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市场退出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退出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市场退出的根本动因是市场退出成本与收益比较。但由于存在着市场退出壁垒,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场退出的体制性壁垒,往往导致企业陷入市场退出陷阱。因此降低体制性退出壁垒,是使企业摆脱市场退出陷阱,改善我国市场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市场机制的外延可以划分为市场进入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市场退出机制。企业在市场进入、市场运行、市场退出机制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求形成有关市场机制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办法。  相似文献   

3.
市场退出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企业市场退出的定义及其分类 ,在此基础上 ,还简介了企业市场退出的历史发展和在一些国家的应用 ,提出减少企业市场退出成本的六点建议和企业退出成本核算的五个原则  相似文献   

4.
陈国立 《东岳论丛》2006,27(3):116-118
进入退出壁垒是指厂商进入一个行业或从这一行业退出时所承担的成本。进入退出壁垒过高造成了我国信贷市场的寡占结构,同时也抑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充分竞争。通过对我国信贷市场进入退出壁垒的量化分析,剖析形成壁垒的原因,认为降低信贷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有利于我国信贷市场结构和绩效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SCP)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我国政府管制可资借鉴的一般原则市场结构管制的基本原则,尽可能使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变得容易;利用管制政策消除沉没成本的不利影响;对在位企业和进入者的管制应遵循非对等原则;应保持定价政策和进入政策的协调.市场行为管制的基本原则,激励性管制;协商性管制.  相似文献   

6.
由福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明森教授承担的福建省“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市场进入退出与企业竞争战略》已于近期完成,并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陈明森同志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理论和企业改革、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尤其是在对企业与市场的理论研究方面为擅长。该专著正是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有关研究基础上,以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定制度为背景,探讨我国企业市场准入与市场退出的特殊机制与行为。本专著具有如下诸多优点:1、内容丰富,全面系统。市场进入和市场退出是实现经济结构存量调整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7.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小军 《东南学术》2003,(3):136-143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健全 ,是阻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之一。建设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法律制度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了效益效率并重的制度设计总体要求 ,并指出在我国现阶段 ,应当积极稳妥地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 ,优先发展风险企业并购 ,同时重视股份回购和清算在风险投资退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年来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经历了两个时期。 90年代中期以前 ,国有经济布局变化表现为一种无意识的被动调整 ;90年代中期以后转变为有意识的主动调整。在讨论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时 ,人们通常注意的是经济部门的重要程度和企业规模大小 ,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效率准则。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将面临退出难问题的困扰 ,但随着改革深化 ,国有经济从无效率领域中的退出将日益成为一件正常的事情。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应与降低非国有经济进入壁垒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关注国有经济从无效率领域中退出的同时 ,还应注意国有经济主动进入竞争性领域问题。这对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素质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出口,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却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由此形成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已有研究认为,悖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分割导致进入门槛过高,阻碍了企业内销,但该观点忽略了汇率在调节海外市场进入门槛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在Melitz(2003)的模型中引入汇率,考察本币汇率对生产率异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本币贬值导致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低于国内市场,是形成悖论的重要原因;相反,本币升值会提高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从而缓和悖论,甚至导致悖论消失。因此,本币低估是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重要解释变量。第二,国内市场分割增加了出口转内销的难度,延迟了低效率出口企业的退出行为,从而削弱了升值的积极效应。本文随后使用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2000—2007年)进行的经验检验支持了上述理论预测。由此,本文建议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促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且需以破除国内市场分割为辅助,方能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现状表现为:退出方式以强制型市场退出为主;退出模式主要表现为行政主导的小规模退出;退出路径主要依赖于托管重组;退出处理成本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我国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系统健全的市场退出法律依据;缺乏合理的退出风险分担机制;行政主导的小规模退出模式存在种种弊端;存在"太大不宜倒"的退出监管容忍问题;有进无退的银行业市场容易导致过度竞争。建立有效的银行市场退出机制应做好五方面工作:明确确立银行市场退出规则的监管动机;把握好银行市场退出的时机与方式;尽快建立显性的费率基于风险调整的存款保险制度,合理地分担退出风险;以市场为主导,健全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规范银行市场准入规则。  相似文献   

