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的寿命,长寿是相对的。以前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现在则有“八十不为老,七十不算稀,六十正当年,五十小弟弟”的说法。那么,人的寿命到底应该是多少?根据科学家蒲丰的“寿命系数”理论,人类的平均寿限应当是125~175岁。《内经》早已说过:“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唐代王冰注解时,引用了《尚书洪范》里提到的“一曰寿,百二十岁也。”认为“年度百岁,谓一百二十岁也。”可见人们应享的寿命,  相似文献   

2.
一、考源《周易》说:“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系辞》下)古义“市”即今集市贸易之义。因“行市”而得名的“市语”最早见于唐代,宋代曾慥《类说》卷四引唐代《秦京杂记》谓:“长安市人语各不同,有葫芦语、鏁子语、纽语、练语、三摺语,通名市语。”唐代诗人元稹《估客乐》:“亦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这是最早提到“市语”的诗文。对于市语的解释,《辞源》谓“市中所用的行话、隐语。如说斤为吉恩,说两为力盎之类,其法与反切略同”(新版第二册,页969)。说“市语”即“行话、隐语”,几  相似文献   

3.
词“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词学思想的重点。词“别是一家”说与苏轼的以诗为词、苏门学士的词学本色论有着内在的联系。“别是一家”的主要内涵如下:一是强调谐音合律;二是重“情致”、“典重”,崇尚“文雅”的词情;三是讲究“故实”、“铺叙”,追求艺术表现的完美。“别是一家”说是对词“自是花中第一流”整体美的追求,它丰富与发展了花间以来的词学本色论,形成了明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宋诗理趣漫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宋诗,明清时即有以其“主理”而发的微辞。如明人李梦阳说:“宋人主理,作理语。诗何尝无理?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空同集·缶音序》)清初吴乔又说:“唐诗主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人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围炉诗话》卷二)然而,诗歌与理并非完全背驰的。就是上述李梦阳之语,不是也承认“诗何尝无理”么?他是不要“专作理语”罢了;清人沈德潜也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说诗啐语》六十三)宋诗中确乎有直接说理与不带情韵的议论者,缺乏诗的意境,无疑不足取。但宋诗中含“理”的篇什更有不少是富于“理趣”的,这“理趣”是宋诗研究中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尚本色,为中国古典戏曲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但曲学“本色”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古代论家没有确定界说,今人定义亦歧异不一。拙文试作一辨。一今人对曲学“本色”的内涵的界定,最具代表性者有二:其一,为1980年版《辞海》“本色”条⑤之释义:(本色)指戏文质朴自然,接近生活语言,而少用典故或骈俪语词的修辞方法和风格。  相似文献   

6.
关于疑问句“何以……为”、“何……为”句尾的“为”的词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以杨树达为代表。认为“为”是语气词。他在《司诠》中说:“语末助词,表疑问。”如“是之不忧,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公十七年》)清人刘淇《助字辨略》说它是“语辞”。清人王引之《经传释词》说它是“语助”。杨伯峻《古汉语虚词》说:“‘为’作语气词,有时表命令,有时表感叹,有时表禁止。”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L1习得中逻辑问题的概念及其在L2习得中存在的理据进行了讨论,指出了二语习得中功能语类变异和逻辑问题之间存在的所谓“悖论”。针对这种悖论,重点讨论了三个假说:“失效功能特征假说”、“表层特征缺失说”和“韵律结构迁移说”。第二语言句法中出现的功能语类变异并非是由于缺乏“逻辑问题”而致,而是普遍语法的默认设置和第一语言参数迁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很久以来,有相当多的人抱有一种“诗词有别”的观念。以宋人为例:陈师道就批评过苏轼的词,认为他是“以诗为词,要非本色”(《后山诗话》),晁补之评论黄庭坚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李清照更是干脆提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  相似文献   

9.
“本色”是中国戏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色”一词从出现至宋、元、明,逐渐在戏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明中叶后,“本色”“当行”的相提并论使得“本色”内涵向更深层次发展,至清代以及当今,“本色”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艺术夸张在我国的文艺评论中也叫增语、增文、夸饰、形容、豪句、激昂之语等等。王充《论衡·语增》云:“纣为长夜之饮,糟邱酒池,沉湎于酒,不舍昼夜。”又《论衡·艺增》有“《尚书》‘协和万国’”之言,还有“《诗》言‘子孙千亿’”之语。这些都是“增语”、“增文”。《文心雕龙·夸饰》说:“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  相似文献   

