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温良恭俭让”作为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在《论语》中仅出现过一次。《论语》原文作如是记:“子禽问于子贡日:‘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日:‘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从子贡的话里我们体识到了“温良恭位让”在孔子思想观念及诸多行为中的重要性。这个重要之点几乎就是孔子“仁”学思想和全部观念的根基以及归着点。“温”在孔子学说中有多种表述法。“温”是一种态度。一个人面对纷繁多变的外在,总要做出自己的反映。孔子教导人们要有较为得体的应变方式,“过”与“不及”都是失…  相似文献   

2.
他正处在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而我也可能会束缚于他的过去或我的过去,正在“对话”的究竟是哪两个人?假如在我与他的对话中,我把他当作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个无知的学生、一个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或一个精神变态者来对待,那么在两人的关系中,我的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都会限制我成为可能的那个人。耶路撒冷大学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一句格言:“肯定别人!”这句话在我看来特别意味深长。他说:“肯定意味着……接纳另一个人的全部人格……确认他,理解他,尊重他……促其变化……我在内心确认他,那么在他内心,关于这种人格……现在就能得到完善,能够发展。”  相似文献   

3.
《左传》的“吾子”“夫子”和“数词+子”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子”“夫子”“数词+子”都是与称谓词“子”有关的结构,对它们的考察有助于得到对“子”的性质、特点的更为完整、清晰的认识。从《左传》(并结合其他材料)看,“吾子”是“子”的派生结构,专用于对称,它兼含礼貌与亲昵,主要用于平等身份者之间;“夫子”专用于他称,主要用于下称上,是一种尊称;“数词+子”的结构一般用于称平等身份者,可表对称也可表他称,这说明“子”仍是名词,不是代词。  相似文献   

4.
1957年10月的一天,北京琉璃厂荣宝斋画店来了位会说中国话的荷兰人。他在营业大厅兜了圈之後,非常神秘地问工作人员:“听说你们中国名画家的字画都会到这里来卖,请问,中国有多少名画家?”“大的有20多位吧。”工作人员回答。“那好,请你帮我把每个名画家的画都挑一张,我想买些中国画玩玩”。显然,这位荷兰佬并不懂中国画,也不一定喜欢中国画。但是,工作人首仍是非常热情地帮他挑选,从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陈半丁,一直挑到傅抱石、王雪涛、蒋兆和……最後,20多张名家精品总售价才1400元!拿著单据的荷兰佬呆住了……没有办…  相似文献   

5.
在宁夏南部山区固原、隆德、西吉、海原、彭阳、泾源县的一些汉民村庄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每与群众闲谈时,询问他们的祖籍何处?有不少人就会说:“问我祖籍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什么庄?大槐树老鹳窝下是故乡。”自明朝初年移民屯边以来,这种说法在西海固一带人中广为流传。一、大槐树人的由来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称山西人为大槐树人?原来,古时晋地有一种风俗,人们乐于宅院门前栽植槐树。槐即“怀”字谐音,源于《论语》“少儿怀之”之句。“怀”是少年后生眷怀父母家亲之义。因此山西民众为警告自己时刻铭记孝敬尊亲…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  相似文献   

7.
《人生与伴侣》2014,(5):60-60
展博:“姐,如果有一个人深深伤害了你,你怎么才能原谅他?” 一菲:“呵,原谅他是上帝的事儿,我的任务是送他去见上帝!”  相似文献   

8.
贵族之家的少女与少妇──屠格涅夫作品人物谈刘绿宇一、“……女性之爱的歌唱家”如果不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俄国的屠格涅夫肯定能和中国的曹雪芹成为知音。从“屠格涅夫家族”中走出的一系列冰清玉洁的少女,不能不使人联想起贾宝玉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  相似文献   

9.
某电视台出了一道别开生面的智力测试题。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儿,问在座的各位:“请问大家这是什么?”一位观众说:“是足球。”主持人摇摇头示意他坐下。又一位观众回答:“是某歌星唱歌时的嘴巴”。众哄笑,主持人也示意他坐下。另一位观众接着又回答:“是零。”主持人还是摇摇头让她坐下。此时现场开始变得安静,没有人再次举手。主持人直接走下台去,到某大学学生组成的方阵中间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人说是西瓜,有人说是鸡蛋……,众说不一,但始终没有人答对。主持人又走到某行政机关干部组成的方阵中间…  相似文献   

