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与汉语修辞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修辞格的产生与汉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是影响和制约汉语修辞格的主导因素。具象思维使汉语修辞格讲求形象化、感受性;辩证和谐文化心理使汉语修辞格注重和谐互转、辩证统一;含蓄、深沉的文化心理则使汉语修辞格讲求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2.
《尔雅》“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五个单元中收录了大量的动物专名.这些词语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思维类化,并借助语言外显的结果,因此我们在研究《尔雅》动物名词时,应该注意当时人们是如何将客观对象的物与主体意识中的感觉形象联系起来,并通过现存语言世界得以呈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尔雅》中动物名词,揭示隐含于其中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直观具象思维模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修辞格是指有别于字面意义的一种表达手段或方法 ,通过修辞格可使讲话或文章变得活泼生动、形象具体 ,使语言富于想象。从语义变异和语用变异两方面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修辞格中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汉语性詈语形成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功能作了分析,并从传统文化角度对汉语性詈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做出阐释。通过对这一类詈词的分析研究,显示了对詈词进一步研究和规范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格。汉民族的比喻修辞格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与汉民族传统文化分不开的。在此从汉民族哲学思想、汉民族传统思维观、汉民族制度文化、汉民族审美观和文学作品与历史典故等五个方面来探讨汉民族传统文化对汉语比喻修辞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悠久的城市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璀璨夺目的文明,最能形象而具体表现的就是各个时期的建筑。本文以杭州为例,论述了近百年来城市建筑发展的历程和特点,指出传承和创新是建筑的永恒主题。当前。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传统和创新正在不断发生“碰撞”,作者建议着力探索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创造新时代我国城市建筑文化,彻底改变“建筑千城一面”的现象,为创建城市文明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徐辉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139-140
本文探讨与总结了英文隐喻修辞格的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8.
汉语亲属称谓泛化的文化心理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每一种语言的称谓系统中都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与汉民族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基于“泛伦理化”和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会引导出亲属称谓的泛化。情感原则是人与人相互称呼时,讲究亲疏远近、注重关系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从“情感”、“关系”的角度选择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它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人伦、重视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心理。汉语称谓中,最能凸显情感原则的恐怕就是亲属称谓的泛化了。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用法与亲属称谓词的常态用法相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化话语有不同的具象和意象,是不断修补人类历史记忆、舒缓社会情绪以及体现思想接力的工具。神话与传说是体现人类历史记忆的古朴话语,诗歌与诗性是体现人类栖息方式的浪漫话语,俗俚与粗鄙之语是呈现市井生活的世俗话语,施魅与祛魅是孕育文化活力的创新话语,这些话语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态,给人们提供了生动的交流工具。  相似文献   

10.
王志芳 《江汉论坛》2004,(4):125-127
本 文 归 纳 了 汉 语 书 面 广 告 的 语 言 运 用 特 点 ,分 析 了 其 表 达 效 果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探 索 了 广 告 语 言 运 用中 的 心 理 和 文 化 理 据 。 认 为 ,语 言 是 手 段 ,心 理 和 文 化 是 依 据 ,广 告 语 言 的 运 用 要 适 合 人 们 的 心 理 需 求 和 文 化 品位 。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其作为一种话语,能够促进心理学体系间的对话和发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关注现实的社会心理生活,提供理解和改变心理生活的独特视角。在方法论层面,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必须坚持多维一体、实用主义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2.
韩寒小说中的主要修辞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文学现象被现今社会的各界人士所关注,其主要代表人物——韩寒更是如此。韩寒的语言表达风格迥异,在众多的“80后”作家中独树一帜。通过对韩寒小说文本的详细解读,从具体的语言实例入手,对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主要修辞格进行全面解析,从而使读者能更好地解读其作品语言风格中所体现出来的突出特点与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田悦芳 《河北学刊》2012,32(2):96-98
作家特有的文化心理往往会使作品呈现出其独有的观照世界的方式,从而影响着作家的创作风貌。由于家庭环境、政治信仰等文化因素和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巴金的文化心理在经过1934—1935两年的创作沉默期后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而巴金文化心理的变迁,对作家在文学与革命的选择、英雄与普通人的塑造、社会与家庭的题材书写等方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反映出巴金将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宣泄政治热情的代偿性行为向有意识创作转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心理差异看汉英寒暄交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暄交谈指并非真正用来交换信息或意见,而只是为了创造气氛或保持社交接触的交流语。它传递的信息极微,却分布广泛,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汉英寒暄交谈深层次上受制于东西方两种文化心理。从文化心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方面探讨汉英寒暄交谈的差异,以窥文化对语言的渗透。  相似文献   

15.
中庸是实现和谐的一种方式,中庸和谐的文化心理对汉语辞格的构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在辞格构建中表现为“同异有度”、“平衡对称”、“表里兼顾”的表达追求。中庸和谐文化心理在对偶、回环、反复、排比、错综等辞格构建上有突出的表现。基于中庸和谐的文化心理构建的辞格能给解读者以和谐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心理学的跨世纪发展有科学化和本土化两大主题。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中没有生长出科学的心理学,中国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其科学化在早期是通过西方化完成的。但目前,中国心理学科学化的努力正从追求西方化转向追求本土化。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应立足于突破和变革西方心理学的偏狭科学观,这不仅可以给本土化带来必要的规范,而且可以推动整个心理学科学性的发展,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科学观的变革就体现在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重新理解和对心理学研究方式的重新确立上。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明示了中国心理学科学化和本土化的历程和要义。  相似文献   

17.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明君形象,这些明君具有神奇的命相和非凡的性格魅力,它们  括了汉民族的德政理想、忠义观念、民本思想和尚贤意识等文化要素,集中地体现了汉民族的君道观;同时,明君还关联着作品的主题,起着结构故事、提领全书的核心作用,所以明君形象实具有丰富的文化认识价值和审美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提出一个判断 :新中国时期的老舍是一个有一定人格分裂倾向的革命作家。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积极要求思想进步 ,紧跟形势和任务 ;其人格分裂的主要症候是焦虑感日益加深 ;其人格分裂源于作家与文化官员这两个角色的剧烈冲突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兴起的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文化价值偏差和跨文化社会心理学的缺陷,并从社会心理的文化特性出发,指出在大陆、台湾、香港兴起的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运动,其深层原因乃是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下基于中国文化独特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