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鲁迅的创作指向具有深刻且多义、现实又超前的特点,为后人的"当代性"解读提供了无限生动的广袤空间.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突出成果,几乎都是以"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内在驱动力的,也正是在它的支持下,才将"人"、"人性"、"反封建思想革命"、"历史的‘中间物'"、"主体意识"、"生命哲学"、"改造国民性"、"文化守夜人"等观念和关键词,置于鲁迅研究的中心位置上.鲁迅事实上业已成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源头和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力量.但这决不是杜撰式的影射和应景研究,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
3.
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有两种相左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其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而是对世界的价值掌握方式.本文旨在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内涵,揭示其价值性意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在科学性与价值性之间.  相似文献   

4.
方法论问题被视为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所面临的六大难题之一,而以历史、当代、经验为主要方法论元素的中国阐释论当代建构的方法论视域,贯穿于从强制阐释论到公共阐释论的十年理论进程。在坚持本体论与方法论并重的前提下强调方法论优先/方法论为重的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策略,已然确立了中西方当代阐释既相互通约、又各有侧重的阐释学范式。随着围绕概念、范畴、命题、体系等展开的探讨的深入,这个当代中国的阐释学范式正在逐步开启中国阐释学的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5.
一部好的文学史不是一劳永逸地静止存在,它始终处于完善、补充、淘汰、新增的过程中,以文学的发展、进化和开放的格局作为內在依据而不断推陈出新.美国文学史与西方(欧洲)文学史一样,虽然相对稳定但仍受到"当代性"的挑战.美国文学史应对"当代性"的挑战,不仅仅限于那些权威性著作的范围,更重要的方面是随着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各种不同流派文论的诞生,一个更大规模、更多层次的文学评论与文学史编写的热浪悄然涌现,它们从根本上颠覆了以往单一的独语式的文学史模式而重构了一个多声部的文学史体系.其主要特点就是不再以大历史式的框架来通达文学发展的全景,而倡导一种个性化的、专题式深入研究的方式来突破被他们视为教条古板的局限.所有这些,表明了美国文学史的写作正向纵深发展,呼应了"当代性"的时代要求.这种以人文精神为立足点,以当代的眼光为基准,以不同文学形态为对象的研究方法,根本性地解构了以往独步天下的传统文学史格局而呈现出百家争鸣、众语喧哗的"复调"态势.美国文学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独语"走向"喧哗",经"当代性"反思而前行,形成了一种多元文本模式互补、并存的趋向,在整个西方文学史申相当突出.美国文学史撰写的成功经验无疑给中国编写的美国文学史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电影的当代语境及当代性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影的后现代话语自其产生,即已融会于当代电影新主流话语庞大体系之中。正是出于当代语境的驱动,后现代电影分别从“解构”与“建构”的不同方向、不同途径进行整体化综合与超越,实现话语的“当代化”进程,以其先锋、解构、新异、拼贴、调侃和开放型叙事的风貌,内嵌于庞大的当代电影语系之中。它是当代电影世界的一支奇葩,但也只是世界当代电影百花园地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7.
大众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特征。从政治社会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观需要、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突出大众性3个方面论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众性。  相似文献   

8.
1980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先后出现了三类"五四论述",一是思考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断的原因,其中又可以分为外因论和内因论.二是批判五四新文化理念自身,批判者分别受到新儒学和后学的启发.三是梳理五四新文化理念的知识谱系,其中又有自由主义和新左派之别.这三类"五四论述"为"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多样的研究立场和评价标准,使"现代文学研究"获得了"当代性",但也存在着当代性与历史感脱节以及理论的当代性与现实的当代性错位等问题.为了推进现代文学研究,我们还需深入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新的"五四论述".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社会发展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融合,一方面要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内蒙古社会发展,着力打造符合内蒙古实际并具有内蒙古特色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将保障民生作为内蒙古社会发展的核心.内蒙古社会发展中实现具有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融合,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构建和谐民族地区及后发现代化国家和地区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四大名著价值属性、改编作品的文化属性、媒介属性及受众接受的审美属性看,四大名著的影视改编无一不体现着当代性特征,正确理解这种当代性的内涵,合理审视当代性在影视改编中的价值,并创造性重塑经典和再造审美,是对四大名著影视改编的科学态度,也是对四大名著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改编.  相似文献   

11.
在经过50—70年代沉寂之后,《尚书》研究在80年代开始逐渐升温,并逐渐进入高潮。近20年来《尚书》研究的综合性著作和《尚书》译注的大量出现,学者对《尚书》具体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发现,《尚书》研究更加深入。本文就近20年来《尚书》研究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共历史上四次"大错误、大挫折"即"四落"时期均程度不同、不自觉地背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国家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三个"十三年"即"三起"时期则基本上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给党、国家带来福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审视中共党史,并将其作为对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继承毛泽东的人民观,另一方面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提出"三个有利于"思想;江泽民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其研究领域包括:界定"三农"概念,分析形成"三农"问题的制度、体制、结构、人口、权利等因素,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途径。研究中显现出的不足,一是缺少农民自身的参与,二是逻辑思路尚须理清,观点尚须统一。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在1921年出版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并断言未来世界文化的复兴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然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未来的世界文化不仅不可能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甚至也不是人类文明总和的复兴,而只能是在人类以往文明的基础上,对全部传统和现代文明进行整体的改造与重建。  相似文献   

16.
将鲁迅、苏童的"重述神话"文学创作置于世界文学的背景下,才能显示其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实践意义.在西方,"重述神话"是一种自觉而成熟的文学传统.而在中国,"重述神话"不能成为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传统.鲁迅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补天》、《奔月》、《理水》,苏童创作了长篇小说《碧奴》,承递了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的"重述神话"的优秀传统,填补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创作领域的空白,开辟了中国新文学创作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依“礼”重“德”治国思想 ,包括“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两个重要治国方略 ,二者有其政治含义和思想内涵。孔子依“礼”重“德”治国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 :“礼”“德”相辅 ,“导”“齐”相济 ;“德”“礼”为先 ,辅以“政”“刑”;依“礼”重“教”,以“德”化民。  相似文献   

18.
“前后七子”的诗文复古与明代文化复古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论明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兴起,多将其原因归结于对"台阁体"文风及宋元诗文流弊之反动上.实则诗文复古乃是明代中叶兴起的文化复古思潮下的文学变奏.它与"书必篆隶"、"器从旧式"、"官名从古"、"礼从古制"等社会风气以及经学领域的汉学复兴、学术领域的考据学兴起、藏古之家的大量出现等,乃是同一种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1999年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之后,大学生面临就业风险,"读书无用论"之风又在农村地区刮起。指出其原因是教育投入成本超出了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教育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教育中不公平现象的存在。认为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就业指导;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是破解此问题的3条路径。  相似文献   

20.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认为它已经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分析了“和”文化对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认为“和”文化构成了古代朝贡体系的文化基础,但在近代外交中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和”文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智力源泉;指出“和”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