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79年后,基督教活动人数在武汉市有一定的增加,尤其是农村教徒人数增加较快。其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城区,纵观全省乃至全国的基督教发展情况亦是如此。近几年来,为什么基督教在武汉市农村发展较快,农村教徒人数的大量增加易出现哪些问题?在对农村宗教活动的管理中我们应注意什么?本文拟就武汉市基督教的发展情况谈些看法。一、要分析农村教徒发展较快的原因在1979年,武汉市基督教徒约有5000人,其中在市所辖的四个郊县巾仅有基督教徒200  相似文献   

2.
郊县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郊县服务业的增长与工业增长、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变动和城市化水平变动有密切的关系 ;农业发展对服务业的增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影响不显著 ;郊县服务业的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有着极为密切的线性关系 ,说明人均收入增长也是促进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业的基础性决定了农业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对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分析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武汉市农业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的基本现状,并就此提出了有利于实现和推动武汉市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基本农田保护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郊区基本农田特点出发,对比分析武汉市农业人口、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农地资源、耕地质量 结构等农业资源与湖北全省农业资源差异,通过资源禀赋系数说明武汉市农业资源禀赋相对于湖北全省而言是 相对稀缺的,在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率时可以有所突破,并对武汉市基本农田保护率的走势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今年郊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的目标。突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着力推进跨江发展,大力提升郊县公共事业。坚持以工业化壮大郊县、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市民化惠及农民.努力建设“富裕、整洁、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郊县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增长13%以上;郊县城市化率达到63%。  相似文献   

6.
现有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的转型以及全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迫切需要评价体系的重要导向和规范作用。基于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通过对武汉市生态工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建立了武汉市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结构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确立了武汉市生态工业园定量评价模型,并阐述了这一模型的评价步骤;提出了评价操作中存在的困难与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袁德友 《金陵瞭望》2006,(14):38-39
作为从事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市委工作部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履行部门职能和推进中心工作来进行。农工办的中心任务就是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促进郊县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实现郊县小康,建设南京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机关党组织就是要围绕中心、融入中心、贴近中心、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加入WTO后武汉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提出武汉市农业发展必须明确兼顾“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战略定位。进而指出 :应熟悉WTO的农业规则 ,用活用足“绿箱政策”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 ,全面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借入世机遇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利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研究中选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三个方面16个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各指标相关系数确定指标权重,依据抛物线型和S型隶属度曲线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进而评价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益。结果显示: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益在1996~2003年期间呈上升趋势,说明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得出结论:相关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可以对土地利用过程进行评价,并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沅 《金陵瞭望》2006,(12):27-28
2005年末.南京市圆满完成了郊县“十五”计划.郊县发展成就显著。农村面貌变化巨大.农民生活明显改善:这些变化与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实践的重大举措密不可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郊县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两个率先”总揽全局.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措施.努力促进郊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陵瞭望》2006,(12):29-29
2005年来.南京市圆满完成了郊县“十五”计划.郊县发展成就显著.农村面貌变化巨大.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与“九五”末比.郊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倍。年均可比增长17.7%;财政收入增长4.1倍.年均增长35.7%,农民收入增长53.2%.年均增长8.9%.郊县GDP和财政收入占全市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了4.6和11.9个百分点.郊县三次产业结构由17.2:51:31.8调整到8.7:55.4:35.9。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基础平台、产业特征、投资方式、单项规模、开发区发展、政府行为等七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构建中心城市辐射力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武汉市的辐射力现状和制约因素,结果显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科技以及对外开放水平尚待提高。武汉市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4.
陈留桢  江胜 《金陵瞭望》2006,(24):67-67
近年来.市委农工办在认真贯彻落实“两个率先”、加快郊县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紧密结合全市郊县和农口干部培训工作的实际.全面实施“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大力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先后举办了郊县和镇街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农经站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200多期.参训人员近1.8万人次。为郊县和农口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现代化史上,城市是现代化的强有力拉动者。陕西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后发地区应借鉴这一历史经验。在现实中陕西城市具备了拉动郊县现代化的力量,郊县和腹地农村也有了跟动的条件。西安市对周边郊县现代化的拉动事实。为我们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导力量,推动陕西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和居住需求出发,结合宜居相关理论从医疗完备性、生活便利性、交通可达性、环境舒适性和环境健康性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养老地产空间宜居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武汉市为例应用GIS分析工具对其城市内部不同空间养老地产的宜居度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养老地产空间宜居度高的区域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由城市中心向外呈现出一定的递减趋势。而武汉市现有养老地产项目选址大多数远离中心城区,空间宜居度较低,对老年人的居住和生活有不利的影响,其中医疗完备性和生活便利性这两个指标是制约养老地产宜居水平的主要原因。从评价结果来看,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较为合理,对武汉市养老地产的评价结果也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研究可以为武汉市未来养老地产的空间规划提供科学参考,对于应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农用地流转模式的探索成为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域的关键点。通过对武汉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的实证研究,分析"武汉模式"产生的动因及其运行机制,运用AHP决策方法评价武汉市农用地流转绩效,指出"武汉模式"的风险和缺陷。结合武汉市在农用地流转市场建设中的探索,提出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健全农村社保制度、明确农业企业准入限制以保护农民利益,出台激励政策扶持流转主体,以推动农用地流转市场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冲刺总体全面小康,难点在郊县。城乡统筹发展,郊县需要援手,但最根本的是需要郊县找准定位,激发内生动力。苏皖边贸中心的定位,就是高淳县结合自身特点,打造的—部全面奔小康的动力“引擎”。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反映武汉市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同时考虑到客观性和适用性 ,确定了 9个评价指标 ,并依据 2 0 0 1年的年报数据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武汉市 2 4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序。结果表明 ,通信、电子信息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情况较好 ,电力、机械、化工类等公司表现一般 ,而商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不佳。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内涵的界定与前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界定了新农村的内涵:新农村要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新农村的农业经济组织需要更新;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工业化;新农村的发展还必须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相结合;因地制宜是建设新农村的普遍适应性原则;新农村分类及参考评价指标体系。对新农村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结合具体案例“武汉市市郊型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新农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