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蕃会盟碑》碑底藏、汉纪年法历来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在论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唐蕃会盟碑》立碑前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吐蕃时期出土的各类文献资料及相关藏文典籍为依据,认为地支纪年法是吐蕃时期采用的主要纪年方式,此期从中原及周边地区传入吐蕃的五行、八卦、九宫、六十干支等历法要素主要用于占卜与堪舆.  相似文献   

2.
柯尔克孜是创造十二生肖纪年的古老民族,这一创造是柯尔克孜文明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是柯尔克孜族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古代藏族因受周边民族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多种不同的纪年方式。这些不同的纪年方式,固然丰富了古代藏族文化,同时又给后人(特别是非藏族人士)在阅读古代藏族文献时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要减少这些麻烦,对古代藏族的几种主要纪年方式作一概略的了解是必要的。 1.十二属相纪年法该法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名称纪年,十二年为一周期,循环往复。公元1990年,以此法记之,则为马年。古藏人何时开始使用这种方式纪年,现已不知。从敦煌古藏文手卷中的大事纪年可看出,至迟在松赞干布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吐蕃大事纪年》与《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鉴》等汉文史料,通过相互印证和比对唐蕃双方对于同一事件或相关事件的记载来比较双方对于历史的记录方式,指出《吐蕃大事纪年》的写作方式呈现出我国传统纪传体中的本纪体例,其记事简陋,只是作为彰显王权、纪录统治阶层活动使用.同时,《吐蕃大事纪年》中的多次纪录征收赋税为吐蕃王国的年度大事与吐蕃独尊于天下的世界观等.从唐代吐蕃史书的写作方法及特色来看,明显受到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影响,而逐渐使用固定词语的历史纪录方式,显示出其发展已有一段进程,亦已初具国史规模.  相似文献   

5.
塔城出现“天再旦”现象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将前移58年当日食奇观出现时,周晓陆在西北边陲成功地观测到日食造成的“天再旦”现象,印证了两千多年前发生的天象事件,由此可望使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前移58年。天再旦意为天亮两次,《竹书纪年》中有“懿王元年再旦...  相似文献   

6.
云南现存北元宣光纪年文献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元宣光纪年的文献传世无多,现存的主要又在云南。云南以外用宣光纪年的文献,者如下: 1、碑刻 (1)《西天提纳簿陀尊者浮图铭并序》 朝鲜李穑撰,韩修书并篆额,宣光八年戊午五月立,见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史传部二○八九号所收,刘喜海《海东金石存考》著录的《桧岩寺指空塔碑》,当即此碑。刘考说:  相似文献   

7.
杨铭 《中国藏学》2023,(4):93-103+214-215
“达延”或“坌达延”与附蕃的“吐谷浑王”是否出自同一世系,学术界迄今尚存争论,分别有“吐谷浑王族说”“达布王族说”“澎之达域说”等。文章以敦煌本《吐蕃大事纪年》《吐谷浑(阿柴)纪年》为主要线索,结合两唐书《吐蕃传》《弟吴宗教源流》《贤者喜宴》等汉藏文献重新做了梳理,提出了坌达延非吐谷浑小王的四点证据:第一,达布与吐蕃王族的甥舅关系源远流长,远比吐蕃与吐谷浑结成甥舅关系早了许多;第二,两者的活动轨迹没有交叉且不重复,特别是688、689年两个吐蕃公主分别与达布王族和吐谷浑小王结亲,所生之子成年后又于同一年(706)分别登上政治舞台;第三,在8世纪前20年里,坌达延是《吐蕃大事纪年》中除赞普之外的第一主角,而同一时期同一文献内吐谷浑小王一次未见,角色的重要性判然有别;第四,8世纪初达布王的领地被整合进了吐蕃王朝之后,再不见达延世系的活动,而附蕃的吐谷浑小王一直到10世纪左右尚见于敦煌文献。总之,从两者在文献记载中出现的差异,族源与名号的不同,双方与吐蕃王族联姻的先后,在吐蕃政事中角色的区别,以及小王世系长短不一等因素,可以辨明坌达延非吐谷浑小王。  相似文献   

8.
班固的《汉书》保存了汉代社会一些具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历史,主要体现在《五行志》《地理志》《郊祀志》等部分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记述中。班固重视神话传说的历史书写,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民族志风格。  相似文献   

9.
察罕为元代著名回回政治家、史学家。祖籍西域板勒纥城。1221年成吉思汗西征时,其父伯德那举族归降,徒居解州。察罕一生博学强记,通诸国文字。仁宗即位,辞中书参知政事,进平章。他为官清廉,晚年居德安白云山别墅,因以白云为号,又踢姓白氏。曾译《贞观政要》、《帝范》为蒙文。又译蒙文《脱必赤颜》为汉文《圣式开天纪》,著有《历代帝王纪年纂要》、《太宗平金始末》等书。  相似文献   

