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光晋 《老友》2008,(2):40-40
每年春节,是姑姑最开心的日子,这段时间,儿孙们都在身边,她可以尽享天伦之乐。姑姑今年74岁了,姑丈已去世多年,膝下有5个儿子,10个孙子孙女,可谓儿孙满堂。可是,每年过了正月十六,儿孙们南下广东后,家里便只留下一个5岁的孙女和她相伴。一个是留守儿童,一个是留守老人,姑姑又住在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庄,"儿孙们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哲学     
母亲87岁了。她没有读过书,在上万个汉字中,她只认识一个字,就是她的姓氏“丁”字。这样的一个老人,她的一生,却是一部哲学大书,她用她朴素的人生哲学,养育着一群儿孙。 “没有爬不过的山”,在命运不济的时候,母亲常常这样鼓励我们。她一生坎坷,从小失去父母,把弟妹拉扯成人后才成了家,生育了13个儿女,有8个先后病逝,其中两个正当中年时撒手人间,还留下了妻子儿女。反右时我三哥失言被送去改造,  相似文献   

3.
刘静一 《新天地》2016,(9):16-18
时下有手机的人几乎都会玩微信,也都有一个甚至多个朋友圈.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南京一个老太太当仁不让,坐镇家族朋友圈,跟儿孙们适时地进行着良好的互动. “佘太君”本名王桂英,今年70岁,丈夫佘家荣已于20年前去世.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分别在北京、南京等地成家立业.送走了老伴儿后,她基本都是奔波、操劳于儿女的成家立业,接着帮助他们带孩子.在带孙辈的过程中,她学会了用电脑、玩手机.一晃就是古稀,孙辈们也渐渐如脱壳的小鸟振翅欲飞了,老太太似乎显得愈来愈孤独,愈来愈没有用武之地了.  相似文献   

4.
蒋元明 《新天地》2017,(8):18-19
我的老家在重庆远郊歇马场,现在叫歇马镇. 父亲退休后,每天的生活主要是坐茶馆.母亲也从农村搬到镇上与父亲住在一起,但她主要忙着为儿女们带孩子,待到最后一个孙子都上学读书了,才算"退休".我们兄妹5人,下一代8个.我常说,母亲用背篓背大儿孙两代人,恩重如山. 那段时间应当是父母最开心的日子.父亲每月的退休金全归自己掌控,想吃肉吃蛋自己买就是;母亲每月也能从儿女们那里收到孝敬钱.  相似文献   

5.
蕊红 《社区》2013,(24):30-30
杨大伯今年61岁。早年丧妻的他,一个人将几个儿女拉扯成人,既当爹又当妈,着实不容易。现如今,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了,本来想退休后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过儿孙绕膝的生活,怎奈儿女们都有各自的事业,很少回家看望,只是逢年过节给他打个问候电话。  相似文献   

6.
那天看到刘若英的采访,说起外婆,她这样描述:外婆是个永远要穿着传统丝袜和旗袍出门的优雅女子……言下,为自己的粗糙和随意的个性“惭愧不已”。刘若英的外婆,该是高龄老人了,依然被自己的外孙女称为女子,想来,是为她一生的优雅精致吧。  相似文献   

7.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儿孙们自会有他们的福份,不要为儿孙操劳甘当马牛。人的一生不到一百岁,却常常为千年后的事担忧。今天有酒今天就饮个大醉方休,明天有愁事明天再去考虑好了。  相似文献   

8.
佳木 《新天地》2012,(4):25
江苏省一位老人酷爱诗歌,他立下了一份诗歌形式的遗嘱。由于老伴和3个子女对遗嘱中某一"诗句"在理解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在老人死后8年对簿公堂。2011年,张慧芳已年逾八旬,没想到的是,她为了继承老伴遗产和3个儿女们打了一场官司。和她打官司的儿女岁数也不小了,大儿子63岁、二女儿56岁,连小  相似文献   

9.
杨老伯的妻子在20多年前就因病去世了,他一个人含辛茹苦养大了3个儿女,他们先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去年,杨老伯与无儿无女的周阿姨再婚。没想到,父亲再婚遭到了儿女们的强烈反对,原来同住  相似文献   

