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泊人生     
慧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出外云游时,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对这些兰花照料得很精心。有一天,他们忘记将兰花搬回房中。而当晚偏偏就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待第二天查看时,院中已是残花败叶,一片狼藉。几天后,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接受责罚。  相似文献   

2.
像农夫插秧一样,后退正是向前。——题记唐代著名的惠宗禅师酷爱兰花,在寺院里种了数十盆兰花。有一天他出外讲经,众弟子一时疏忽,数十盆兰花被突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长度     
一天,佛祖站在云端翘首俯瞰人间,他看到每一个城市都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奔着自己的目标匆匆独行,甚至急得汗流满面。佛祖若有所思地问他的弟子:“弟子们,你们看呀,人们整天都忙忙碌碌,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成全与迁就     
王芸 《今日南国》2014,(1):35-35
秋天,一少年流浪到寺庙。每到用餐时,他就惆怅地盯着菩萨,像在祈盼什么。大师见他可怜,便催促弟子快些给他送去食物。渐渐地,少年与弟子们熟络起来,再到饿了时便直接让弟子去找大师要食物。弟子匆忙地去找大师,  相似文献   

5.
不淋一人     
有一天,禅师把他的3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他对弟子说:“为什么‘不淋一人’呢?”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肯定是因为那个淋雨的人穿着雨衣。”另外一个弟子说:“他说得不对,答案不可能那么简单。我想那肯定是一场局部阵雨,所以两个人都走在雨地里,才会有一个人淋不到雨。”  相似文献   

6.
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相似文献   

7.
曾经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泰国的禅坐大师阿姜查,他教导弟子要学习"静止的流水"的心境。弟子们纷纷怀疑,这世界上哪里有静止不动的流水呢?后来,阿姜查告诉弟子,其实"静止的流水"是一种心灵状态。在他看来,保持心灵的静止、安详,并不表示生命与外在的互动会暂时停止。事实上,思考仍然在心灵中流动着,智慧甚至能在其中受孕生成。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诗经》和《周易》是他教授弟子们的重要内容,但他并不是仅仅要求弟子们记住《诗》《易》的辞句,而是要他们从中体会出“忠恕”之道来。孔子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当时十分盛行的“兴”式方法,即仅据《诗》《易》中的某一辞句断章取义地引申发挥。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要求弟子们要紧紧围绕着“忠恕”之道去“兴”。孔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把《诗》《易》改造成儒家经典的。孟子、荀子以及西汉中期以前的儒生很好地继承了孔子的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仁”是孔子讲学的主要内容孔子从事教育事业的主要目的,是造就统治人材,希望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能够把他的学说应用到实际施政中去。同时,他也要求把弟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君子”①。这个目的要求决定了他的讲学内容便是用“仁”、“礼”和“乐”去教育弟子。“仁”字在孔子以前皆作“亲”字解,为百善之一。只有孔子才赋予“仁”以新的涵  相似文献   

10.
有位老禅师经常告诫他的四个弟子:没有师命,任何事不可为。一天,师徒五人动身到一个很远的城镇去。老禅师在乘坐的牛车上很快睡着了,牛车摇曳,老禅师的头巾在一摇一摆中脱落了,但禅师浑然不觉。当禅师醒来,摸摸光秃秃的脑壳,追问弟子情况时,弟子如实告知:没有师命,任何事不可为。  相似文献   

11.
举一反三     
含义意指举出一件事就可类推其他许多同类事理。形容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一次,他的弟子子贡(òn)问:“一个贫穷时不谄(chǎn)媚、富贵时又不骄傲的人,他的品德该算很好吧?”孔子微笑着回答:“可以这么说,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安贫乐道、富而好礼。”又一次,孔子教育弟子们说:“你们要学会反复思考,比如,在一个屋子里,我举一个墙角做例子,你们就应联想到其余三个墙角,并能用其余三个反证我举的这个对不对。”弟子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暗暗称是。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2.
一位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私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师。由于他孜孜不倦地传播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众多的孔门弟子受益非浅。孔子逝世以后,他的弟子们形成了儒家学派;经过这派人士的努力,孔子的教导逐渐得以广被四方。在儒家学派的传承系统中,师的作用相当突出,师的地位也相当崇高。但是,儒家学派对师的尊崇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出色的学者,一个极其热爱生活的人,他选择了自杀"他是喜欢轻松乐观的人"。12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杨慧林院长按照余虹的风格,选择了座谈形式的追思会。追思亲友弟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人坐在地上,许多人站在门口。这个屋子,2002年  相似文献   

15.
呼吸之间     
一早出去次第乞食的弟子们,鱼贯地回到禅舍。弟子们洗完钵、洗好脚,井然有序地进入讲堂,准备聆听佛陀的教示。佛陀早已结跏趺坐,慈目垂视着弟子们。“弟子们!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佛陀!我们是为了滋养身体,以便借着色身来求得生命的清净解脱啊!”“佛陀!我们的生命就像花草,春天萌芽发  相似文献   

16.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相似文献   

17.
娱乐广场     
选助手宋代有位知名的画家,他有3位高徒。一天,他把3个弟子叫到跟前吩咐:“你们跟我学画业已3载,也该出去自己闯荡了,只是我还想留一个徒弟在身边当助手。现在我请你们以《鸡》为题作一幅画,技艺高者可留下。”画家言明两天后看徒弟们作的画。第三天一大早,画家抱了1只母鸡去看画,他先走入大徒弟的画室,撩开画帘后老母鸡便冲着画“咯咯咯”地直叫。原来,大徒弟画的是一幅《群鸡争食图》。画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接着他又来到二徒弟的画室,刚一揭开画帘,老母鸡便扑腾着往画上扑。原来,二徒弟画的是一幅《饿鹰抓雏鸡》。画家不由赞道:“妙也!…  相似文献   

18.
系好你的牛     
师父带着一个弟子,各自骑一头牛,到外地去参访。到了晚上,他们抵达一个客栈,师父把牛交给弟子照料,自己先进去休息了。弟子在客栈外面的院子,做着例行的晚课,然后面对天空礼拜:“菩萨呀!请您照顾好我的牛!”他一连礼拜了三次,才放心的进客栈休息。第二天清晨,师父发现牛不见了,问弟子说:“我们的牛呢?”弟子发现牛真的不见了,对师父说:“关于这个问题,您应该问问菩萨,  相似文献   

19.
一位年老的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味道如何?”大师问。“苦!”弟子龇牙咧嘴地吐了口唾沫。  相似文献   

20.
可爱的死亡     
师傅在病榻上奄奄一息,弟子们个个痛不欲生。“死亡正是生命的可爱之处,你们难道不明白吗?”师傅微笑着说。“不,我们希望您的生命永无尽头。”弟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