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体制与前景,在根本上将取决于中日两国这个主体合作的快慢与成败.经济理论上的可行性,并没有消除现实合作中的政治障碍,因为地区一体化本身,与其说是一个经济过程,更是一个政治合作的过程.日本方面虽意见存在分歧,但鉴于对华的不信任、警戒或威胁感,加之一贯重视美国的因素,其对东亚合作的快速推进和高度一体化持消极态度.面对地区合作的进程,中日两国需要明确认识、调整心理状态,树立责任意识,以发展的眼光来构建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而在现实的合作领域、途径及条件上,双方皆应切实从自身做起.  相似文献   

2.
东亚合作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是发展友好合作,还是竞相寻求战略优势压倒对方,将关系到整个东亚的稳定与和平以及一体化进程。东亚地区合作的浪潮给中日两国提供了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21世纪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中日关系与东亚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地区大国的双边关系出现严重困难时,中日双边政治关系的演变会如何影响东亚区域合作的进程和前景?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日本各自参与东亚合作的轨迹看,中日双边摩擦并没有影响二者为东南亚地区利益而合作,在可预见的将来,恰恰因为中日双边政治关系的困难,中国和日本都会更多地考虑东盟国家的利益和外交需要,以求为各自创造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在地区国际关系变化中更加主动的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也引起了世人瞩目。和平崛起的要旨在于解决国内问题,增强综合国力;对外要求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东亚安全合作要求各国摒弃以实力抗衡谋求安全优势的旧式思维,通过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共同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效率。积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 和平解决东亚热点问题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天然要求。和平崛起与东亚安全合作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也引起了世人瞩目.和平崛起的要旨在于解决国内问题,增强综合国力;对外要求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东亚安全合作要求各国摒弃以实力抗衡谋求安全优势的旧式思维,通过加强各领域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共同提高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与效率.积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和平解决东亚热点问题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条件,也是天然要求.和平崛起与东亚安全合作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东亚区域合作与中日民间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日本研究》2006,(1):8-12
进入21世纪,欧盟和北美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获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而东亚地区无论从区域合作组织发展的深度还是广度看都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东亚地区两个大国的中国和日本之间缺乏象欧盟的“法、德”那样的紧密合作。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在于中日关系的复杂性。在当前中日关系陷入困境之时,中日民间交流无疑成为推动中日关系发展进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东亚一向是“安全困境”表现十分突出的地区,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安全合作的顺利实现。目前,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主义的权力因素,又有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因素,还有建构主义的认同因素。权力、制度、认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东亚安全合作的进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主要着眼于日本周边、亚太地区以及与日本经济密切相关的波斯湾地区.其主要目标是(1)确保日本本土的军事安全及经济、社会安定,即有效防止军事入侵,防止难民大规模流入等事态发生;确保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使日本20年后在经济规模上仍能稳居"大国"地位.(2)确保自日本本土至东南亚和中东海上运输线的畅通,有效应对沿线地区的突发事件.(3)稳定周边环境,以"美主日从"的方式参与主导亚太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日本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手段为调整、加强日美同盟;强化"自助"努力,增强防务力量;加强周边外交,推动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许瑛 《日本研究》2008,(4):71-74
中日两国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始于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两国通过政府、企业、民间友好人士进行了多层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以此为基础,在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上将会迎来新的机遇。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合作和交流将会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中日俄三国都是“经济改革国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面向21世纪三国加强经济合作,将是东北亚区域乃至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中日俄经济合作有着良好的前提和条件,三国经济发展层次和资源禀赋不同,经济互补性强,在实践中,中日俄又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合作经济,有着畅通的合作渠道,中日俄的经济合作“互有所需”,“互有所补”,展望21世纪的中日俄经济合作,前景看好。一、中日俄经济合作的前提与条件  日本是东北亚地区的唯一的世界经济大国,其GDP相当于世界GDP的19.2%和亚洲GDP的70%。六七十年代,日…  相似文献   

11.
东亚合作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特征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集中表现为区域内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区域内生产的国际化。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 ,深化了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 ,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从而在区域内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 80年代至 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一 )区域内贸易的增长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东亚各国 (地区 )出口商品层次的提高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 ,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现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飞速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中日关系的特征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 ,中日关系正进一步趋向均衡、对等和相互依存 ,中日间的政策互动正从具体论争转向战略对话。 2 1世纪中日关系的理想目标是逐步走向战略和解与合作。在人们描绘的各类前景中 ,中日共筑东亚共同体的模式最能实现中日双赢和东亚乃至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未来蓝图。  相似文献   

13.
一、2 1世纪东亚经济趋势按购买力平价看世界GDP份额的演变 ,1 970年欧洲、美国、东亚各占 3 9 40 %、2 2 3 3 %、1 5 1 0 % ,1 998年分别变化为 2 5 96%、2 1 93 %、2 6 3 2 %。由此可见 ,在这 3 0年间 ,世界的生产基地正在大幅度地向东亚地区转移。假如现在东亚各国的政治状况等条件不发生变化 ,即使增长率会有所减少 ,这种增长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本世纪中期 ,那么2 0 50年东亚的份额可以达到 40 %左右。过去 3 0年间在东亚范围内 ,中国增加 2 5倍、日本持平、NIES增加 3 2倍、东盟四国增加 1 8倍。尤其是中国的增长率在 2 0世…  相似文献   

14.
马孆 《创新》2010,4(1):15-19
东亚合作起步较晚,但却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其发展将不仅对本地区,也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阐述东亚合作的发展进程,分析其特点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东亚合作未来的趋势,即多种机制并存、务实、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的中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和印度都被国际社会认为具有在新世纪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巨大潜力。在亚洲地区 ,中印两国都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心 ,且互为重要邻国。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地区大国的重要性日趋突出。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可以形成战略力量的不同组合 ,从而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今后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不仅关系到两国边界局势的稳定和各自经济建设的进程 ,还影响着 2 1世纪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态势以及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自 1988年 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应邀正式访问中国以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过去十年的中日关系进行评价,全面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及教训,并对未来十年的中日关系做出展望的基础上,从中日关系定位、政治和经济关系、安全关系、应对金融危机、中日经济合作、中国形象等六个方面,对中国的对日政策取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进入 2 1世纪以来 ,印度外交战略的调整引人注目。要深入研究印度外交战略调整的原由 ,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印度。本文对印度的外交基础、亚太战略、大国外交战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东亚合作的新态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东亚合作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态势:中国的兴起使"机遇论"和"威胁论"同时上升,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美国重返东南亚,试图主导东亚及亚太合作进程;日澳等国提出区域合作新构想;东盟"大国平衡"战略更为明显,东亚合作政策将趋于内向保守。鉴于此,笔者提出了"一个重点(中美协调)"、"两个轴心(中日韩与东盟)"、"三个内环(10+1、10+3、10+6)"、"四个外围(APEC、ARF、SCO、ASEM)"的东亚合作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