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正统理学到扬弃理学:儒学的重振和总结儒学的重振以宋明理学的形式出现。理学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宗旨,循着正统儒学的轨迹来重振儒学。与此同时,非正统儒学向理学提出挑战,主要是王安石的荆公新学和陈亮、叶适的事功之学。理学内部也有不同的派别,其中最主要的争鸣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相似文献   

2.
钱穆的儒学观,在其学思历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与他的子学、经学、史学研究等都密不可分又相互贯通。钱穆将整个中国儒学从先秦到清代的发展历程分为了六个时期,对于每个时期的特点都进行了阐释和论证,并且体现了其个人的儒学观,研究钱穆儒学观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人其学,强调德性,回归传统文化,融合旧学与新知。  相似文献   

3.
李雪 《现代妇女》2013,(10):195-195
本文以孔子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于儒家学派的发展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千字文》诞生于魏晋时期,是统治阶级文化教育思想的客观反映,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思想文化上,对社会发展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囊括了哲学、天文、地理、修养、历史、特产、农业等内容。本文主要基于《千字文》的儒学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继孔子初创儒学之后,战国诸子中出现了孟子和荀子真正继承和发展了儒学道统,但两位儒学大师却对儒学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孟子和荀子思想的比较探讨,以期管窥儒学作为我国古代主流思想在历史演进中的继承和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婚姻观念的发展始终与中国儒学思想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受制于儒学思想。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对家庭婚姻观念的制约和干涉日益强化,操纵着中国几千年以来封建社会妇女的婚姻悲剧和不幸命运。  相似文献   

7.
儒学的民本思想在周代即初见端倪,春秋末期形成体系,汉唐时期发扬光大,宋元明清时期趋于完善,其实质是以统治阶级自身的利益为本.近代的人道主义思想主张并没有对儒家的民本思想有新的突破,其实质亦不过是以资产阶级为本而已.中国共产党的以人为本思想,在对于社会成员的主体认知、以德与依法相统一的治国方略、实现人的全面发...  相似文献   

8.
广义五四运动指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进行了批判。文章简要介绍了几位学者眼中的五四运动与儒学的关系,并对现代儒学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唐朝时期是中朝文化交流的大发展时期,朝鲜向唐朝派遣留学生、遣唐使等入唐学习,他们是儒学传入朝鲜半岛的主要媒介以及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仁"思想是儒家思想所构建的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原则性理念,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仁"思想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核,对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具有指导意义。"仁"思想在现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深厚的体现,检视"仁"思想的精神内核,对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突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下悠悠五千年,其中儒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渡日本,在日本经历了初入、成长、鼎盛和衰落四个时期。在每一个时期,中国儒学都对日本的政治、哲学、文学、法律、宗教和艺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促进了日本各方面的发展。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播与发展,日本儒学汲取了中国儒学的精华,剔除了中国儒学的糟粕,并且不断地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日本儒学。  相似文献   

12.
两汉帝室婚姻呈现为三个渐变的阶段,在整个过程中,儒学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在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并对两汉帝室婚姻的渐变起到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早在700年前,儒学已渐次成为整个东亚文明的主流形式,一直到今天,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日本文化、韩国文化、越南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西文化的交融,呈现在全球文化视野中的儒学就不只是传统的、狭义的中国儒学,而是含蕴更为深广的诸多形式的各国(地区)儒学。从儒家价值在亚洲地区影响力的实际体现情况来看,其影响力最强为韩国,之后依次为日本、香港、中国台湾、大陆。在这样的背景下考量现当代儒学在全球视野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就不再是天方夜谭式的呓语,而是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发达国家都将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一些知名高校更是将学习东西方的古代经典,作为培育学生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学经典影响力极为深远,借鉴和利用儒学经典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人文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青 《职业时空》2008,4(6):9-10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哲学范畴。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而荣辱观则是对这种“荣”、“辱”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它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儒家初现雏形之时是处于春秋战国征伐的乱世时代。礼坏乐崩,孔子携众弟子为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奔走呼告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但却屡屡受挫,最终郁郁而终。现今社会,如何才能做到仁、义、礼、智、信?如何才能在社会转型时期处理好各阶层的利益分配关系?这是我们想要在儒家经典中寻求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14,(12):44-44
儒家学说的第四个阶段为宋明儒学的理学化(道学化)时期。宋明儒学继承吸收前人丰富的思想资料,综罗古人,吞吐百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学(道学)思想体系,集中反映了儒学的基本立场、观念、方法和风貌,从而成为传统儒学发展最为成熟的理论形态。宋明儒学的两大学派程朱与陆王,前者宣扬天理,后者推崇本心良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海科学生活》2001,(9):30-43
每次给他打电话,只要我一说出“张老”两个字,他就会马上接口,亲切地呼出我的名字,哈哈笑道:“我已经听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老年世界》2014,(11):44-44
孔子之后,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有几个比较明显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14,(17):46-46
儒家历代重要代表人物1885年(清德宗光绪十一年)熊十力生。当代新儒学主要开宗人,援佛入儒,建立新唯识论的哲学体系。著有《新唯识论》。熊十力与梁漱溟、牟宗三、冯友兰、方东美、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并成为“当代新儒学八大家”。1968年卒。1887年(清德宗光绪十三年)张君劢生。认为现代儒学“应以德、法二者相辅而行,为今后学术发展之途径”。1969年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