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控股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国有控股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基本原则、指导思想、步骤及系统构建等几个方面。对国有控股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进行了初步探讨,进一步又对结算中心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联行往来核算在银行会计核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银行之间对于联行往来的基本做法不同 ,会计核算依据不同 ,对银行联行往来等业务的核算至今仍是多种各样 ,这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核算要求是不相吻合的。文章对联行往来核算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对如何实现全国联行往来核算规范化 ,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南京政府统治确立后,即开始与西方先进国家金融体制接轨,但在抗战前未能完成这一转型。抗战期间,为使国家银行“统一意志,集中力量”,国民政府遂成立改组了四联总处,代行中央银行职能,扶植中央银行逐步成为“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确立了近代中央银行体制。金融体制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对于抗战的胜利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1905年《试办户部银行章程》颁行和大清户部银行建立,中央银行及其法律制度落户中华大地已逾百年,逐步成为我国核心性金融法律制度。对中央银行法律制度变迁进行历史考察,梳理中央银行的设立与法律制度生成均为政治选择结果、中央银行设立以财政功能为主、中央银行从“政府的银行”逐步向“银行的银行”演进等法律特点,这对深入理解我国中央银行及其法律制度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从目标到现实:中央银行陷入困境的由来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它是商品经济,特别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加强宏观经济控制和调节的必然产物。它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国的金融机构,执行一国金融或货币政策、控制和调节全国的信用,稳定物价,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增进社会福利,以实现国家经济目标。它具有以下特质:(1)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2)中央银行的资产应保持最大的清偿能力;(3)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的专业银行业务;(4)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理论上讲,一家中央银行只有具备上述特  相似文献   

6.
温文 《今日南国》2006,(24):72-75
近年来,玉林市人民检察院在自治区检察院和玉林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和落实“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采取系统抓、抓系统的办法和坚持“四个强化”,注重“四个提高”的工作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重点行业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推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逐步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从初级预防向系统预防、从检察预防向社会预防相结合转变,有效地遏制了职务犯罪的滋生和蔓延,收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玉林市人民检察院在自治区检察院和玉林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和落实“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采取系统抓、抓系统的办法和坚持“四个强化”,注重“四个提高”的工作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重点行业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推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逐步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从初级预防向系统预防、从检察预防向社会预防相结合转变,有效地遏制了职务犯罪的滋生和蔓延,收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从目标到现实:中央银行陷入困境的由来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它是商品经济,特别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加强宏观经济控制和调节的必然产物。它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国的金融机构,执行一国金融或货币政策、控制和调节全国的信用,稳定物价,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增进社会福利,以实现国家经济目际。它具有以下特质:(1)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2)中央银行的资产应保持最大的清偿能力;(3)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的专业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化后勤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分析入手 ,将高校后勤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划分为集中管理型、分散管理型与责任中心管理型 ,并根据后勤企业集团发展的不同阶段 ,试图阐述与之适应的内部财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想就商业储运企业的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的利弊作一分析,谈些粗浅的看法。 纵观我国商业储运企业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历史,结合当前实际,商业储运企业的管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管理形式;一类是分散管理形式。 一、集中管理形式。 集中管理即储运中心(公司)、中转站、转运站,它在行政上束缚于各商业购销企业,主要承接商业系统各专业公司所委托的商品储运工作,采取集中办理商品储运业务的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理论讨论以1983年9月国务院明确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为界限,前后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讨论集中到一点是在我国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问题.随着中央银行的确立,这个问题已成定局.后一阶段的讨论是我国中央银行如何发挥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问题.现将其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所形成的各种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79-1984年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并存的二级银行体制框架.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按产业分工恢复、成立和改革了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初步形成了一个寡占型的专业银行组织体系.随着银行信用领域的扩大和多种信用形式的发展,银行内部经营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和进行企业化管理探索,先后推行了经济核算和利润留成办法,并对基层银行下放了一些经营权.金融宏观调控体制与机制改革也初见成效,实行了信贷资金差额包干办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开始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3.
高校独立学院学生档案管理有分散管理、集中管理、分级管理三种基本模式,但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扩大后学生人数剧增,分散管理和集中管理这两种模式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分级管理模式成为优化学生档案管理模式的理性选择。独立学院构建学生档案分级管理模式,必须完善档案分级管理机制,优化档案管理手段,强化档案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14.
把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公众组成的整体作为一个系统 ,通过分析该系统中各个元素的经济行为及相互关系 ,从经济控制论角度建立了货币供给动态模型 ,并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在此基础上 ,向中央银行提出了货币政策的建议 .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银行监管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同时肩负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职能,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仅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银行监管专门化的角度来探讨问题无助于理解全球多样化情况下银行监管模式上的差异。对发达经济体银行监管模式与其金融系统结构存在的某种联系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有利于理解这种差异,而且有利于深入认识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银行业危机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货币政策操作、外汇管理、国库经理、资金清算、国际金融合作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和任务将会更加明确,但是我国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仍要充分发挥其他金融监管部门不可替代的监管职能和作用.作为基层央行的昆明人行应正确定位,认真履行人行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在中央银行领导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及政策性银行正在建立之中,要顺利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并有效发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明确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一般行为模式及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本文意在性质、经营目标、职能及业务领域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一般模式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它们的互补关系.这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商…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率偏高 ,中央银行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等 ,造成利率扭曲 ,影响我国金融的市场化进程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效果 ,也与加入WTO、金融开放的战略意图相悖。应适时深化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依据存款性质的不同 ,中央银行规定上缴不同比率的准备金 ,改变对准备金付息的做法 ,继续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允许法定存款准备金可用于银行的日常支付和清算  相似文献   

19.
经理国库并与国家财政部门相配合以管理政府帐户、集中税收资金和给付支出,是现代中央银行的三大特定职能之一。从制度层面来看,近代中国在北洋政府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政府主导下的制度构建,但与西方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出现及制度的形成相比较,近代中国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银行业的制度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断层。至南京政府时期,在垄断性的全国金融结构中,中央银行体制经历了由复合制到单一制的发展过程,中央银行集中行使的三大职能最终得以完成,但金融服务于财政的弊端却限制了中央银行制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实习模式研究的缘由与必要性;提出了侧重于校内、外模拟情境,校内、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四种实习模式;探讨了这几种实习模式的运行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