11.
市场退出的体制性壁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退出壁垒,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除技术性壁垒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体制性的.本文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重点考察了企业退出壁垒与过剩经济的关系,分析了企业市场退出的体制性壁垒及其形成机制.最后根据降低体制性壁垒是改善我国市场结构的思考,提出了降低体制性壁垒的举措.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组织是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关于企业的进入退出与结构、行为、绩效问题又是产业组织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杨蕙馨同志是国内较早从事该领域实证研究的学者之一。她的专著《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200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三联书店联合出版),运用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以汽车制造业和耐用消费品制造业为典型案例,对中国企业的进入退出机制做了系统的、全方位的剖析,对转轨过程中企业的过度进入、退出障碍以及资产存量刚性等作了深层次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所提出的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风险投资对于经济的增长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风险投资能够适时地成功退出,是其良好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发现,我国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较低的上市条件.使风险投资更容易变现和退出。风险投资的不断发展,为创业板市场培育出优秀的上市资源。将创业板市场与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结合,相辅相成,可以促进风险资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卢伟 《学术论坛》2007,(2):157-160
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在方方面面还存在不足。文章主要对我国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法律监管制度的不完善作出具体分析,并对如何完善外资银行市场退出法律监管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范式,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具有互动关系,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而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而在外向度较大的国家或地区,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进入退出行为会产生巨大市场结构效应.因此我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必须以更好地规范外资进入行为为重点,有利于消除我国目前存在的行政垄断和过渡竞争同时并存的二元市场结构,逐步建立以效率为基准、适度集中、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应该是各个子市场的均衡发展。股票交易市场要针对现存问题进行相机治理 ,提高市场运行的有效性 ;企业债券市场要立足当前 ,积极采取措施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与上市 ;产权交易市场要加大培育 ,以新思路、新举措促进市场繁荣和规范 ;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应该完善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创业资本市场要走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道路 ,为创业资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民间资本市场要解放思想 ,冲破禁锢 ,为民间资本创造宽松的政策和其他良好的软硬环境。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化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宏 《东岳论丛》2006,27(3):102-106
寡头垄断是市场结构的具体形态之一。进入20世纪80年,寡头垄断逐步成为发达国家产业市场的一种普遍的结构形态。古典经济学以“寡头垄断”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为理由,对其加以否定。实际上,就现实存在的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的两种市场结构形态来看,寡头垄断结构更具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并有利于一国产业结构的升级。针对我国低集中、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状态,应制定实施以提高市场集中度为导向的产业组织政策、赋予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培育市场中的主导企业、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并与主导企业实现分工协作等措施,优化我国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一、引论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商业银行的市场退出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原因主要在于:①随着市场力量的日趋强大,计划力量的削弱,那些在改革初期依托计划经济金融制度进入市场的银行机构,因其生存发展的制度基础已经变化,客观上产生了通过改组、改造、合并以适应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主流经济法基础理论采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经济法"的逻辑体系,该体系缺乏对不"失灵"的市场的论述,缺乏对国家干预目标的界定。借鉴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界定经济法中的不失灵的市场,可以为主流经济法逻辑模式构建起点和终点,使其逻辑推理更严密圆满,进而为国家干预进入和退出市场提供理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6):112-119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业也步入新常态,中国亟待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本文以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从集中度演变角度入手,分析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集中度的变化和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上市整车生产企业数据对中国入世以来集中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呈"U"型变化,20世纪90年以来,集中度处于缓慢提高中。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与汽车强国的差距较大。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形成了以合资企业为生产主体,外资品牌为主要销售品牌的格局。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演变是政策性因素、市场环境因素、市场行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实证结果显示,政策性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规模、市场规模对集中度影响显著。为加快实现向汽车强国的转变和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变化,应充分发挥政策性因素,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汽车企业加大产业内并购力度,实现资源整合;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进入壁垒降低退出壁垒,实现集中度的快速提高。中国汽车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中国大型汽车集团的示范带动作用。汽车企业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实现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