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经过我党80余年特别是建国以来60年的探索表明: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探索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应与世界现代化文明接轨并同步发展;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动力.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经验,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沿着三个维度不断展开和深化:在内容方面,经历了从工业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在程度上经历了从落后贫穷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从特色方面,经历了从西式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本文将从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层面、现代化建设的程度、现代化建设的特色三个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党的二十大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集结号、冲锋号,而且对中国式现代化总体目标、战略安排、主要特征、价值取向、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初步建构了发展社会主义宪政的整体框架,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新道路;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恢复了毛泽东开辟的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宪政发展的新局面;江泽民与时俱进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宪政的理论和实践,依法治国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继载入党章并写入宪法,使中国的宪政建设进入了前景更为广阔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李达在反思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过程中,对其中的革命与建设问题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一是从世界历史进程出发,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二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独特性进行了多层面的深入分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源。这个过程体现出李达宏伟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与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些对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达在反思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过程中,对其中的革命与建设问题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一是从世界历史进程出发,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作了科学解答;二是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独特性进行了多层面的深入分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构建提供了重要资源。这个过程体现出李达宏伟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与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些对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思想观点 ,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化理论体系。毛泽东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严重的失误 ,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毛泽东的探索 ,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误的 ,都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都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内涵作了简洁明快的概括,这一理论综合所蕴含的历史容量彰显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的理论贡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适合中国的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内涵的形成起到了开创和奠定的作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内涵;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各民族国家建构现代化道路呈现多元趋势,且国家命运与道路选择休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扬弃,是对苏联模式现代化道路的升华,是对中国旧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路径基石,对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性、观照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源自马克思有关现代化思想基本观点:明确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对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带来问题,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现代化统一模式,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要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其思想演进历程:内涵演进方面,对现代化的认识从单一到全面不断深化;模式建构方面,明确“走自己的路”的同时,也要合理借鉴西方现代化文明成果;路径实施方面,明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固本立基、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的全面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提级加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世界现代化发展有三项重要贡献: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世界现代化增添全新理论形态;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现代化路径探索提供成功发展范式;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各类文明资源,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不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历程,可以总结出如下历史经验:(1)坚持正确方向,兼顾社会与人;(2)依靠信任教师,重视教师作用;(3)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基本国情;(4)重视课程实验,力求稳步推进;(5)重视课程研究,服务课程改革;(6)加强课程领导,提供组织保障。这些经验对于今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生观论战"的反思与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中国曾先后发生两次"人生观论战",两次论战都成为中国社会重大变革转型的前奏;反思两次论战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关于如何引导中国现代化的价值之争、文化选择之争;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在中国已真正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世界正处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两种基本潮流并存的境地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充满特殊矛盾的视野下进行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巨人,对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国情出发,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尽管毛泽东在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上存在一些失误,但瑕不掩瑜,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不失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是近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现代化的发展是多重因素推动和作用的结果,政党对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仅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同时也在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逻辑要求在现代化启动阶段,国家可以运用国家机器的强大动员力量,将有限的现代化资源动员和集中起来,施于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同时利用国家权威保持政治秩序的稳定。权威政治是后发外生型国家现代化启动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国现代化启动之时,中国政治却过早陷入权威危机和权威真空的境地。国民政府试图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但由于地方分利集团的分利行为和国家政权下沉的失利使得其国家权威进一步弱化和缺失,从而无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反使中国的现代化陷入了困顿。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探讨了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化因列强的介入而启发 ,但也因此而陷入模仿的怪圈 ;留学生重新考量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确立了“立国”须先“立人”的主张 ,以思想文化尤其是文学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突破口 ,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精神上的反映,包括意识形态和其他一切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对经济、政治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中国现代社会主义文化是由农业封建主义文化在近百年的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的,它的前进方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8.
50年代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50年代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腾飞时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纲领 ,而且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不仅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切入点 ,而且通过“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体系和全面现代化的基础 ,使中国赶上了世界第三次现代化浪潮的步伐。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 ,毛泽东把现代化简单等同于工业化或者把现代化局限在四个方面 ,并在实践中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 ;更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 ,他把阶级斗争当作现代化的动力 ,并在现代化过程中急于求成 ,最终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走上了歧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80年来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我们党肩负的三大任务之一。8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并以自己的艰苦探索与实践,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