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史上看,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取代旧的生产方式,总是要经历长期、激烈、曲折的斗争。商鞅所处的战国中期,新的封建制已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进入新兴地主阶级进一步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最后统一中国的决战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巩固和发展自己的胜利,凭借什么?商鞅明确提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定分》),把实行法治、加强专政,看作新兴地主阶级的生命,治理国家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奴隶不断起义,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日益剧烈,封建制全面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这种社会大变革的形势,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一条建立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并充分论证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主阴谋复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孤愤》是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讨伐没落奴隶主贵族及其钻进封建政权内部的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一篇战斗檄文。在《孤愤》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巩固封建政权与钻进新政权内部来的那些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是“不可两存之仇”,是势不两立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这种思想,在韩非的许多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他的《五蠹》就明确提出儒法之争是“不可两立”的;儒法两家是“不相容  相似文献   

4.
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理论家韩非,对历史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历史任务,论证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战斗措施。 《五蠹》是代表韩非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的一篇重要论文,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敢于批判,敢于肯定,字字铿锵有声,句句鼓舞斗志。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进步的阶级,要想巩固自己的政权,取得反复辟斗争的胜利,都必须执行一条正确的路线。 历史上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秦始皇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统一了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然而,他死去以后,秦二世和赵高却改变了他的正确路线,大搞复辟倒退,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果,赫赫功业,毁于一旦。新兴地主阶级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仅仅经过十五年,就灭亡了。  相似文献   

6.
一秦始皇(公元前二五九年——公元前二一○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秦始皇所处的时代,正当我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在奴隶和平民反对奴隶主贵族的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已经基本战胜了奴隶主阶级,在各个诸侯国都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政权,封建制度已经取代了奴隶制度。但是,由于封建制度刚刚确立,经济基础还不巩固,上层建筑还有待逐步完善,而奴隶制的残余仍然严重存在,奴隶主贵族在各个诸侯国仍然有着很大的势力,因此,社会上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一直都在激烈地进行着,反动的儒家学派拼命鼓吹“法先王”,主张分封制,就是奴隶主贵族复辟活动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同  相似文献   

7.
战国初期,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要夺取政权,建立和巩固封建制,没落奴隶主阶级则力图保存和恢复奴隶制。当时,各国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波澜起伏,儒法论战十分激烈。《商君书》的第一篇《更法》,就是记录秦国变法前夕两条思想路线激烈斗争,阐发地主阶级上升时期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的优秀作品。毛主席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舆论,“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新民主主义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大的政治变革,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开始的。商鞅变法,是以地主阶级专政战胜奴隶主阶级专政的重大社会变  相似文献   

8.
評荀况     
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是法家的思想家、理论家。他在与反动儒家的斗争中把法家思想从理论上比较全面系统地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上层建筑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统治,巩固封建制度,加强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的专政,为封建经济基础服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地主阶级的统治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了。但是,新兴的封建制并没有巩固,奴隶制复辟的危险依然存在。只是随着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深入发展,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具有着与过去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如何才能巩固封建制度,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制复辟,仍然是西汉时期地主阶级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刘邦总结了地主阶级专政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在镇压异姓王叛乱的过程中,制定  相似文献   

10.
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统一的封建帝国的建立,标志着新兴的地主阶级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取得了夺取政权的胜利,代之而起的则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营造新的上层建筑,选择、确立新的统治思想的艰巨任务。 秦王朝未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秦始皇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奴隶主贵族世袭的封国制度,推行了在皇帝直接控制下的官僚制度,在法律上确认了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度;同时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和度量衡,修驰道,实行“行同伦,书同文,车同轨”。这些措施符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生产的发展,对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他在选择、确立新的统治思想方面却打了个大败仗,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取得了全国政权  相似文献   

11.
战国末期,经济领域里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也表现得异常尖锐激烈。为了击败复辟势力的猖狂进攻,彻底战胜腐朽的奴隶制,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提出了以“农耕”为“大务”的主张。这对于发展封建经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实现全国的统一,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晁错(前200—154年)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是西汉前期著名的法家政治家,少时跟张恢学申商刑名之学,继承了先秦法家商鞅等的思想。汉文帝时为太常掌故,后为太子舍人,又任为博士,拜太子家令。以后景帝即位,以为内史,后迁为御史大夫等官。晁错所处的时代,是西汉新兴地主阶级在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基础上,巩固和发展新兴地主政权  相似文献   

13.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况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他坚决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坚持法家路线,反对儒家路线。他对孔孟儒家的种种谬论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他曾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讲学,影响很大,这些都给予儒家学派以沉重的打击,为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杰出的代表。他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在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儒法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中,坚决捍卫和发展了前期法家变法革新的理论,制定了比较完整的法治路线。与此相适应,他还提出了一条使法治路线得以贯彻执行的“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这是战胜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夺取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执行法治路线的一项决策。韩非的《孤愤》,正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批判了奴隶主贵族以世卿世禄制为核心的“任人唯亲”路线,系统阐明了新兴地主阶级“任人唯贤”的进步理论。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二三七年,秦始皇以新兴地主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发起了一场反复辟、反倒退的政治斗争,铲除了埋藏在秦国政权机构内部的“隐患”——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丞相吕不韦阴谋集团,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加速了封建制的确立和秦统一全国的步伐。但是长期  相似文献   

17.
《定法》是韩非集中的阐明法治理论的重要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斗争的经验教训,批判地吸收了前期法家申不害、商鞅的政治主张。着重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和“法”“术”结合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法”、“术”分家的弊病、韩非指出申不害虽然对晋国奴隶主阶级的政策和法令实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抓住改革与反改革的路线斗争实质,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法治措施来贯彻韩国新兴地主阶级的政策和法令,而去专讲用人之术,着眼于清洗几个奸臣,致使改革失败。在这篇文章里,韩非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给于高度的评价。对商鞅采取的每一项法治措施都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同时也指出商鞅忽视了“知奸”之术,没有采取一套保证法治路线贯彻到底的策略措施,致使暗藏的奴隶主贵族乘机窃取了变法革新的胜利果实。韩非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主阶级复辟的需要出发,吸取了法家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明确地提出了“法”“术”二者“不可一无”的政治主张,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由于韩非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提出的法治理论,有镇压农民阶级的一面,他看不到人民群众在反对奴隶制复辟中的决定作用,把希望寄托在少数地主阶级头子身上,这是他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秦汉之际,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虽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但是残余的奴隶主复辟势力仍然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千方百计地大搞分裂复辟活动,阴谋颠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为了实现这一罪恶目的,西汉初年,以地方诸侯王和工商奴隶主为轴心的分裂复辟势力,利用他们窃取的那一部分政治、经济权力,一面招纳儒生为之出谋划策,鼓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期的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适应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以同儒家的“礼治”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前辈法家的法治主张和法治实践,创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理论体系,奠定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他的《定法》和《难势》,在总结前期法家的法  相似文献   

20.
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是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刘邦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法家路线,同反动势力的总代表项羽推行分裂割据、复辟倒退的反动路线展开的一场激烈搏斗。是秦统一后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继续。在这次斗争中,刘邦以弱胜强,消灭了项羽所代表的分裂复辟势力,建立起统一的汉朝地主阶级政权,使刚刚确立的新兴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延续,促进了历史的进步。今天,我们总结楚汉之争的历史经验,认清统一必胜、分裂必败,前进必胜、倒退必败的历史规律,对于我们巩固无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