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正德十二年丁丑正月,王阳明任左佥都御使,巡抚南、赣、汀、漳,以剿灭历时数年,并且愈演愈烈的山民暴乱。王阳明在给他的学生杨仕德写信时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按照王阳明的理学理论,平定南赣民间暴动,是杀鸡用牛刀;真正难办的是扫荡人们心中的邪恶。心中的邪恶之所以难除,是因为人们不以为那是贼。而南赣汀漳之所以有这么多“山中贼”,也是因为人们心中的邪恶太多。因此,他一到南赣,就定下了作战方略———心战为主,心战为上,用理学去打仗,用理学去破南赣百姓的“心中贼”,从而用理学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一、兵法之妙,存乎一心赣…  相似文献   

2.
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与他的乡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守仁(1472—1528)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对象,有关他的心学思想,中外学者已多有论述.然而,对王氏推行的乡约模式及与其与心学思想的关系,学界似未予应有之注意,实则,南赣乡约既体现了王氏在主张“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修养和践履、道义与事功的统一,也是其感叹“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之时,为安靖地方,防止山民为“贼”,在“心即理”说的指导下,所倡行的治乡方略与实践,是王氏的心学思想与其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六、佃户、庙户的反孔斗争历代“衍圣公”同反动阶级勾结在一起,大肆宣扬尊王忠君,鼓吹压迫有理、剥削有理、造反无理的谬论。孔丘的七十六代孙孔令贻曾作《忍讼歌》广为散发,胡说什么:“食王水土(把人吃的水,安身的土地都说成是统治者的)报恩难,粮也早完,税也早完。”要人民安分守己、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甘心受剥削、受压迫。同时,他们还扯起孔丘“仁爱”的破旗,掩盖对劳动人民的残暴统治,麻痹人民的斗志。一旦人民抗粮、抗租,拿起武器进行革命,他们马上撕去“圣人家”仁义道德的面纱,抛开“和为贵”的招牌,千方百计地帮助反动统治阶级镇压革命人民。  相似文献   

4.
《典论·论文》有云:“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语出《东观汉纪·光武帝纪》)此语现在通常解释为“自己家里的破扫帚,也会把它当成价值千金来享用。”(如十三所院校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林俊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等)我认为这样解释很别扭。观《文选》李善注:“杜预左氏传注曰:亨,通也。亨或为享。”胡克家《考异》卷九云:“享当作亨。善引左传注:‘亨,通也。’而云‘亨或为享’,正文是亨字甚明。后来以亨改享,各本皆然,与注不相应,非也。”胡言是。善注言“亨或为享”  相似文献   

5.
实践出真知     
孔老二是个反对社会变革、主张复辟的頑固派。他为了维护正在崩溃的奴隶制,拼命鼓吹“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他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就是說,奴隶主贵族是“上等人”,他们从娘肚里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劳动人民是“下等人”,天生愚笨,什么也学不会。在孔老二看来,奴隶主天生的就是统治别人的“料”,劳动人民只能老老实实地当順民,不能造反,不能革命.孔老二认为,经他这么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楚官即有“连尹”之号。《国语·晋语七》“连尹襄老”韦昭解:“连尹,楚官名。”但未进一步说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尹训正也。楚官多以尹为名。”《尔雅·释言》:“尹,正也。”此孔氏所本;《国语·齐语》“立五正”韦解:“正,长也。”是尹即首长之意。连尹之名,先见于《左传》和《国语》。对这一官称的解释,自汉至清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左传正义》引汉儒服虔说:“连尹,射官,言射相连属也。”清人洪亮吉《春秋左传诂》说:  相似文献   

7.
谈到秦末农民起义,常引用一段重要史料:“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陈胜吴广商谋起义时的内心活动。然而,对其中“死国”的“国”究竟何指,历来解说不一。有的把“国”解释为“起义”,有的解释为“政权”或“国家”,有的则笼统地意译。我认为,这些解释不确;这个“国”应是“楚国”的简略语。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在“良知”说的基础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运用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和环境育人的理念,构建了一套高效的道德教育运行机制。该教育运行机制层次分明,体系健全,基本上达到了“破心中贼”,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治目的。王阳明道德教育运行机制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当前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鹤林玉露》乙编卷五《断决》云:“吴请成于越,勾践欲许之,范蠡不可;楚求和于汉,高帝欲许之,张良不可。此霸王成否之机也。二子亦明决矣哉!故曰:‘需者事之贼。’又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王瑞来同志的校点本(中华书局版)认为“需者事之贼”的“需”,乃是“懦”之误,于是径改之,我以为“需”是对的,不应改,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窦娥冤》杂剧注释中,对剧中人赛庐医“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语中的“本草”,释为:“本草,指《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中药的书籍。”此解释不确。按《窦娥冤》是元人关汉卿创作的反映元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杂  相似文献   

