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认识到个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他们对个人品牌建设并不十分理解,对创建个人品牌的意义和作用持怀疑态度。多数人认为品牌创建通常与企业密切相关,与个人并无多大关系。事实上,品牌建设同样也与每个人休戚相关,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维持自己的个人品牌。“商海沉浮,适者生存”,创建个人品牌也是职场竞争的取胜之道。竞争不可怕,裁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作风格,没有具备别人不可代替的价值。因此,如果要想在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取胜,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把自己当作一个品牌去经营。  相似文献   

2.
随着职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开始认识到个人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他们对个人品牌建设并不十分理解,对创建个人品牌的意义和作用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3.
Vivi 《职业》2008,(2):12-12
虽说钱财被冠冕堂皇地喻为“身外之物”,但关起门来,看着存折上不断累积的数字,谁心里又不暗自欢喜呢?你是职场有钱人吗?职场人士如何快乐工作、快乐钱生钱?你的理财指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4.
智联招聘 《职业》2006,(12):22-23
办公室是职场人士的第二个家,周一至周五每天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因此,办公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家工作与生活的心情。智联招聘的最新调查显示,职场人士最受不了的听觉、视觉与嗅觉“杀手”分别是办公室里的骂骂咧咧、给人脸色看与狐臭味道。七成职场人不能  相似文献   

5.
小白 《职业》2003,(1):49
礼仪教练小白宣言:对职场人士来说,在21世纪这个主张个人品牌经营的时代里,细节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现实中,也许,在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之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个人的专业能力,而是你根本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礼仪。为了白领避免职场中贻笑大方,从本期起,“礼仪教练”小白将以多种形式为读者进行现代职场生存中礼仪礼节知识的系列介绍。本期推出的第一个话题是:  相似文献   

6.
潘瑞宝 《职业》2015,(1):32-33
近期,智联招聘发布了《2014年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职场人总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都减少了,然而工作压力感并没减少。除了报告中提到的“依然受到个人发展受限、缺乏动力源和工作不确定性的困扰”,笔者认为职场人之所以案牍劳形,是因为缺乏对工作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区分和规划。当工作渗透到私人空间并占用个人的休息时间时,他们往往不
  由自主地陷入了一个“无意识加班”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职业》2008,(7):26-26
“开会”恐怕是职场人士最为熟悉的一种“工作方式”,有人说,不开会的职场人士要么工作不饱满,要么级别不够高。还有人说,开会是工作方法,是一种工作态度,还是领导评定你忙与不忙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2,(10)
对于很多美国职场人士来说,夏季假期可能不是个让人放松的好机会。因为虽然他们没有走进办公室,但都仍在工作。尽管他们真想把假期时间用于和家人一起度过,却不能关掉自己的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他们那颗“工作优先”的大脑。  相似文献   

9.
刘艳霞 《职业》2006,(12):44-46
时间一个轻巧的转身,2006就在忙忙碌碌中溜走。职场人士如何给自己的职业状况打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又如何呢?国内权威人才媒体《职业》杂志联合知名人才网站智联招聘,开展了“2006年职场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2006的职场虽然有剑拔弩张的“秘书门”“裁员门”,但75%的职场人  相似文献   

10.
《职业》2003,(8)
今年职场情势飘摇不定,SARS对才市的影响除了减少就业之外,还同样影响薪酬收入。据可锐职业顾问调查,今年将有部分职场人士可能加薪无望,“钱”途叵测。 中低端岗位的职业人 处于公司中低端岗位的职业白领中有很多人盲目安于现状,没有根据职场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以为可以长久地坐稳位置不用担心工作问题。殊不知今日职场瞬息万变,没有进步就会被后来居上者淘汰。 受非典影响行业、企业的职业人 受非典影响较大的企业和行业,比如旅游业、酒店业和  相似文献   

11.
刘艳霞 《职业》2006,(8):40-42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然而为数不少的职场人阴差阳错选择了与自己专业“不相干”的职业。他们中有的成功跨越了专业与职业之间的鸿沟,在新的领域中自由驰骋;也有不少人工作数年,却仍然在专业与职业之间痛苦徘徊,找不到突破口。针对这种状况,《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精品学习网联合开展了“专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调查”。调查显示,职场人士已经不再迷信专业与职业对  相似文献   

