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方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观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历史,最为流行的观点当属“以古证今”和“以山证原”两种观点。而事实情况是,古代山地的植被分布,只能提供一些植物恢复重建可咨借鉴的旁证资料。对于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其植被建设只能立足于现实生态环境条件,适地适树(草)适法,方能有效恢复和重建植被,以发挥其多方面的生态经济功能。植被恢复重建在不同类型区有不同模式,总体应由东南部的以乔灌为主,向西北部的以灌草为主逐步过渡。植被恢复重建目标应是建立与现实生态环境最为适应的人工植被类型。植被恢复、植被重建和植被保护3个方面相辅相成,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不可分割的3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植被斑图可以揭示植被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对植被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一类典型的半干旱多风沙环境下植被-沙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模型产生稳态斑图的数学条件,揭示了对流会诱导植被斑图从不规则斑纹转变为规则的条状斑图,进而可能导致荒漠化的出现。本研究可为植被斑图的相变提供新的可能性机制。  相似文献   

3.
植被质量的好坏,对风景区的建设十分重要。在调查、分析玄天湖周围山体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现存植被的基础上,根据景观资源条件,提出了重庆市铜梁县玄天湖风景区植被景观的规划构思,从而以植被为载体打造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树冠投影及其各层次和方向上,植被丰富林地的茧的聚集强度大于不丰富林地。树间,植被丰富林地茧的个体群中大个体群分布的面积小于植被不丰富林地,为20株云南松约40m~2,植被不丰富林地为30株云南松约60m~2。植被丰富林地的相对茧口密度低于不丰富林地,主要集中在 m-σ与 m 之间,占46.88%。  相似文献   

5.
秦岭太白山植被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样方法和海拔50m垂直高度法对秦岭太白山植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揭示了群落的垂直分布规律,阐明太白山植被可分为6个植被型,5个植被亚型,51个主要群系并对主要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几个方向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多年来存在着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林木生长率低的所谓“三低”现象。其原因很多 ,既有自然问题 ,也有技术问题 ,还存在着管理问题。生态学理论和多年的实践证明 ,仿拟自然植被群落结构是植被建设的基础 ;实施抗旱集流造林技术是植被建设的核心 ;开展人工植苗造林是植被建设的主要手段 ;加强对病、虫、鼠、兔、牛、羊危害的防治是植被建设的关键。这些方面的问题解决了 ,必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黄土高原地区。  相似文献   

7.
阴那山维管束植物832种,隶属于397司,164科,种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它们是构成阴那山植被的优势种。对阴那山维管束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研究,可加深对本区植被的了解,有助于对植被性质及其在植被区划和农业区划中的位置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植被覆盖度是研究地表植被状况的重要指标,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域,利用该地区1995年、2004年和2010年的三期Landsat-5TM影像数据,提取NDVI,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反演植被覆盖度及动态变化趋势,并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浅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自1995年以来随着耕地面积的增加,以及由于当地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植被覆盖度整体上有了明显提高,Ⅰ级植被面积从1995年的203.8212 km2增加到2010年的1055.6694 km2,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的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地及工业用地的增加,出现了局部地区植被退化,植被覆盖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极化干涉SAR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极化干涉SAR的植被散射模型和Cloude三阶段植被高度反演算法。因三阶段法采用多参数初值迭代求解方法,其运算量较大复杂性高,该文提出基于相干系数的高度估计方法。先用干涉相位估计植被高度,再由相干系数幅度估计植被高度对前面相位估计的高度进行补偿,既保证了一定植被高度估计精度,又大大减少了反演算法的运算量,最后用极化干涉SAR仿真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旬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三个植被垂直带的植被演替过程,总结了植被演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风沙危害是榆林风沙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搞好本区的植被恢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本区植被恢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对策,对于本区乃至其它沙区的植被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东营地区1995年和2010年两期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并利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其植被覆盖变化从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如下:从1995年~2010年东营地区植被中高和高覆盖度类型面积增加,其面积变化率分别为483.2%和168.35%,极低和低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减少,其面积变化率分别为61.01%和51.11%.从空间上看,东营地区整体植被覆盖度都有所增加,而北部沿海、中部城区的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这与东营市近年来重视植被保护和城市化加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分析了典型的人工植被、三维植被防护、客土喷播、网袋工程等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重点介绍一种新型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植被毯技术,阐述了植被毯生态防护技术的防护原理。结合六潜高速公路植被毯边坡防护工程实例,分析了这种防护措施的可行性,对其生物防护的机理、特点、设计原则、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为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尤其是劣性土质和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植被质量的好坏,对风景区的建设十分重要.在调查、分析玄天湖周围山体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现存植被的基础上,根据景观资源条件,提出了重庆市铜梁县玄天湖风景区植被景观的规划构思,从而以植被为载体打造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15.
湿地公园规划是目前规划设计部门开始涉及的新领域。湿地植被在湿地公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植被专项规划作为湿地公园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立足水禽生境营造的角度进行植被专项规划探讨,具体阐述湿地公园植被专项规划途径与方法,以期引发更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极化干涉SAR技术能够提供多种极化状态组合的干涉信息,提高干涉测量的精度。针对含有植被覆盖区域的电磁散射复杂情况,该文通过极化干涉SAR相干矩阵提取不同的极化干涉信息,分析不同极化散射机制对植被高度估计的特定物理意义,用极化干涉SAR仿真数据对不同极化干涉进行高度估计。通过选择最佳的极化干涉提高植被估计的精度,为极化干涉SAR植被成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CIS技术从景观指数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川墨尔多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存在9种植被类型,斑块数为1 610,斑块面积约56 990 hm2.其中,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整个区域的基质,与亚高山针叶林、流石滩稀疏植被、干旱河谷灌丛构成该保护区的4个主要的植被景观要素,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亚高山、高山草甸的分布面积最小,斑块数最少,边界最为简单,景观地位最弱.与其它研究区域相比,该保护区的植被景观类型丰富、多样性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整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水盐的变化,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发育、分布、演替以及物种多样性.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地下水埋深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植被影响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地下水埋深对植被的影响,指出:地下水埋深对土壤水盐、植被的影响极其复杂,应该加强基于长期野外实测地下水埋深数据和气象数据开展地下水埋深对植被影响的研究.最后强调模拟不同情境下地下水动态变化趋势,进而预测植被演替特征,是今后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森林植被防灾学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植被防灾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加强森林植被防灾机理的研究工作。之所以存在有关森林作用的各种争论,过去的研究常常以局限性较大的研究数据来笼统、空泛地讨论森林防灾作用的大小和存在与否,缺乏在与其他学科交叉基础上的防灾机理的分析。同时,应加强防灾林营造、经营和管理技术与体制的研究。为了提高人们对森林植被防灾作用的认识,还应加强森林植被防灾作用及机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快速恢复高原植被、及时防护加固路基边坡和代替圬工结构施作草皮水沟的植被移养再植技术。并提高了高原植被移养再植的利用率和成活率。有效地减轻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同时减少了路基圬工结构的数量,节省了大量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