11.
享者,亨也     
蒋寅同志的《‘享’乎?亨也》(载本刊1981年第二期)认为,《典论·论文》中的“家有弊帚,享之千金”(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应解释为“家里的破扫帚,(看得)和千金一样”,此见甚是。然而蒋文又据胡克家《考异》“‘享’当作‘亨’”,称此“享”字“为后世改也……此处作‘享’实难解。”对此笔者则不敢苟同。近人黄侃曰:“‘享’、‘亨’古皆通作亯。”今查“享”一般写作“亯”,然亦有写作“(?)”的,下面正是“子”。又见《集韵》:“亨……古作‘亯’、‘(?)’。”隶变以后则统一写作“享”。“亨”字的出现是后来的事。对此,清代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七《墨子·叙》中曾作过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说:“‘享’字隶字作‘享’;又省作‘亨’,以为亨通之‘亨’;又转为普庚反,以为亨煮之‘亨’。今经典中‘亨煮’字皆作‘亨’(俗又  相似文献   

12.
千夫何所指     
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根据传统的解释,一般认为该诗句中的“千夫”一词指的是众多的敌人。我认为这种解释是不妥当的。据《尚书·牧誓》孔颖达《正义》谓掌管二千五百人的官叫“千夫长”。“千夫长”顾名思义也就是千夫之长官,也就是管理千夫的人。很明显,“千夫”指的是众人百姓。又据《汉书·王嘉传》中说:“里颜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里的“千夫”也是指众人的意思,“千  相似文献   

13.
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上卷78页对生产力解释为:“生产力……指人们同他们所利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那些自然对象与自然力的关系,即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同自然对象与自然力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典著作中都是指劳动过程而不是指生产力。生产力则是指“人对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君子”是指剥削者还是另有所指,“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反语还是直陈?很值得商榷。经考察可知,“君子”当指劳动者心中所向往的正面美好形象,“彼君子兮”二句是正面赞辞,而不是反语。  相似文献   

15.
在《汉书·食货志上》晁错给汉文帝的一篇上疏(《论政事疏》)中,指责商贾“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颜师古注:“仟谓千钱,伯谓百银也。”他把文中的“仟伯”解释为钱币,此释不妥。我认为此“仟伯”应指土地。 第一,从晁错上疏的上下文看,在论述商贾“亡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之后,接着就说:“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这里把“仟伯”之得作为农民受兼并而流亡的原因,显然是指土地。 第二,从汉代商贾家赀看,其财富数目惊人。  相似文献   

16.
史学的诗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诗的转向 中国的历史学家大都瞧不起文学家。文学家对史学家呢,当然也有不满,甚至鄙夷。但他们在表示这种不满和鄙夷时,总使人感到有些两腿发软,不那么理直气壮。这或许不失为学术界中的一个有趣现象。 西方的历史学家是否有如此“好运气”,我不敢妄测。不过,据我所知,西方有不少人文学者经常对历史学“造反”。例如,1969年,美国历史学会主席C·Vann·Woodward作过一个演讲,题为《历史的未来》,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现当代西方文人对史学的造反图。 其实,这种“造反”并不使人奇怪,它不过是西方整个“文化造反”的一小部分而  相似文献   

17.
逍遥自在(P3066.1)书证作:《五灯会元·十八·性空妙普庵主》:“建炎初,徐明叛,道经乌镇,肆杀戮,民多逃亡。师独荷策而往,贼怒,欲斩之;为文自祭。有云:‘四十二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贼骇异释之。”按:书证失误有二:一是书证时代推迟一千五、六百年。《庄子》一书屡有“逍遥”一词,即安闲自在、无拘无束之意,后人于“逍遥”之后再加“自在”二字以自  相似文献   

18.
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关于劳动人民反孔问题似乎有了定论。诸如:“劳动人民一直高举反孔大旗,劳动人民是反孔的主  相似文献   

19.
《尊隐》是龚自珍(1792—1841)自称其少年时所作之“高文”,素称难读;而“山中之民”则是《尊隐》中的中心词语。搞清“山中之民”的实在含义,对读通《尊隐》和正确评述龚自珍早期思想,关系很大。关于“山中之民”的含义,学界迄无定论;对《尊隐》所反映的龚自珍思想,因而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指的是农民,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把希望寄托于农民”的思想。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是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只把扫荡黑暗、促进未来社会巨大变化的希望寄托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人才’身上,那些‘鄙夫、皂隶’们是没有份的”思想。有的认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①我国的先秦著作《易·系传》说:“物相杂,故曰文。”《国语·周语》载史伯语:“声一无听,物一无文。”这些都反映了古代西方和东方的人民对艺术形式美的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