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属于“南蛮”各族中一支古老的民族。畲族的民族文学传统深厚。它是畲族的历史、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和乡土风情等等的形象记录和生动反映,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根据浙江省丽水、云和、泰顺、文成等地区的初步调查,在畲族文学中,民歌是它的主要组成部份,有长篇叙事歌《高皇歌》、《盘古歌》、《封金山》以及反映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畲民斗争的《长毛歌》等等,其他民歌皆称“杂歌”。杂歌不仅数量多,并且富有艺术魅力,大部份是即兴创作,内容主要表现劳动、爱情和各种日常生活、礼仪等,文字有长有短,形式多样,如各种情歌、酒歌、山  相似文献   

2.
过去,对于畲族的历史(包括民族起源、迁徒、经济生活、政治斗争、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虽则在清代的广东、福建、浙江一些地方志及以前少量汉文书笈记载中,有过只语片言附带的叙述,但谬误不少。凡此种种,都给研究畲族的来源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畲族的历史,和其他各民族一样,有着本民族起源、形成发展、迁徙的过程,它不是某个民族的“干支”。畲族人民世世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高皇歌》(七言诗句)是  相似文献   

3.
旧社会对畲族人民“三不准”,一不准上学读书,二不准住平原,三不准造楼房,盖瓦屋。因此畲族的历史文化年久失传。《盘古歌》亦称《龙皇歌》、《高皇歌》,在畲族民间流传甚广,但无完玉。一九七九年印发了《征求意见草稿》,征求了福建、广东、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一百多位畲族同志的意见,作了两次对照整理。最近又征求在中央民族学院干训部学习的福建、浙江两省同志的意见,作了第三次修正,并对某些不能译成汉文的畲语词汇,用国际音标及汉文注释音、义。歌名按畲族人民习惯用《盘古歌》,但不同于专指盘古开天传说的民歌《盘古歌》。  相似文献   

4.
关于畲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畲族的族源问题,解放前后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中央民族学院学报》自1980年以来接连发表了王克旺等同志《关于畲族来源》、石光树同志《从盘瓠神话看苗、瑶、畲三族的渊源关系》、吴炳奎同志《梅县新石器遗物与畲族历史》、费孝通教授《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中提到的已故潘光旦教授对畲族族源的意见,以及施联朱同志《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等文章①。除潘光旦教授提出苗瑶畲与春秋战国的“徐夷”有密切关系意见外,  相似文献   

5.
研究畲族图腾文化,对于研究畲族的社会生活、图腾遗俗、氏族起源、民族关系及其演变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此略陈管见。 畲族的盘瓠图腾 始于原始社会至今仍在畲族社会中广泛流传的盘瓠神话传说,以及与此相联带的祭祀始祖盘瓠的图腾礼仪、图腾标志、图腾文艺、图腾禁忌等典型地反映了畲族图腾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畲族,主要生活在我国东南的浙、赣、皖、粤四省区。广东畲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2%,其中约2/3居住在潮安县、丰顺县境内的凤凰山区,其余约1/3散居在海丰、惠来两县的莲花山区和博罗县、增城市的罗浮山区,是广东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尽管人口少,居住分散,但据浙、赣、皖三省畲族小心保存至今的族谱和口头吟唱的山歌,他们一致认为广东潮安的凤凰山,是其祖先的发源地。在记述畲民族来源和迁徙经过的手抄歌本《高皇歌》中,便有“广东路上有祖坟”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区域畲族史该怎么写?———读邱国珍《浙江畲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随着大量畲族地方志书与各类畲族研究专著的出现,学术界对畲族的研究已经有了较深入的推进。作为我国第一部区域畲族史,邱国珍教授的《浙江畲族史》的出版,有着特殊的意义。浙江是我国畲族主要的聚居区,其畲族文化的发展与研究都有自身的特点。解放初,畲民族成分的认定,浙江省  相似文献   

8.
关于畲族“学师”问题的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秋云同志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8期上发表了《浙江畲族传统的“学师”活动研究》一文,对于深入了解畲族的宗教信仰、民俗民风和历史面貌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也需指出,其中论述的有些问题与事实有所出入。本人不惮浅陋,在此谈点管见,以为补正。  相似文献   

9.
贵学报1992年第6期登载了蓝国运先生的《畲族民歌的分类及其艺术特点》(以下简称为《分类》)一文,拜读后觉得有些问题很值得商榷。现不惮冒昧,谈点看法。一、关于畲族民歌分类的舛误畲族民歌是畲族民族文学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都是为  相似文献   

10.
福建畲族教育发展的历程和水平,与其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要促进畲族教育的现代化,就必须针对畲族的历史文化特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改善其文化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少数民族农村的自然条件,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发展畲族教育,投资很重要,但改变教育观念、办学现念,以促使教育体制改革跟上乃至超过经济改革的步伐,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