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梯玛》又称《梯玛神歌》,是土家族一部古老的歌乐。《梯玛》反映了土家族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展现了土家族人热爱生活、追求生活、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梯玛》是土家族两千多年历史的史诗。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梯玛歌》的哲理思维初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家族《梯玛歌》的哲理思维的内在动力机制是灵魂需来,心理激活是臆造探索。思维模型是整体构建,思维定格是动态反对;它的功能目标是塑造人的自我中心,阐释人对宇宙无限的终极答案,延伸人的生物本能;它通过树立坚决的决心和信心、完善和谐社会、崇尚艰苦奋斗来实现其目标,具有极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梯玛是土家族的宗教人员,担负了传承土家族歌舞、祭祀等仪式的职责,是土家族古代社会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播者。土家族梯玛的文化传播功能大体上分为几个方面,其一是他们主持摆手舞、八宝铜铃舞等,传承土家族民俗;其二是他们为土家人行医诊疗、调解纠纷,传递医药知识和社会伦理观念;更关键的是,梯玛活动留下了号称“研究土家族人文历史的活化石”的《梯玛神歌》。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梯玛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许多古朴的文化事象显得扑朔迷离,譬如梯玛文化就是如此。关于梯玛文化的研究,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现在仍有学者对梯玛文化在进行不断探索。在这里作者对过去的研究作一概述,并指出研究中的一些孱弱之处,以便为更深入地对土家族原始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研究作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梯玛所承载的以"土王菩萨"为核心的信仰与仪式,是湘西土家族赖以繁衍和发展的重要传统。这一传统的塑造与彭氏溪州政权的建立息息相关,反映了湘西地区各民族文化群体互动与融合的历史过程。梯玛的信仰与仪式所祭献神祇的"三巨头"结构,不仅是彭氏政权合法性确立的象征,同时也是彭氏政权与其他湘西土著势力相互联合的结果。这一文化整合的过程为湘西地区土家族民族认同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梯玛信仰研究——以拉西峒村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实地观察一次土家族的还梯玛愿活动,分析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状况。文章指出,这次梯玛法事活动主要是一种行为层面上的重演,尽管这种“重演”即是土家族传统民间信仰遗留的一种反映,但它已失去了其所以产生的原始观念基础神圣性与神秘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力量的干预、外部文化的影响、医药知识与生产技术的普及与进步。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梯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梯玛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属于巫文化的范畴。文章叙述了梯玛的流派和道具及梯玛的主要法事活动。指出梯玛在土家族地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它在特定的时空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社会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变革,梯玛文化正遭遇消亡的窘境。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梯玛“玩菩萨”仪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土家族梯玛"玩菩萨"仪式过程的实地记录材料,分析仪式的结构特征,提出仪式由"牲祭"、"解钱"和"驱邪祈福"三种不同性质的小仪式组成.并据以推论仪式的形成以土家族原有的原始宗教仪式为基础,学习运用汉族端公的法术方法,全面改造和重新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9.
梯玛是土家族社会中的宗教职业者,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显赫的社会阶层,直到今天仍然是母语存留区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在村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梯玛阶层信仰的特殊神灵主要有祖师神、护法神、法具神灵等.梯玛阶层内部逐渐形成了一套不成文的特殊仪轨制度,即梯玛传承制度、法事仪轨、"土话"通神和酬劳制度等.梯玛职业活动除遵循上述宗教仪轨外,还遵循着一些作为宗教职业阶层的基本道德,即热爱神职、忠于职守,一视同仁、平等待人,诚实守信、遵守约定,尊重同行、互帮互学,自我约束、遵守禁忌,吃苦耐劳、不贪钱财.  相似文献   

