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画艺术自明代从西方传入中国后,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为:在创作上不仅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和人文题材,还特别钟情于少数民族题材;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构图、线条和意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刘东方 《东岳论丛》2007,28(4):93-96
民族化是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代表人物为老舍,他的以强烈的民族意识、俗白的语言风格和民族语言的多元审美追求为核心的语言观念,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题材指艺术品所描绘的对象、所表现的内容,它是客观世界经过艺术家的选择、提炼之后在艺术中的反映.从选择题材到表现题材的整个过程,又凝聚并升华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价值标准、情怀抱负以及思想意识.中国油画题材丰富,本文以"风情题材"、"自然题材"、"社会题材"为例,小议中国油画"民族化"在题材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性地评述了20世纪中国诗歌的民族化历程,总结了在新的民族化诗歌探索中不同时期及其代表性诗人体现的不同特征.最后从伦理化、抒情化、大众化、意象化与和谐美的角度整体上辨析了20世纪中国诗歌民族化探索中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曾玉美 《天府新论》2007,(Z1):243-244
写实油画一直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在中国油画发展历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已逐渐成熟,蓬勃发展,倍受人们的关注。2005年诞生了中国写实画派,写实油画家们的成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中坚力量,中国写实油画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虽然摄影艺术具有显著的西方特质,但民族化是摄影艺术在中国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艺术规律与审美法则的必然要求.中国摄影艺术民族化形成了自觉的诉求,取得许多技法创新,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摄影理论,但也有摄影主体性缺失、忽视摄影艺术特点、存在二元对立思维等不足之处.只有坚持摄影主体性、尊重摄影艺术规律、加强理论研究、反映现实生活、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民族摄影艺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学的发展一直存在文化差异上的困境,和谐文化建设为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思路.围绕着"和谐"范畴与和谐观念的确立,中国美学民族化的道路应该坚持两点,一是继承传统,注重和保持民族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点,二是给予"和谐"以理论思辨的哲学基础,在发展民族性的同时,使得中国美学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从而超越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了中国话剧九十年的发展里程。认为1907年的“新剧”首先在上海萌发为中国话剧的幼苗,“文明戏”为中国话剧的初级阶段,“国剧”运动表明话剧传入的多样化。其间,从方言与职业的对号入座,开始民族化尝试,到兼说多种方言的通俗话剧继续到“文革”之前,开放后的特型演员仍在说方言,以及外国所出现的多种对话同时并用的话剧,充分说明同时采用多种方言是现实变革的需要,是以社会生活为依据的,并非哗众取宠的手段。从而揭示了中国话剧与方言运用的辩证关系,说明了中国话剧之所以保持生命力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的近代化与民族化——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念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注重甄别“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照着讲”与“接着讲”、“中国的哲学”与“中国底哲学”、“就哲学说”与“就民族说”、“现代性与传统性中的中国哲学”等观念。本文对此加以阐发 ,兼及熊十力、梁漱溟的哲学重构 ,凸现了后“五四”时期中国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诉求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语言政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具体体现国家、政府对社会语言问题的态度,是国家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政策自身所具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四对特征,即民族性与普遍性、宽容性与规范性、现实性与预测性、稳定性与传承性。对语言政策特征的探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言政策本质的理解,进而促进和指导语言政策制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李占卿 《云梦学刊》2010,31(5):115-117
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在油画创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从形式上,借用代表我国民族文化标识的瓷器的碎片、皮影等作为油画创作的语言元素,加以重新组合构成,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从精神内涵上,从油画创作中去找寻文化之源,去追寻文化的历史,通过对历史寻源,找寻到艺术创作的立足点,用今天的、现代的、原生态的观点和思想对艺术传统和历史进行新的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2.
毛亦农 《云梦学刊》2011,32(1):113-115
传统中国画是由原生态的中国绘画在中国黄土地上演变、发展并融合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蕴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特别是中国诗歌的渗入,融万境于其画中,更使中国画日臻完善,意蕴十足。中国诗歌与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许多相似的艺术特性和相通的艺术境界,诗歌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陈春敏 《云梦学刊》2011,32(2):109-111
《周易》卦象与中国古代绘画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二者都离不开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摹仿,并力求达到对宇宙生命真相的把握;尤其在形式的基本构成上不仅具有线条这个共同的基本因素而且整体上均具辩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线的装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凌贤 《云梦学刊》2002,23(4):68-69
中国画的线条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具有“物我交融”、“天人合一”及节奏、韵律等特点,今天,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彭鹤年 《云梦学刊》2014,(3):112-114
水彩画作为外来画种进入我国已经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了,中外画家都是运用光与色的表现手段来增强绘画的视觉艺术效果.水彩画所依赖的表现形式“水中作业”,充分体现了“水与色”、“光与影”的交融,在水与色的融汇中把握好光与色的度,这种“度”就是指水彩画轻盈润泽、淋漓酣畅、惬意明快的“度”.只有掌握好“度”才有“水彩味”.这种“水彩味”是水稀释颜料的效果,是水彩画的个性语言的表达,是其他画种无法企及的晕染、渗化的独特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云 《云梦学刊》2003,24(4):104-107
篇名语言与自然语言相比有众多差异,本文从标记理论出发给予了统一的解释,指出篇名语言与自然语言相比是一种标记性语言。文章揭示了篇名语言标记性的种种表现形式,并分析了篇名语言标记性的语用动因,具体包括三个因素:称名性、话题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钟名诚 《云梦学刊》2003,24(6):19-22
朱光潜在美学、文艺学的研究过程中阐发了对语言特别是对文学语言的看法,展示了独特的语言批评观:言意观,发展观,语用观,风格观。言意同一,言意相随,言是意的组成部分是其言意观。文学语言的发展创新是民族语言发展创新的关键,白话代替文言并适度欧化是其发展观。“修辞立其诚”是其语用观。人格与风格同一,风格也受到潜意识的影响等是为风格观。文学语言一是表现二是感动是其功能观。  相似文献   

18.
戴永红 《云梦学刊》2006,27(4):140-142
从语言的锤炼看,词汇规范的原则和方法有:运用词语符合规范;正确选择口头与书面语体;正确选择方言语体与共同语体。语法规范的原则和方法有:明确虚词的用法;注意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注意语序的合理安排;明确各分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鹏 《云梦学刊》2012,33(3):57-59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12世纪的西欧开始形成孕育自然权利话语的语境。结果,在教会法学者对《教会法汇编》所作的注释之中,iusnaturale一词开始具有个人的一种官能、能力、权、人身、婚姻和同意四种自然权利。它们充分证明:至迟到12世纪,自然权利话语已经出现。力或自由行动的范围等含义;与此同时,世俗的法律文件也涉及或提出了自然权利问题,《大宪章》就集中提出了财产  相似文献   

20.
普通话水平测试新旧大纲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米嘉瑗 《云梦学刊》2005,26(1):124-126
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新旧大纲进行对比分析,我们认为,与旧大纲相比,新大纲不仅修改了一些不太恰当的表述、取消了一些特殊的规定、弥补了一些忽略的问题,而且在分值的细化、时间的处理及部分内容的调整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因而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