造品牌;同时,与社科规划部门、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形成互动关系,使品牌产生规模效应。从而,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如何建立一门不同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想性政治哲学的现实性政治哲学,是一些学者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从哲学基础理论层面入手,才能够解决现实性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南开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学者认为,目前国内哲学界对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基本上还停滞于青年卢卡奇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之中,至多再加上一些海德格尔式的点缀,而这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流声音。正是这种黑格尔式的基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绝对唯心主义之前提的理论思路,将理想性与现实性轻易地连接在一起,造成思想的"短路",妨碍着理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20世纪中期以来,阿多尔诺、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活动其实都是试图走出这一理论思路的重大努力。中国哲学界现在其实也面临着同样的理论困境,而要走出这一理论困境,就须另觅出路,即思考一种对于马克思哲学作根本上不同于黑格尔式阐释的可能性。本刊约请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撰写一组文章,主旨就是想通过对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黑格尔主义传统从不同方面的批判,来探讨一种超越黑格尔主义阐释方式的可能性。其中,王南湜的文章《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主要分析卢卡奇哲学及黑格尔主义传统的起源、意义、理论上的缺陷等;谢永康的文章《从"自在之物"到"非同一物"——论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中的有限性要素》从阿多尔诺的"非概念物"概念入手,在"物自体"问题上对黑格尔主义传统展开批判;王时中的文章《"思维"与"现实"的理论界划及其实践取向——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主要从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非常规解读入手,讨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主义的阐释马克思的可能性与意义;许恒兵的文章《论西美尔的历史规律观及其对理解马克思历史观的意义》则是基于对新康德主义者西美尔的历史观的考察,来探讨一种非黑格尔主义的对于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重谈孟浩然     
邵明珍 《求是学刊》2007,34(2):103-108
长期以来,孟浩然一直被人们视为“隐士”和“隐逸诗人”,但其实,孟浩然深受盛唐时代风气的影响,一生都怀有强烈的入世意愿,至死不曾放弃仕宦之想,与所谓的“隐士”、“清高”颇有距离。而学术界之所以延续这一观念,或许与长期以来习用的研究观念和价值标准有关,其实不符合孟浩然诗歌及人格风貌之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