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的高校合并工作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相应的规模与效益,同时合并高校也面临多种校园文化的冲突,为其进一步和谐良性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合并高校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整合校园文化,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整合学校及师生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观及其所反映的主体利益,确立新的主位文化,重视在结构层面和价值层面对原有学校校园文化的梳理,体现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生长发展在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我们应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时刻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紧紧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展开。  相似文献   

3.
一、"文化南京"战略是南京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文化南京"等五大战略构成的南京总体发展战略是率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实施"文化南京"战略、加快南京文化建设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南京"战略的基本目标是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当代科教名城、融古都特色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名城、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的文化中心.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是实施"文化南京"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在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中需要正确把握"九个相".  相似文献   

4.
蔡志刚 《理论界》2005,(5):152-15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思想道德教育这个主题,选择好活动载体,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与高校校园文化都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是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指南和方向,而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则是"中国梦"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手段。坚持以"中国梦"为引领,探索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应加强物质文化平台建设、传统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载体建设,加大教育活动与学术文化活动开展力度,开展文体活动,进行网络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与“每个人自由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内容,它与时俱进地将发展的根本目的归结为人的发展,提升了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这对于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这一提法直接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思想,应对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人"和"自由人联合体"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个与人类共始终的不间断的曲折艰难的演进过程."以人为本"完全可以与"每个人自由发展"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延凤宇 《河北学刊》2007,27(1):230-232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已由较浅的物质文化层进入到较深的制度文化层。现阶段制度文化建设的急务是要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制度文化的现状,引入以人为本理念,将硬制度与软管理结合起来,找到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生长点,推进校园文化的深入发展,打造高校品牌。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春苹  马德成 《理论界》2005,1(3):67-6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含义,必须弄清"谁"以人为本、"本"是何意、"人"是什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是对人类历史上所有人本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关于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群众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县(市)域为单位统筹发展,进行县(市)域群众文化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要着眼千"大文化"背景,即县(市)域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时代主旋律.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必须以"小文化"即具体的文化工作为依托,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文化产业的发展、精英文化的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是推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高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德育为先导,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纽带,形成整个校园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以人文本,构建和谐高校,就是要以彰显人文精神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体现人文关怀,以使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不断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2.
刘卫萍  刘绍勤 《云梦学刊》2007,28(5):128-130,138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孰重孰轻的争论主要体现在赫胥黎的科学文化价值论、罗素对“实用”教育和“装饰”教育的见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人文精神等方面。战争的悲剧和威胁、科学技术的非人道后果、人自身的危机是当代人文主义复兴之原因。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主要内容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格完善,重视科学人道主义教育,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必然融合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梁剑宏 《云梦学刊》2012,33(5):121-124
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生态的核心,从根本上规定了大学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大学文化生态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的产生主要在于人文精神在文化生态中的缺失。所以,今天谈论人文精神的回归。回归的主要途径是解构对人文学科的人文性限制,使人文回归实践本性;解构对科学教育的技术化规限,使科学重显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回归将使大学教育重新高扬人的价值,追求自由的精神,实现文化生态的和谐目标。  相似文献   

14.
姚建斌 《云梦学刊》2001,22(2):58-61
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激进的现实批判色彩.第二、传统与现代的有机交融.第三、鲜明的革命品性.第四、浓郁的浪漫气息.正是这些独特而鲜明的特征,把马尔库塞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具体地揭示了出来,从而为我们深刻认识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的实质和启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为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5):191-192
中国社会转型带来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变迁,而这一变迁必然会引起大学生群体心理行为等各方面的改变,出现各种新的特征。面对这些新的变化及特征,应通过采取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等对策来优化大学生群体心理,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与和谐校园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桂香  王小飞 《云梦学刊》2006,27(3):123-125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理念是提高高校管理服务水平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目标的统一。提升管理服务要构建学习型组织,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制度设计与实践,从而在高校现实发展的基础上推动高校内部环境的高度和谐以及高校与社会的高度和谐,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7.
方庭 《云梦学刊》2002,23(5):85-86
高校学生管理中 ,作为管理客体的学生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属性。管理的人本性和学生作为特殊的管理客体所具有的特性及其在管理过程中所处的主动支配的地位决定了学生在学生管理中所具的主体性。应当根据管理客体所具有的主体性的要求和特点 ,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学生主体性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有其相应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体育院校要把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项教育工程来建设.以“一个文化内核、四种文化形态、六个文化系列”为建设思路来统领校园体育文化教育工程建设,形成一个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实现一个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优良环境,打造一个校园文化品牌,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增强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哲学发展中,人性论问题依然是重要的哲学命题之一.由于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原由,人性观念也获得了新的时代意义.康有为在对儒家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吸收的基础上,从人性本于自然、何为人性、人性平等与学的关系、人性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超越了传统的人性论思想.其人性论不能片面的界定为自然人性论,而是自然人性论和道德人性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吴芳 《云梦学刊》2011,32(5):72-74
高等学校既是社会大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与资源。建设"两型"校园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达到功能最大化得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培养目标的完成。建设两型"高校校园,必须以"和谐"为基础,以"节约"与"友好’为核心,立足现实、科学规划、措施有力、方法得当、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