12.
廖仲毛 《职业》2003,(10):52
要做职场新鲜人,一些职场新名词不可不知道,因为这些名词往往透露了职场的最新发展趋势。“白骨精”职场有白领、蓝领之分。白领与白领也各有高下,地位最高者往往被称作“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据说现在的“白骨精”一般都是有房、有车一族(包括按揭),他们的四大武器是手提电脑、移动硬盘、数码相机、彩信手机。“影帝”或“影后”很多刚刚毕业的大中专生们都当过“影帝”或“影后”,他们奋斗目标就是早日摆脱这样的称号。因为工作经验不足,用人单位往往让他们先掌管影印机,故得了“影帝”或“影后”之称号。千里马与锂电板过去总…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10,(11):18-19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繁重的工作让职场人得不到一丝喘息,后知后觉的人们如今才发现,多噤出的工资原来是公司补给自己的医药费!茶艺、古琴、诵经,这些与职场看似不搭界的名词走进了职场人的生活“慢活主义”今天正流行!不要再为办公室政治而瞎费心思.摘掉面具,沏一杯茶,轻托古琴,在寺庙里做“临时修行者”,还自己一个自由身。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11,(34):6-8
身为职场人士,或许忽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事业呈现出一种貌似可喜实则尴尬的瓶颈状态:没有太多的动力,也没有太多的阻碍:向上,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向外,可选择的方向也不多;于是开始进入了职场“温室”。2011年出炉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职场人面对瓶颈期,选择的是“调整心态”而非“学习充电”或“换一个工作环境”。有人会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可能是转行、跳槽,甚至创业;可能是加班,承担更多工作压力和责任;可能是参加培训,提升自己一这些必然会付出比常人更多的代价。事业的成功往往在于,你能否敢于放弃安逸,突破自己,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全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于爱萍 《职业》2008,(10):66-67
生活在这个年代真不容易,职场“白骨精”也好,“大拿”也罢,压力一个比一个大,为了成为职场“常青树”,不被后来者居上,大多数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充电、充电、再充电,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岗位专业性,增加自己发展的保险系数。那么,奥运之年的职场人士在暑期培训市场中这块领地表现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让压力与快乐共舞--2006职场压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娴 《职业》2006,(2):29-31
衣着光鲜,工作体面、收入不菲、业绩卓越.这些都是人们心目中白领的光辉形象。可伴随着“职业病”一词的出现和许多社会精英的离世.人们开始发现“光环”背后的巨大阴影。在美国.每三个工人中就有一个由于压力而生病;在英国,工作压力过大的代价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在中国.职场人士的压力状况又如何呢?《职业》杂志、中青在线.智联招聘联合进行了“职场压力调查”。调查显示,有42%的被调查者觉得压力较大,觉得压力很大的有20%.而没有压力的仅有3%。  相似文献   

17.
在风云变幻的职场上,来自就业、生活、休假、结婚、加薪、维权等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在职场人士周围盘旋不停,让他们在八小时内外承受职场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感受着社会现状对职场人就业、择业等方面的诸多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素静 《职业》2002,(3):20-21
A君:单身文化非他人所理解如今的职场,单身人士越来越多,他们往往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成家立业。与此同时,职场上便相应地兴起了一股“单身文化”。我是一个单身女性,由于害怕孤独、寂寞,近两年我一直习惯在酒吧流连到凌晨两点再回去,遇到工作上和人事上的挫折时,更有  相似文献   

19.
向阳生涯 《职业》2012,(19):113-114
国内职场今年上半年发生了哪些热点事件?面对这些事件,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如何顺应职场大势,调整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向阳生涯希望通过盘点、评论热点事件,帮助各位职场人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下半年的职场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骆潇  张娴 《职业》2006,(4):36-37
创新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我们对“创新”的看法。在职场中,“创新”不再只是蒸汽机、飞机的故事, 不再只是2005年央视创新论坛上侃侃而谈的精英。国内权威人才媒体《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网联合进行的“职场创新能力”调查显示,近86%的职场人士认为“创新是对现状的改变和优化,不一定要特别大的发明才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