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此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婚后的居住选择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形成较大的冲击。文章利用2006年苏州市20—29岁育龄妇女家庭户调查资料,建立已婚独生女资源优势变量,通过列联交互表与卡方检验的方法,判断不同资源优势的独生女与双方父母同住的选择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类资源优势对居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婚独生女与父母同住与其社会资本优势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经济优势呈负相关,与教育优势无关。夫妻间的相对资源优势影响家庭权力分配,并影响已婚独生女的居住决策,且社会资本优势影响力超过经济优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独生女的居住选择是在传统的从夫居文化规范下,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作出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全国五大城市的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家庭结构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独生子女父母进入空巢期的年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目前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他们的家庭结构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相比差异明显.子女的婚姻状况是影响他们家庭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论文针对目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采用全国12城市1786名在职青年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在职青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独生子女与同龄非独生子女在与父母的关系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别.在职青年与母亲的关系总体上比他们与父亲的关系更为密切;同时,已婚青年比未婚青年、与父母分开居住的青年比与父母共同居住的青年在亲子关系方面也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4.
已婚独生子女父母角色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育期,他们的父母角色扮演得怎么样呢?通过对武汉市600名青年实证调查的资料分析,对已婚独生子女在父母角色方面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和探讨。研究表明,在父母角色的进入、父母角色的准备和扮演、对父母角色扮演的自我评价等方面,已婚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父母角色的承担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何时开始?会有多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独生子女父母空巢期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很多缺乏实证资料的支撑,某些结论是否反映客观现实需要验证.通过对12个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城市1245名在职青年社会调查可知:目前处于空巢期的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比例大约在36%,独生子女父母在48岁左右进入空巢期,空巢期平均为23年左右;独生子女父母空巢期开始的平均时间比人们预计的要晚,空巢期持续的平均时间比人们预计的要短;特别是,他们的空巢期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之间的长短差别也没有现有研究所预言的10年那么多,二者相差只有3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A 左右逢源 小余和小陈自从结婚之后,每逢双休日就头疼:为了该怎么回家看看的问题。他们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平时没少担心。到结婚时,双方父母都不放心自己的宝贝疙瘩,都想方设法争取小夫妻和自己同住。  相似文献   

7.
走进"围城"的独生子女:概念、规模与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概念上对与第一代独生子女婚烟有关的现象进行了区分。提出用“已婚独生子女”、“双独夫妻家庭”等概念来分别对相关现象进行界定。其次,依据作者2004年对全国12个城市1786名在职青年的抽样调查结果,从宏观上分析了成年的、已婚的、有子女的独生子女的可能分布和“双独”、“单独”、“双非”家庭的大致比例。从而为认识这一现象的规模和范围提供了经验的基础。最后,论文对现有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男生父母比女生父母更具有“养儿防老”思想意识;独生子女父母有“养儿防老”思想的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研究生在父母理想的养老居住方式上倾向于家庭居住、家庭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自己以后的理想养老居住方式則倾向于养老机构、家庭和养老机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男生父母比女生父母更具有"养儿防老"思想意识;独生子女父母有"养儿防老"思想的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研究生在父母理想的养老居住方式上倾向于家庭居住、家庭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自己以后的理想养老居住方式则倾向于养老机构、家庭和养老机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单一选择这种方式养老面临风险。他们要有效选择养老方式主要受制于个人收入与健康状况、子女婚后居住方式、子女实际提供的养老照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从居住方式、供养主体、居住独立性、养老服务使用等方面预测城市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至2005年11月底,河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实施。几年来,农村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低保标准不断提高。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如何使真正困难的农户受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蓉蓉 《兰州学刊》2011,(11):64-69
利用2010年在上海市静安区进行的老年独生子女父母状况与需求调查数据,在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劳动参与现状和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的双变量统计基础上,利用二项Logistic方法实证分析独生子女父母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性别、子女健康和婚姻状况等变量对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劳动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老人自身特征外,子女性别、健康和婚姻状况也是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劳动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但老人的经济状况和子女的生育状况对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苏北农村老人的生存状态的调查发现,该村老人经济拮据,从政府和子女中得到的补助非常有限;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慢性病的较多,不少老人存在“有病不治”的现象;老年人与子女互动少,子女的情感支持缺位。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不具备建立社会养老制度的情况下,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倡导孝道复兴,挖掘和发挥传统孝道文化的价值,强化子女对父母的养老责任,将有助于改善农村老人生存状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and children’s outcomes consistently shows that living with a single parent is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outcomes. Few US studies, however, examine how a child’s family structure affects outcomes for the child once he/she reaches adulthood. We directly examine, using the Panel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 whether family structure during childhood is related to the child’s economic wellbeing both during childhood as well as during adulthood. We find that living with a single paren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family resources available during childhood. This finding persists even when we remove time invariant factors within families. We also show that family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child’s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and adult family income. Once we control for the child’s demography and economic wellbeing in childhood, however, the associations into adulthood become trivial in size and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suggesting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and children’s long-term, economic outcomes is due in large part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wellbeing in childhood.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人口的持续减少,如何赡养老年人已成为极具挑战性的现实问题。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应该成为选择和确定社会养老制度的重要依据。全国城乡老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家庭关系和家庭地位受教育水平、身体状况、居住地域以及职业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人口特征、社会地位和家庭情况等变量影响着老年人口在共同生活模式、独自生活模式和福利院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因此,通过对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可以揭示养老模式的发展变化规律,总结养老意愿在社会养老制度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类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定西市安定区大岔村、花岔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就医措施及新农合的参合率,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定西市安定区大岔村40名和花岔村20名留守儿童的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结果 监护人卫生意识淡薄,留守儿童生活困难、就医不够及时,新农合的参合率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卫生服务利用应该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健康状况是需要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对某高校的38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总体水平较好;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来源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男性大学生在影响力、开放性、包容度和人际结交能力方面均稍好于女性,但在情绪控制、友谊表达、人际理解能力方面,则女性好于男性;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能力的很多方面都优于非独生子女;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要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人际结交能力、包容度方面,理工类学生要强于文科类学生;人际处理能力、人际理解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中国农村非农化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已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的村庄。本文以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尤家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为主兼以个案访谈为辅的实证调查,就传统型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特点对农村社会整合带来的挑战进行研究,并对传统型农村社会分化背景下的社会整合提出合理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闽江流域农村非自愿移民为背景,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妇女村民对急剧变化的生活环境的反应,以及她们在与生存危机的抗争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考察家庭、婚姻、亲属制度和村社组织等这些当地文化的基本因素在移民搬迁中所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妇女如何积极组织调动当地的社会文化资源以缓解生活动荡的巨大压力,同时也改善自己在传统文化中的处境.她们的行为证明她们是促进社会性别角色变化的主角,而且为当地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合作金融是现代金融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都表明,相对于分布广泛、各自独立的农村经济、乡镇经济、社区经济而言,合作金融在提供金融服务、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就中国的现状而言,改革开放20年虽然使我国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但"二元经济结构"的格局尚未得以根本改变,这样农村合作金融在我国应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就农村合作金融及其发展进行探讨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金融发展实践的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