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顾2009年,金九银十的业绩再次让开发商喜笑颜开,节节攀升的房价着实触动了大众的神经。无论是国家收紧房贷政策,抑制房产市场泡沫的形成,还是炒房族和工薪族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趋势持强烈的观望态度,都一致见证了房价自年初大幅波动,在止住下滑态势后,便节节看涨,到现在逼近甚至超越了2007年房价的高位。目前,2010年的房价,俨然成为关注度极高的热门话题。在现在的言论席上,各方人士在房地产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来年房价走势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憧憬。在此,我们搭建了一个观点PK台,以此为2010房价走势把一把脉。  相似文献   

2.
顾海波 《经理人》2011,(1):26-26
2011年中国房价究竟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甚至投资银行高盛高华证券近期都认为,房地产价格将会出现20%的下滑。但是,他们均因预测模型的科学性不足而遭市场质疑,另外,反对房地产价格松动的势力依然很大。不过,经过上一年度的调控,今年房地产价格走势到底会怎样?  相似文献   

3.
郎咸平 《经理人》2011,(10):60-60,62
2010年开始了一场关于2011年房价走势的全民大猜想,很多开发商、专家学者、购房者纷纷参与进来。引发这场大猜想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个报告,报告的主要观点是说2011年上半年房价将下跌两成,给出的理由是当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调控非常严格,开发商的钱袋子开始收紧了。  相似文献   

4.
房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很多人都关心房价的走势,本文利用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来探讨长期房价走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2006—2007年的繁荣之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骤然冷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全圈各地区的房价又开始逐步抬头,虽然2010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打压房价的政策,稳定市场预期,但是收效甚微,大家对未来房市的走势频频作出各种预测。本文根据2001年1月~2010年9月的季度数据,采用ARIMA模型,对武汉市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武汉未来两个季度的房屋售价指数会持续走高,而未来第3季度会出现回落,第4季度回落明显,武汉房地产泡沫会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房价这件事上,国家似乎有点左右为难,房价变成“热得快”,老百姓不愿意,可如果房价朝下跌,GDP又怎么办?银行愿意吗?GDP再跌,就业岂不更惨?GDP每跌1个点,就会有800万人失去工作,受伤的还是老百姓。于是2010年:中国的房价是涨是跌?就变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7.
短短一年间,一套54万元的房子能上蹿到86万元,利润率高达60%。这样的“爆炸式增值”,在2003 至2004年的上海楼市,是件寻常事。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房价涨幅达14.4%,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房价同比再升12. 5个百分点,35个大中城市有34个城市房价还在涨。面对“狂飙”的房价,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助推了房价节节高涨?  相似文献   

8.
唐振伟 《经理人》2009,(6):44-45
尽管万科总裁郁亮承认,万科在2007年拿了很多高价地,到现在仍没有完全消化,但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万科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甚至有市场人士将万科是否拿地作为判断行业走势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2010—2016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汇总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房价对初婚率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本文使用了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房价迅速上升的这几年,房价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下个年度的初婚率将降低0.158%,我国的初婚率受到房价的显著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该控制好房价以及房价的上涨速度,以提升居民的福利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张漾滨 《管理世界》2012,(1):178-179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假设消费函数模型,结合我国2005年7月~2010年8月的经济数据,对股价和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居民收入变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大于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都存在财富效用,但不明显,股票市场对消费支出的财富效应略大于房地产市场,但对消费的方差贡献率小于房地产市场;从短期来看,房地产市场具有显著的财富效应,而股票市场则不具有。居民收入变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在长短期内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房产税是否对房价有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缘起近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再次掀起了各界对房地产调控的热议。其实,房产税并非一个新的税种,我国从1986年就开始征收房产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有关房产税改革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尤其是近年房价高企,在最近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史上最严厉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被市场视为房价调控利器的房产税自然最引人注目。那么,房产税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改?房产税对房价会造成多大影响、能否抑制高房价?让我们来听一下有关专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08,(5):40-40
权威解读2008中国经济走势 伴随着物价上涨、经济飞速发展、房价飙升的07年过去了。2008年,中国经济正面临一系列热点问题,有悬念,有转折,有期待。  相似文献   

13.
郎咸平 《经理人》2008,(4):72-72
其他国家的房地产走势,都很少像中国这样特殊。以美国房地产的走势为例,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第一季度,当美国的中央银行调低利率的时候,老百姓都去贷款买房子,房价大幅上升,美国房地产市场立刻热起来,美国政府判断,经济过热,按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提高利率,利率上升,老百姓贷款负担过重,就不想借钱买房了,房价就立刻下跌了。  相似文献   

14.
一天晚上,我在胡同里散步,看到两个北京大爷在谈房价。一个大爷煞有介事地说,要想把房价降下来,找一个“能人”就行,并说自己陕西农村有个亲戚就是“能人”。另一个大爷睁大眼睛问这个“能人”如何能把房价降下来,前一个大爷便如此这般地说了。  相似文献   

15.
《决策探索》2010,(7):61-61
社科院发布的首份住房绿皮书告诉大家,2010年楼市将是"价稳量增、先扬后抑",未来房价不会出现明显下调?这样的分析或许要让那些等待买房的投资者们感到失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楼市拐点已近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中国房地产市场已持续超过十年繁荣,这是全球任何国家从来没有过的。最近深圳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预示着房价增长放缓甚至房地产绝对价格回落的逆转已经开始,我不敢说全国所有地区的房价明年都会出现拐点,但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拐点已经越来越近。在整个房地产需求中,  相似文献   

17.
一、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1.房市供不应求--推动房价上涨.一是改革激发了市场需求.住房制度的改革使住房由计划分配变为货币分配,完全市场化.银行按揭贷款的实行激活了80%的潜在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急剧增加.二是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安居乐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促使住房的需求急剧膨胀,而商品房的供给滞后于需求增长.三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品房需求的升级,对住房条件的要求愈来愈高.四是市场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房价涨得越快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就越旺.市场需求急剧扩大,而市场供给的有限扩大,这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房价过快上涨.在房价过快上涨的情况之下,又使居民产生房价仍将过快上涨的心理预期,从而被迫作出提前购房决策.同时,助长了市场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研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随着地价与房价的高速上涨,地价和房价的关注受到广泛的关注,国内学者就地价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与经验研究,但目前尚无一致结论。本文基于近几年长沙市房价与地价数据,对地价与房价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话题缘起近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再次掀起了各界对房地产调控的热议.其实,房产税并非一个新的税种,我国从1986年就开始征收房产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各方面情况的变化,有关房产税改革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尤其是近年房价高企,在最近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史上最严厉"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被市场视为房价调控利器的房产税自然最引人注目.那么,房产税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应该怎样改?房产税对房价会造成多大影响、能否抑制高房价?让我们来听一下有关专家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作为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房价影响因素的探讨一直都是国内外的热点话题。该文在研究城市人口密度、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选取了福州市2010—2017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可支配人均收入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对房价的正影响随着分位数的增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即福州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市人口密度,利率的变化并不是福州市房价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