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自1953年定居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了。近40年来,鄂伦春族经济有长足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们:鄂伦春族经济生产主业尚不十分明确,其经济到底向何处发展?因之我们有必要来研究鄂伦春族生产方针的演变,以期能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族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鄂伦春族农村经济的发展既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也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在鄂伦春族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自立精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对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快鄂伦春族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自1953年下山定居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经历14年的改革之后,生产力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物质文化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无疑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是鄂伦春族地区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以及各部门、各兄弟民族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是鄂伦春族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努力的结果。回顾历史,我们在肯定鄂伦春族取得巨大进步和发展的时候,也应看到,鄂伦春族在黑龙江省还仍然是一个比较落后的民族。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主产业不稳固,科技文化落后,商品意识淡薄,群众患病率高,部分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生活仍比较困难。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  相似文献   

5.
8月16日,黑龙江省暨黑河市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庆祝大会,在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举行。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李文亮、黑龙江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出席庆祝大会。8月20-21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民族乡、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也分别举行了相关庆祝活动。自1953年大兴安岭鄂伦春人下山定居至今60年来,鄂伦春族由贫穷落后的游猎民族,发展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与其他各民族一起步入了21世纪。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1993年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定居40周年,就此著文,谈两个问题。 一、“七五”期间,全省鄂伦春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鄂伦春族地区经济有较大幅度增长。据1990年底统计,全省6个鄂伦春族村农业总收入已达722万元,比1985年增长1.6倍。鄂伦春族地区逐步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开始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目标前进。目前,全省鄂伦春族5乡1村大致可分为林、粮、副  相似文献   

7.
发展鄂伦春族教育事业的几点措施孙松滨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的世居民族之一,据1990年全国策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鄂伦春族人口共6965人,其中绝大多数居住在黑龙江省。新中国成立以后,鄂伦春族的教育事业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帮助和支持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  相似文献   

8.
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努力把鄂伦春族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舒景祥1997年7月29日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鄂伦春族是我省10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其人口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总数的二分之一。我省在鄂伦春族聚居地区...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黑河地区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族乡、新鄂鄂伦春族乡及伊春地区嘉荫县乌拉嗄镇胜利村,这些地区的鄂伦春族总计有1510人。在经济上以林业、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原因,长期以来鄂伦春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各地区不平衡,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黑龙江省世居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朝鲜族为研究对象,对黑龙江省15个市(县)的体育局、旅游局、文化局及20余个民族聚居地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研究表明,黑龙江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受区域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进入商品化市场开发的项目并不多,知名精品项目较少,规范化程度参差不齐.本研究着重找出了制约黑龙江省民族体育资源向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政策的分解与落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政策的分解与落实彭谦廉克训1997年初,黑龙江省民委、省计委、省财政厅、省教委、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森工总局以“黑族联字〔1997〕第10号”文件发出了《关于加快鄂伦春族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联合通知》。《通知》指出...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推出加强鄂伦春族工作的新举措廉克训最近,黑龙江省民委、计委、财政厅、教委、民政厅、卫生厅、森林工业总局等七个省直部门以黑族联字[1997]第10号文件发出《关于加快鄂伦春族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联合通知》。《通知》指出,鄂伦春...  相似文献   

13.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创造了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同时,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对鄂伦春族聚居的黑龙江省白银纳、十八站两个民族乡为研究区域,梳理了两地文化旅游资源特征,并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进而提出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设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析鄂伦春族的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伦春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实现了历史性的定居后,把学校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率先实现了普九目标;鄂伦春族学校教育虽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也存在师资整体素质不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等症结问题;应从加大经济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素质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入手,全面提高鄂伦春族学校教育的层级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1日,是鄂伦春自治旗成立30周年的喜庆日子。鄂伦春族是世居黑龙江流域和大兴安岭的游猎民族。在旧社会,鄂伦春人民,饱受沙皇俄国、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榨,濒于灭亡的边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鄂伦春人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由原始公社末期,飞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今天,鄂伦春族人口已从解放前夕的2,000,发展到4,000多。 1951年10月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了鄂伦春自治旗。在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的地方成立了民族乡。后来,又在黑龙江省呼玛、爱辉、逊克三县建立了十八站、欧浦、新生、新鄂和新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鄂伦春族》《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韩有峰先生撰写的一部专著。《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流域民族历史与文化丛书”中的一部,是全面研究和介绍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一本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以来,黑龙江省每年都召开一次鄂伦春族工作会议。今年的会议是4月11日至13日在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召开的。5个有关县的主管县长,3个地市5个县的民委主任,5个鄂伦春族乡乡长,8个鄂伦春族聚居村村长以及鄂伦春族农民代表共5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1993年8月是居住在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纪念下山定居40周年的日子。黑河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先后于8月22日至26日在新生、新鄂、新兴、白银纳、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和胜利鄂伦春族村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国家民委、全国人大民委、黑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分别到全省鄂伦春族居住的五乡一村参加了庆祝活动,并走访慰问了鄂伦春族干部群众。本刊特辟专栏对该活动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9.
我们鄂伦春人的非正常死亡率之高是东北地区各民族中少见的。现代关于鄂伦春民族研究的著作和历史资料都谈到了鄂伦春人非正常死亡的问题。这个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至1989年间,黑龙江省5个鄂伦春族乡非正常死亡人口达60余人,枪杀、刀杀、酒精中毒、酒后冻死人数占人口总数的8‰ ,而鄂伦春族的人口增长率仅为2.8‰。鄂伦春人的非正常死亡率高于当地其他民族,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鄂伦春族以独特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在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之间创造了“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猎枪”的神话般的“鄂伦春社会”,并以其典型的“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即社会发展史中的原始社会制度的特征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注目。解放后通过3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鄂伦春族从保留有原始社会末期阶段残余的民族过渡到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过渡的片面性,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仅就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