10.
广角镜     
依照干支记时法,今年是已巳年,属蛇年。蛇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六,仅次于龙,俗称“小龙”。人类学家认为,并非中国独有十二生肖,起初都与图腾信仰有关,即每个民族的部落都曾以他们喜爱或惧怕的某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标志物,对之崇拜并加以保护。被后人极度美化的龙,只不过是我国先民想象出来的自然神,龙的形象最早象蛇。据《易经》、《幼学句解》等书籍记载,龙是以蛇为主干,由鹿、  相似文献   

11.
罗曲 《民族学刊》2017,8(2):56-61,113-115
在彝族的付拖图里,蕴含了五行及生肖.在《羌族释比图经》中蕴含了五行生肖内容,表现出独特的羌族文化特色,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因为彝族和羌族的先民都与古羌人有密切的关系,而古羌人与中原先民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彝族和羌族的五行生肖文化与中原五行生肖文化当有文化渊源关系,只是在后来的传承中,因为传承主体的原因而表现出不同民族特色.因为羌族没有文字对自己的五行生肖文化加以定格记录,所以现在对之抢救和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2.
山口瑞凤的《七世纪前半期吐蕃和泥婆罗的关系》(《研究纪要》<东大·文·文化交流>二·三)详细地论述了有关传说墀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纪年和事项。特别是关于作者揭示的以巡年或年序为开端计算纪年的基本事项,研究西藏史的人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过去有关的各种研究作了新的探讨,认为那陵提婆的王女634年出嫁,翌年在雅隆建扎拉扎喜(Brag lha bkra sis)城,她和后到的、建立了小昭寺(646年)的王妃文成公主一起  相似文献   

13.
"五行"学说是先秦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战国时荀子即批评思孟之"五行",但对"五行"所指之内容为何,学界看法并不统一。其实,先秦的"五行"说有四义:其一,《尚书》中之"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其二,五行之"相生相克"说,指的是五种物质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其三,邹衍之"五德终始"说,指的是把五种物质的基本属性提升至道德高度,进而为政治模式提供一种解说;其四,思孟学派之"五行"说,指的是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这四种"五行"说在时间上存在先后关系,思孟学派之"五行"说受到前两种"五行"说之影响,又影响了它之后的邹衍之"五德终始"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藏历纪年与农历干支纪年中的组合对应关系和循环规律,可探索出藏历纪年、农历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数学规律.依据公元纪年数除以60所得的余数将公元纪年数分成60个集合,制成同余类换算表,给出了算余数直接查表进行藏历纪年与公元纪年相互换算的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5.
白寿彝教授是位1909年出生在河南开封的回族著名人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几十年来,他不仅创办和主编了多种杂志,而且还撰写、主编了十二卷本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通史》、6卷本的《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回民起义》、《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伊斯兰史存稿》。《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等著作,是一位才智超人的教育家、史学家、思想家。白寿彝教授除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外,还曾先后担任史学研究所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高校…  相似文献   

16.
宝书济今世思想泽后人——读《辽金西夏史研究》景爱陈述先生(1911-1992),是当代国内外知名的辽金史学家。1995年8月,在其逝世三周年之际,由北京十二家学术单位共同举办了纪念陈述先生暨辽金西夏史学术研讨会。会议的论文编为《辽金西夏史研究》,由天...  相似文献   

17.
浅析藏历纪年的确定及巧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 《中国藏学》2003,(1):103-104
藏历纪年是藏族天文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究藏历纪年的内在规律 ,给出了藏历、农历、阳历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运用数学知识找到了藏历纪年的一种简便而又实用的巧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年画的起源在雕版印刷之前,可追溯至人类远古时期对自然的崇拜和神灵信仰,它的前身就是古代贴在宅院门上,用来镇宅避邪的"门神画"。门神最早雏形出现在秦朝,《礼记·丧服大记》云:"君释菜"。汉·郑玄注:"释菜,礼门神也"。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讲的就是最早的两位门神神荼和郁垒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电影《十二公民》自上映以来深受好评,该影片一举夺得第9届罗马国际电影节、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项奖项。定名为《十二公民》不仅是为了强调,更有一种讽刺意味掺杂其中。电影通过讲述十二个陪审员对案件的不同看法以及探究过程来反映当今社会的真实情况,以及人们对于认识、思考、理解和处理问题的一种真实反映,给观众以反思。  相似文献   

20.
古代华阳国志十二卷 (晋)常豫著清嘉庆19年(1814)题 襟馆刻本华阳国志十二卷校勘记十二卷 (晋)常像撰(清)顾观光校勘 民国26年成都志古堂据题襟馆本影印华阳国志附校勘记 (晋)常瑰撰顾广折校1958年商务 版(国学基本丛书)华阳国志十二卷附补华相国志三州郡县 录一卷校勘记一卷 (晋)常球撰补郡县目录(清)廖 寅撰校勘记(清)顾观光撰见《龙 奚谷精舍丛书》史部华阳国志校勘记十二卷 (清)顾观光撰1957年四川人民出版 社据成都志古堂原版印行华阳国志十四卷 见《增订汉魏丛书》别史四川 见《蛮司合志》卷4一7见《续文献 通考》卷228舆地考四川 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