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竞超 《日本学刊》2023,(4):130-152
在中美博弈趋于常态化、乌克兰危机延宕不休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加速推进本国“印太战略”的同时,力图融合美国的欧亚两大同盟体系,推动欧洲与“印太”两大地缘板块的联动,以在“印太”地区构建全方位遏华机制。在此背景下,日法作为美国这两大同盟体系的代表性盟国,双边关系不断强化,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日法将海洋安全合作作为协同推进“印太战略”的重要路径与依托,两国在海洋安全机制构建与对接、印太合作项目的制定与实施、印太海上共同训练与军演等方面的合作均取得了明显进展。日法深化合作折射了两国多重战略考量:彼此拥有的印太地缘优势是促使日法合作的现实基础;在印太各次区域安全机制方面互相“准入”、通过海洋安全合作为彼此“印太战略”提供支撑是日法合作的战略动因;应对中国海上力量崛起、维护符合西方国家利益的“自由主义”印太地区秩序则为两国合作的长远目标。尽管面临一些制约因素,日法海洋安全合作仍将对亚太乃至印太安全局势产生不可忽视的外溢影响,中国需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是发展友好合作,还是竞相寻求战略优势压倒对方,将关系到整个东亚的稳定与和平以及一体化进程。东亚地区合作的浪潮给中日两国提供了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21世纪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海洋安全不仅是美韩两国合作的重要层面,更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领域,影响美国地区战略的实施前景。随着中美之间发生权力变迁以及美国加强针对中国的战略竞争,一方面,美韩深化了双边海洋安全合作,同时,韩国加强了地区多边海洋安全合作,并积极配合美国提升联合行动能力。但另一方面,两国也存在分歧,韩国并不愿意参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权力竞争。通过对比两国海洋战略,可得知,虽然两国的海洋战略目的存在一定分歧,但战略手段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美国有能力实现韩国的战略目的,也能帮助韩国增强其海洋力量;韩国则能为美国提供前沿基地、一定程度的地区海洋力量,以及机动作战的支援,这奠定了两国海洋安全合作的基础。因此,未来中美权力变迁期间,美韩同盟关系很可能持续呈现“相互支持”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与法国在双方“印太战略(构想)”的相互交汇与影响下,陆续开展了涵盖机制建设、防务装备与技术合作、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及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海洋安全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日法两国能够在印太地区开展海洋安全合作,除了受到“印太”地缘结构变化及美国“印太战略”等外部条件影响外,也与双方巩固本国既得海洋利益、维护西方自由国际秩序和稳定的双边关系等内在基础密切相关。在当前美日等国不断扩大海洋安全合作联盟的背景下,日法海洋安全合作无疑会对中国的海洋安全及权益带来一系列影响。然而,由于法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多元化的外交传统、日法在遏制中国和对俄问题上存有分歧,以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也将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这都不可避免地制约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度—印尼)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升温,海洋安全合作逐渐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两国在海上联合演习、海洋安全合作机制建设和多边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印度—印尼加强海洋安全合作的逻辑动因既有地缘战略因素和"制衡"中国影响等因素,也有维护自身安全利益、追求大国地位的综合考量。可以预见,海洋安全合作将是印度—印尼未来合作的重点内容,并成为两国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动力。但是,受印尼大国平衡战略、两国经济联系的不紧密以及域外大国因素等影响,印度—印尼海洋安全合作面临着一定挑战和限度。  相似文献   

6.
许瑛 《日本研究》2008,(4):71-74
中日两国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始于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两国通过政府、企业、民间友好人士进行了多层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以此为基础,在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上将会迎来新的机遇。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合作和交流将会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日澳海洋安全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在海洋军事技术与装备、海军联合演习与训练等重点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逐渐成为美国亚太盟国间海洋安全合作的典范。日澳之所以强化海洋安全合作,除了受亚太安全架构变革等外部因素影响外,也与日本海洋国家联盟构想的推进、两国"印太战略"的实施需要等因素息息相关。尽管日澳合作会继续深化发展,但由于澳受经济上日益仰仗中国、国家安全上严重依赖美国的二元结构所困,会在对日合作立场上存在一定的摇摆。此外,日澳安全合作关系的既有裂痕如何修补、未来如何定位等棘手问题也将影响两国未来对合作的资源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泰国海洋安全合作内容较为丰富,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两国海洋安全合作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其发展受到两国政局、两国利益、国际格局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美泰海洋合作早期以贸易为主,冷战开始后,美泰缔结同盟,两国海洋合作变为以安全为主。一直到21世纪初,双方海洋安全合作关系时好时坏。美国奥巴马政府2009年1月开始执政后的8年里,美泰海洋合作升温,内容比较丰富,涉及海洋的诸多联合军演是两国开展海洋安全合作的主渠道。不过,在此时期,美泰海洋安全合作再次受到泰国军事政变、泰国独立外交政策等因素影响。2017年1月美国特朗普总统执政后,美泰同盟关系及两国海洋安全合作有所恢复。未来,两国对彼此的安全需求仍较大,海洋安全合作总体将向前发展,但亦有制约因素。美泰海洋安全合作对中国的安全威胁并不直接和紧迫,但对"一带一路"建设仍有一定安全压力。  相似文献   