10.
梯玛是土家族社会中的宗教职业者,主要通过巫术活动为人驱鬼逐疫、消灾治病、求子、还愿。在土家族历史上,梯玛信仰广泛存在,梯玛是地位显赫的社会阶层,在土家族社会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改土归流以来,在国家力量的作用下,梯玛信仰在逐渐萎缩,梯玛在多数土家族地区逐渐消失,只是在土家族聚居的深处有残存。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梯玛消失得更快,残存的地方也出现传承断裂,存世的梯玛寥寥无几。改革开放后,在土家语存留区的局部地方出现梯玛信仰的“复兴”。梯玛信仰的复兴是与土家族社会现代性深入不够的背景下还能发挥其特定功能有关。“玩菩萨”仪式及其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显示出梯玛信仰“复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从音乐学角度旧话重提,对自唐代至今文学界各家观点和音乐史学界当下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加以归纳,对琴歌《胡笳十八拍》的作者问题提出质疑,从琴歌《胡笳十八拍》作品名称、文辞特征和曲调情绪等角度,分析其作者绝非出自蔡氏或董氏哪一位名家之手,而是千百年来中国历代琴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工,赋予新的技法和内涵,形成不同版本与不同风格,流传至今的作品已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倡议学界能够在琴歌《胡笳十八拍》的作者是谁的看法上早日趋同。  相似文献   

12.
论巴金的童话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的童话《长生塔》共收集了他早年创作的四篇童话,其内容对当时的反动统治者或揭露,或诅咒,或嘲笑,或鞭打,使人们看清黑暗,蔑视黑暗,用歌颂和赞美鼓励孩子们看到希望,追求光明。这就是革命民主主义者巴金在早年的童话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品主调。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人口发展问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在整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严峻的时代挑战。本文在对土家族人口分布状况、人口数量变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人口行业与职业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家族人口的发展问题做出了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土家族人口发展工作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塔吉克族民歌构思模式主要有兴体构思、比体构思、赋体构思三种形式,内容上表现爱情生活方面的伦理、道德、审美、婚恋观,格律上采用了“格则勒”、“柔巴依”、“玛斯纳维”等体式。  相似文献   

15.
神判是原始父系制形成后家庭私有制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利用原始风俗习惯所信奉的神的权威与巫术相结合的方式来裁决氏族或部落内部的民事纠纷,是一种在原始习惯下的不成文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6.
《伐檀》是大中学教科书中必读的名篇,古今有多种阐释,但依据现代阐释学的观点,诗可别解,科学的阐释应注意研究作品产生时代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以实证为基础才不致流为臆断,对《诗》的阐释尤应注意作诗之义、赋诗之义和用诗之义差异,对其进行文学意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楚文化与苗文化有着割扯不断的关系 ,楚辞中埋藏苗族文化的因子。例如 ,宋玉《招魂》招唤顷襄王的生魂回归枫林 ,即与苗族原始宗教里枫树崇拜与始祖崇拜是叠合在一起的有关 ;屈原《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可能与苗族青年男女的“跳月”风俗有关 ;屈原《天问》中的“何肆犬豕 ,而厥身不危败 ?”可能与苗族文化认为狗屎能够祛病避邪、禳灾免祸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土船”史料的分析,认为古代巴人的“土船”意即“本土之船”,而非人们通常认为的“土造陶制”之船。同时,还对巴人“土船”的原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宋王朝的政策与土家族土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宋王朝军事政策 ,民族政策的分析 ,阐述了它们与土家族土兵形成的关系。认为 ,正是宋王朝的政策导致了土兵的产生 ,同时 ,对土兵的特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黔中布依族礼俗歌指使用布依语第二土语的布依族同胞在婚、丧、新居落成以及社交等仪式上演唱的歌曲和韵语。内容主要为客主之间的相互问候、相互赞美和祝福以及对涉及礼俗的一些事物的"追根溯源"。黔中布依族礼俗歌有吟唱的"歌"和念诵的韵语,分别有用本民族语言演唱(诵)和用汉语演唱(诵)。赋、比、兴和复沓是常用的表现手法,演唱过程中表演的特点很浓。黔中布依族礼俗歌对认识布依民族的文化性格,了解布依族文化的基本特征等,有着重要文化学价值,并且为研究汉文化在贵州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以及黔中布依族文化变迁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