10.
高军 《社区》2012,(35):14-15
齐白石是个很会过日子的人。他把历年画画挣的金条都装在一个小口袋里,坐卧不离。住在北京铁栅屋时,天明即起.家里人正洒扫庭除,齐老先生就到画室把荣宝斋的订件画了,然后再画其他订件,言不二价,按照墙上贴的润格来办事。世界之大,哪儿没有死皮赖脸的人,比如说:“齐老先生添条虾吧!”“齐老先生您受累!多画条鱼吧,我内人最喜欢鱼了!”齐先生也不说话,只是斜着看来客一眼,又不好当场驳人的面子,慢慢把笔濡墨,沉吟半晌,一笔、两笔,鱼、虾、蟹自画面跃然而出。但都不大精神,看着好像离水好几天,要翻肚子的样子。客人不解地问:“这虾怎么看着像死虾?”  相似文献   

11.
《墨子·公输篇》,是我国先秦诸子散文名篇.因此,一向被选人高教文科教材和中学语文课本.在笔者看来,某些高教教材和中学语言课本的注释,颇有几处欠妥.故提出商榷,聊备同行教学时参考.一、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云:“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见教呢?”“‘何……焉为’;表疑问语气的一种句式.”中学语文课本注:“‘焉’和‘为’合用,表疑问语气.认为“焉”和“为”连用,表疑问语气,欠妥.问题在于,除《公输篇》外,在我国古书中,找不到“焉为”连用表疑问语气的例句.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2.
彭泽东篱菊,岂为信口黄,几番风雨洗,万户沁余香。余人难自三年自然(灾害)始,闻有“万言书”不可见,可见标之为右者一罪耳。疑为退火故,至颁谢农分粮书,讳不言他,知不论事矣。既读要害文,令以是非白,曰:“公婆有理”而为妯娌笑,复见录于档案,噫,公其鳏乎?奈何更凌天下人?出大棚,作是图记事也。父子画展谒优孟海瑞之沪上,感斯人之早逝,加题一额,是图后流海外,不复见矣,今补画之,贤者有云,史之败者,如斯乎?(注:“不见历史是胜利者,果然,后世必不蹈覆忆钱夫子语大意)世上几多开山戏,每到收场总伤怀。念奴娇,…  相似文献   

13.
报载:安徽第一大案中的主犯———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第一次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说:是“阜阳的不良风气”促使他走上了犯罪道路。另一位原领导干部说:“办事不收人家的钱就会得罪人。”还有一位原领导干部在“悔过书”中写道:“我在担任某某职务的时候,干部队伍中一些人把我推着、护着、哄着……使我朝腐化堕落的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最终滑入不可挽救的深渊。”照此说来,贪官被治罪也“冤”。冤从何来?以肖作新为例,他本来是个好干部,只因在“阜阳的不良风气”之环境中工作,才导致贪污受贿的。今治罪于他,焉能不冤?果…  相似文献   

14.
李愚 《社区》2014,(23):22-22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便四处打听画驴出名者姓甚名谁,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驴画家”。“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所得,他根本不会画驴。  相似文献   

15.
讽刺与幽默     
《今日南国》2010,(11):62-62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去的?”同事:“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16.
汪金友 《中华魂》2013,(20):26-27
著名画家俞仲林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那幅《牡丹图》被人买走了。过了两天,俞先生接到了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那个人在电话里说:“前天,在您的画展上我买了一幅画,能不能退掉?”俞先生问:“哪一幅?”对方答:“就是那幅《牡丹图》。”接着他又说:“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被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  相似文献   

17.
简论写作中的虚实结合陈显耀清人方薰《山静居论画》中有一段启人深思的记载:“王翁《风雨归舟图》笔法荒率,作迎风堤柳数条,远沙一抹,孤舟蓑笠,宛在中流。或指曰:‘雨在何处?’仆曰:‘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画面的风雨,迎风堤柳和孤舟蓑笠,已暗暗透出,曲...  相似文献   

18.
韩愈《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其中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历来被理解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下称《教参》或“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康瑞琮《古代汉语语法》修订本,辽宁人民出版社)。基于这种理解,人们给《师说》及韩愈以很高的评价。如《教参》  相似文献   

19.
在某印刷公司任总经理的范总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如今30来岁的他无论按什么标准都可谓少壮派,身体精神都属于上升阶段。然而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这两天我总觉得没精神,会不会有什么病……”医生朋友询问他:“除此之外,身体还有明显不舒服吗?”“没有,只是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20.
罗鸣 《中华魂》2014,(15):42-42
何谓“皇帝心理”?末代皇帝溥仪在“文革”期间“劳动改造”时曾对人说:“一个人在当权的时候容易独断专行。”他举例说:他当年做皇帝时,宫里有个姓黄的小太监,黄姓令他不爽,硬把人家改姓黑。由此观之,所谓“皇帝心理”,其实就是“独裁心理”。在封建制度下的皇帝,一言九鼎,至高无上,拥有“生杀予夺”的特权。一旦拥有这种特权,就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皇帝心理”。有了这种“皇帝心理”,再经过人的“吹”“拍”“抬”“捧”,就越发肆无忌惮、狂妄至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