9.
吴庆艳 《阅江学刊》2010,(4):34-40,134
金融危机给中日经济交流提出新的挑战和内容。在"战略互惠"框架下推进两国企业的合作是其中的主要内容;"节能环保"凸显合作新重点,可持续发展是中日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小企业是中日两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成为扩大合作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国在印度洋的政治、经济与安全领域的竞争态势均越来越明显,出现了经济合作与战略互疑并存的状态。地区问题带来的动荡和战略竞争引发的动荡"此起彼伏",给印度洋安全局势增加了新的紧张和动荡,由此也使得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更加突出,两国关系中的安全困境不断向海洋延伸。中国西进印度洋,被印度认为是最大的威胁和挑战。即便在中印两国的利益交汇点逐渐清晰,挑战和威胁逐渐趋同的情况下,两国之间的战略互疑从未改变。新德里对北京在经济合作上的态度相对积极,政治互信上的反应则相对谨慎,两国似乎正在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11.
乔榛 《学术交流》2001,(4):43-45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尚存在内容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实施机制脆弱的不足.比较国外较为成熟的传统型、福利型、储蓄型三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受到启发,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面宽、保障程度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目的,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既要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又要严格社会保障执行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2.
13.
全球化时代的安全与安全的全球化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出现、“9·11”事件开辟的全球化政治进程。全球化时代的安全问题具有双重性、整体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中国要从根本上维护自身的安全,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的目标,就应当在安全战略的选择上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14.
杨振姣  周孟 《太平洋学报》2010,18(12):91-99
在全球化背景下,海洋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成为影响未来国际关系、重塑全球政治和发展格局的因素之一,更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海洋生态安全的基础性地位出发,介绍了当前海洋生态安全的现状,分析海洋生态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力图从海洋生态安全的角度审视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障海洋生态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In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security policy over the past decade, a number of themes stand out: improving work incentives; reducing expenditure and civil servant numbers; simplification; targeting help on those in greatest need; the promotion of self-reliance and independence; tackling fraud and "abuse". Although not all exclusive to the Thatcher Government, they reflect to a great extent its wider ideological and economic preoccupatio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Government's contradictory goals for social security were translated into specific polici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ideological thrust was tempered in practice, and the ambivalent attitudes towards "the poor" revealed in the interplay between ideology and pragmatic politics.  相似文献   

16.
日澳安全关系贯穿于双方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交往之中。期间,日澳演绎了间接盟友、敌对、伙伴、同盟等安全关系范式。20世纪末,在日澳双边关系中日益凸显的安全关系,不仅是双方强化的重点,也是亚太安全体系的焦点。当今,日澳对双边安全关系模式的构建,既反映了日澳安全战略的发展动向,也触发了亚太安全格局的微妙变化。本文从纵向的视角来分析日澳安全关系的发展演变,揭示其本质特点,探讨其目前面临的挑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Interdependent Securit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 Do firms have adequate incentives to invest in protection against a risk whose magnitude depends on the actions of others? This paper characterizes the Nash...  相似文献   

18.
日本安全战略面临十字路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突破安全战略以“专守防卫”为基本方针的框架而来到一 个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日本“和平宪法”的制约功能已岌岌可危,“专守防卫”正向“海外派兵”蜕变,“集体自卫权”被用作 “借船出海”的 工具。日本寻求军事崛起,势必打破东亚战略稳定与平衡,引发日本周边关系和国际格局的 动荡与调整。日本完全可以在非军事领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国际贡献” 。日本追求大国地位与作用,宜以深刻反省那段历史、求得亚洲各国和国际社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透视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社会学迷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让笔者反思这个病态社会的百态,阐述了当今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社会与人都沦为单向度以及社会越轨致使社会解组三个社会学的议题。同时笔者指出价值引导、公民精神的培养和社会控制是解决当今社会失范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Welfare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services deal with issues of personal security. They are involved in risk assessment and in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However, their mission in this domain is not defined, and its boundaries are not se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ight to personal security. The duty of the state to guarantee this right is stated by international declarations and conventions that were ratified by the United Kingdom, as well as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that was adopted into domestic English law.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ight to personal security, and the state's duty to secure this right, two independent processes are taking place. First,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English courts are reluctant to recognize an affirmative right to personal security and to impose on state and public agencies a duty to secure this right. Second, as in many other service areas, this duty is rendered to the community. It is vital for the social services to discuss this duty, especially when they are called to vouch for the personal security of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in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