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体制性因素对学报编辑的消极影响及优化思路王长乐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环境,主要是自己所在的学报编辑部,但也不限于学报编辑部。因为学报编辑是个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其稿件作者、学报读者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就是编务工作中的印刷、校对、发行也超出了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是按照国家的出版方针以及学报的性质、任务、宗旨,通过拟定选题、组织稿件、审编稿件、加工稿件等程序完成学报付梓前的一系列工作,是作者、编辑、印刷者、发行者群体劳动的有机结合。在这种群体劳动的链条之中,编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即使是成了名的作者,其原稿都不可能称其为“成品”,它只有经过编辑的再加工、再创造,才能由“半成品”升华为“成品”而发表,而受读者的好评,产生文化效益,或产生经济效益,学报编辑对作者原稿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实质是进行科学的研究,而且还是比较高层次的科…  相似文献   

3.
一、编务工作在学报工作中的地位高等学校学报的整体工作框架是由组稿——审稿——加工——校对——印刷——发行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在这一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中,编辑工作和编务工作是两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在一个人员数量结构适度的学报编辑部,应该有一定数量的编辑,同时也配备一定数量的编务工作者.如果,一个学报编辑部只有编辑,没有编务工作者,势必加重编辑的负担,分散编辑的精力,进而影响学报的质量.学报从组稿到印制成成品送到读者手中,相当一部分工作需要编务工作者做准备、联系、印制、发行、信息反馈等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关系的概念、客观存在及其社会作用出发,结合学报的性质及编辑活动的特点,强化学报编辑要树立公共关系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协调好与作者、读者、印刷人员、学报同行、各检索系统以及学校各部门之间、编辑部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通过自身的公关活动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从而使学报编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社会和传媒时代,设立编辑法具有保护编辑正当权益、进一步切实保护作者合法权益和保障正常编辑工作秩序三方面的现实必要性。可通过设置总则、编辑权利义务、作者在编辑工作中的权利义务、具体编辑工作流程、保障与奖励措施和法律责任六方面来完成编辑法的法律建构。  相似文献   

6.
百岁编辑 瑞士的卜尔·奥古斯丁,于1986年6月,度过了他百岁生日。当时,他还在主编一家周报。到1994年,他已108岁,不仅继续从事报纸的编辑工作,而且管理一家印刷公司。这家印刷公司拥有300多名员工。他已称得上是当代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编辑和印刷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作者信息对编辑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信息反映了作者的科研状况和学术水平,对编辑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对编辑工作的具体影响,提出了利用作者信息做好编辑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识别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期刊印刷出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校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高低。本文试从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的识别差异对比入手 ,分析二者的优劣 ,进而提出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 ,说明编辑校对的作用和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9.
漫议编辑活动的创造性任元军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面临着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出版物的品位和质量,实现优质高效。完成这一任务,编辑创造性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从策划选题、组织作者、审读加工、装帧设计、校对清样到印刷出版,编辑都必须付出创...  相似文献   

10.
学报编辑是整个编辑队伍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报编辑与社会上其他各种编辑(如报纸编辑、广播编辑、书籍编辑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学报编辑整日置身于作者之中—因为学报编辑绝大多数是从教师中抽调而来。他们和教师即学报文章的作者,朝夕相处,交往频繁。学报编辑与作者的联系多为当面交谈,“短兵相接”,学报编辑与作者的人际交流和心理交流较之其他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显得比较复杂和细腻。因此,学报编辑要了解和熟悉自己工作对象的特殊心理,以便在多种情况下保持目身的心理平衡,对作好编辑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演变中的中日出版与教育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出版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是中日两国早就共同形成的优秀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符合传播学中视觉接受与听觉接受结合互动、强化传播效果的规律.中日两国出版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于中国的出版文化生发较早,历史上形成的顺序是编辑著作-出版印制-发行销售;日本的出版文化形成的历史顺序是市场交换-刻印出版-编辑著作.中日出版文化与教育,近20年来交流充分,发展很快.编辑、出版、发行,已开始形成交互循环型的现代多元化经营模式.两国出版教育的交流还应提高层次,扩大范围,完善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应用局域网实行印前刊社内部集体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三校后的审读稿均分给编辑部成员(责任编辑除外)审读,利用编辑部局域网及“网上邻居”功能实行印前集体审读。这一作法不仅保留了印前、印后纸质集体审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统一认识、整体提高,错误得以在印前发现并纠正等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印前纸质审读校对与审读相互依赖、易遗漏错误及刊后集体审读错误不能被及时纠正、编辑心理压力大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对刊名执行国家标准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出版质量和编辑质量是期刊质量标准的两项重要指标。为了解学术期刊在刊名的编印中执行国家标准的情况,对294种期刊进行了调查,针对期刊编辑出版中存在的期刊名称不一致、期刊汉语拼音刊名的拼写不规范、更改正刊名或副刊名没有执行国家标准等问题,分析讨论了它们的错误形式及对期刊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20年来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望,回顾了编辑出版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出版编辑学专业教育“多专业、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特点,认为编辑出版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同步发展以及出版高等教育和出版产业的相互支持,紧密配合,是编辑出版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道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思路,指出必须加强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理论和课程规范化建设,同时对今后学科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题建设和学位建设等方面的任务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创新:编辑的角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一种创新活动 ,创新作为编辑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表征 ,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 ,主要包括选题创新、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市场创新等。编辑对其在当代社会文化传承建构中的角色意识的创新性应有充分地认识 ,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蒙学读物的编辑艺术焕发出旺盛的创新活力,表现在韵语、歌诀、偶句及散文体编辑方式等方面。在散文体蒙书编辑方面,“事类赋体”读物继承了前代类书及蒙书的编辑经验,且多有创新突破;散文故事类书借鉴类书编辑体例之长,又多有拓进。推动明清蒙书编辑艺术创新的动因有:社会教育发展及人民高涨的读书热情是终极动力;著名文士及鸿儒巨卿参与编写蒙书,促进了蒙书编辑质量的提高;民间出版业的发达和出版技术的进步为蒙书编辑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出版文化的生产中心是编辑出版工作,它把精神成果通过现代的出版媒体的集合、固化成各类出版物,形成科学文化知识体系。出版文化的社会认知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对人们的政治、思想、文化和道德等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五代至明清是中国古代出版史上的雕版出版时期,雕版出版比抄本出版更接近现代出版,然而与现代出版仍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新古典书商崛起;二,朝气蓬勃的多元化出版;三,以出版者为中心,建立校书(编辑)、印刷(复制)、销售(发行)三者合一的新型出版机构;四,刻工作坊与刻工市场为多元化出版提供自由灵活的服务;五,书籍发行业迅速发展,然而发行始终是古代出版业中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学报的质量分为文章的质量、文字编校的质量和版式设计、印刷装订质量等。实现学报的学术文章的质量要求,提升学报编校的质量水准,改善学报印刷装订质量,都涉及到学报的编辑人员,与编辑的素养息息相关。学报编辑需要具备对学术文章质量优劣的识别能力,敏感的文字编校能力和对版式设计、印制质量的鉴别能力。这些能力需要编辑平素不断修养才能得以不断提高的素养之工。编辑素养的提高是学报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因素。  相似文献   

20.
建设良好的编、印、发三个环节良性互动关系,通过全方位的积极互动,沟通信息,相互理解,坚持不懈,才能把出版社做大做强。文章从出版社运转的角度探讨实现出版社编辑、印制、发行三环节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