11.
李贽对晚明戏曲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其“童心说”开情性论的先声,“化工说”为本色论的基础,“泄愤说”使传统的发愤说发生质变,推动了人文主义创作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笑话     
酒徒本色 一个医生为了要说明饮酒的害处,他指着两只杯子向人们说:“这个杯子里装的是酒,这个杯子里装的是水。”说着就把两条小虫分别放入两个杯子里。放在酒里的那条小虫不久就死了,而水里的那条小虫依然活着。一个酒徒认真地说:“噢,我明白了,多喝点酒,就不怕肚子里生这种虫子了。”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作为宋词艺术风格的“本色”论自苏轼的词在宋代词坛上别树一帜之后,“本色”论开始热闹地进入文学批评的领域。最有影响的是陈师道对苏词的评论:“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也谓东坡等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这两段话,大家都很熟悉。研究者也大致据此认为“本色”论为文体风格的问题,而苏词的要非本色,就因其乃“诗之新体”,不合音律。刘永济先生的观点可代表这一派意见,他肯定了陈后山批评苏词的“要非本色”,并为之说明理由:“按词以婉约为正宗,其理由实因婉约派词家如美成、  相似文献   

14.
使细胞不死的端粒酶 罗思发现了这种令人丧气的情况。他说,“我认为限制热量能使我们的寿命超过80岁,或许甚至超过120岁。归根结底,你很少看到一个肥胖的百岁或百岁以卜的人。”鉴于爱吃什么是一种习惯,更实际的做法或许是发现,限制热量影响的是  相似文献   

15.
也谈《诗经》与楚辞中的“兮”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兮”字是我们常见的一个虚词。关于这个字的性质与作用,自东汉以来,历代都有一些学者为之训释。较早的如《说文》释为“语所稽也。”(段玉裁注云:“语于此少驻也。”)后来的《广雅》释为“词也”,《广韵》释为“语助”。再以后的韵书或文字训诂之书或释为“语辞”,或释为“助字”,大体相同。有些著作在论述虚词的时候则常把“兮”字与其他虚词并列在一起如唐代刘知几《史通·浮词》中说:“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宋代洪迈《容斋五笔》中说:“毛诗》所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南龙山里耶近年发现的大量秦简,对土家语语源进行探讨。在土家语语源“巴人说”和“江西说”之间,笔者基于近三年来对大量土家语村寨的调查,认为土家语是由大量江西迁来者带来的母语。  相似文献   

17.
数百年来,李清照词深深地激动着她的读者,令人醉其芬馨,赏其神骏的,是女词人以真切的感情,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委婉的手法,创造出清幽深邃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曾这样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篇作品能否有优美  相似文献   

18.
“言”和“语”本来都是要说出来的,但有些“言”和“语”就不适合说出来,否则,不仅会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有时还会对自己非常不利。如:  相似文献   

19.
诗歌情景交融说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诗歌历来就重视情与景的交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诗歌理论上,无论是“意境说”还是“神韵说”,无论是创作论还是欣赏论,都是以对这一问题的阐述、推演为逻辑起点的,然而,我们对它的系统分析,仅仅还是一般现象释义意义上的,没有升华到哲学的高度。本文试从情景交融说的本原切入,对其进行哲学上的释义。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以诗为词”,其词有本色的一面,也有非本色的一面。大体而言,黄庭坚词多为艳科题材,超过七成以上内容呈现了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节序宴饮等传统内容,呈显了“以词为词”、本色的一面。局部而观,黄庭坚词继承了苏轼的“以诗为词”,创作了隐括词、回文词、集句词、言志之词、茶词等“以诗为词”的题类,边塞词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言志词继承了苏轼诗之言志功用入词,呈显了“以诗为词”、非本色的一面。黄庭坚词植入宋诗“以俗为雅,以俗为新”的创作观,采用柳永的“街谈市语”入词,并以其“夺胎换骨”之诗法尝试用俗语写雅词,实现了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