10.
吴镕 《老友》2013,(9):19-19
我外婆去世50年了。她一辈子未能享到福。小时候,因我过早丧父,在无锡的一段时期,外婆做针线活养我。她没日没夜地为人家缝补。不仅如此,她还为我纳鞋底,补衣裳。她是合肥人,喜欢将我们几个出生于苏南的兄妹称为"小蛮子",嘱咐我们好好读书,将来好自立。有时人家送来一两个咸蛋,她都舍不得吃,要留给我,说是"小孩子要补脑子的"。她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婆婆,也在无锡做散工,就是为人家倒马桶、搞卫生,类似今天家政服务的钟点工。姐妹俩年轻时据说是合肥的美  相似文献   

11.
吴清华烈士是我丈夫吴声涛的二姐,也就是我儿女们的姑妈,但我和儿女都没见过她。她牺牲于1945年,如果健在,应是89岁的老人了。吴清华是珠海市拱北北岭村人,1917年8  相似文献   

12.
妈妈的眼泪     
生下我不久,妈妈就回到了她所选择的并为之付出青春乃至一生的边疆小城。沉浸在外婆的溺爱中的我,曾经以为有外婆就足够。妈妈离我越遥远,我就越无法理解她。妈妈与外婆之间似乎也有一道很深的沟壑,每次外婆与妈妈想静静谈一下的时候,妈妈总会说一些令外婆很痛心的话。每当到了  相似文献   

13.
王雪梅 《老友》2009,(2):66-66
学校放假了,在外地读书的孙儿、孙女都回家了,在南昌市工作的小女儿也带着外孙回家休假,还有家在县城的儿女们都带着儿孙一齐来探望我们二老,一家老小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4.
年近八旬的胡春梅老太一生结过四次婚,生育了四个子女,年老后的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女们竟然不尽赡养母亲的责任。日前,因体弱多病,没有生活来源的胡春梅一纸诉状将两个子女告上了法庭,要求子女承担其生活费。胡春梅一生中结过四次婚,和每位丈夫都曾生育了一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桐庐县的百岁老人王绪英,生于1912年.她踮着那双“三寸金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如今最大的儿子已80多岁,最大的女儿也77岁了.老人四代同堂,膝下的儿孙们坐拢来有足足4桌人.6个子女全已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是他们都表示,把母亲侍奉到百岁,能在妈妈跟前尽孝,自己满头白发了还可以大声地喊娘,这是他们最大的福分!正如大儿子所说:“我虽然80多岁了,但只要有老娘在,我就不敢老!”  相似文献   

16.
82岁的梅满秀丈夫去世了,丢下她一个人好孤单,她又不愿跟儿女到城市住,为了使母亲经常能看到亲人——  相似文献   

17.
在重庆老家后园的不远处,有一坡荒地,是多年前外婆树葬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碧绿的草地了。那几棵早年种下的柏树又长高了许多,还是外婆去世那会儿种下的。每每回到老家,我总会一个人去那里看看走走,和树们说说话。有时候,我会靠着柏树坐下看一会儿书,抑或什么也不做,索性就躺在草地上,闭上双眼,静静地想一些过去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8日下午3时许,72岁的王桂仙老人在郑州市西昌小区的家中去世,走得十分安详。12年前,已经从工厂退休的王桂仙不幸患上了糖尿病,那时她身边还有一对精神病儿女需要照顾;3年前,王桂仙又因突发脑  相似文献   

19.
高国利 《老友》2014,(7):25-25
李某去年从一家国有企业行政岗位上退休。退休前,由于工作忙,儿女也已成家立业,她很少操心家里的事情,对儿女们的事情基本上是"大撒把"。可自打退休后,她的心态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里的事她事必躬亲,儿女们的大事小事都要过问一下。大儿子肠胃不好,她每天打电话叮嘱大儿媳,要给儿子做些容易消化的饭食,不要常吃大米、硬食等等;对孙子、外孙女的学习也很上心,不断地打电话“问长问短”。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因为这颗原子弹,我父亲感染了辐射尘,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迫于无奈将我从广岛送到了佐贺外婆家里,从此,我就和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了整整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