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原理来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的写作,特别是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心理.作者认行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它们与社会客观文化现实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充分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自觉,文化情境的丰富复杂,使女性写作开始深入地走向自己,触摸个人“身世”、身体、女性欲望等隐秘经验。无疑,时代的“允诺”和意识的松动使这种女性自我抒发走入公共文化空间,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一种趋向,亦成为女性写作的一场沉溺又超拔的精神历险。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作为一个女性书写者 ,在 2 0世纪 4 0年代的孤岛上海 ,以老辣犀利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揭示了她们的妻性、母性、女儿性的异化 ,带有女奴时代的烙印。张偏离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主义的传统 ,以独有的苍凉、绝望的人生意识观照了处于千年男权中心意识下的女性的原生态 ,冷静而又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真面目 ,有其深刻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冰心的散文对台湾当代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台湾女性散文家,这种影响至为明显。其“爱的哲学”是50年代以降台湾众多女作家创作的共同主题;其典雅清丽、委婉温柔的艺术风格,台湾女作家也多有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对四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以及四十年代女性小说的研究进行总体勾勒 ,着重考察四十年代女性作家的审美心态及其小说创作的时代色彩、文化意蕴及特有的性别意识 ,通过系统的分析 ,找寻战争与四十年代女性作家及其创作的关系 ,从而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研究四十年代的女性创作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国女性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的中国,由于改革开放,不仅在经济上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文艺上也带来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在电影方面,影响突出的是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中国也出现了具有西方女性电影特点的中国女性电影。只是中国的女性电影,有着中国特色,即在女性意识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所谓“女性文化自觉”是女性对女性文化的自觉、女性对文化的自觉和人类对女性文化的自觉的统一,是女性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统一。女性文化自觉在女性层面讲,是女性发展和解放在当代的实践和理论诉求。在文化层面而言,它增强了当代文化的批判意识,是人类文化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我们要探索女性物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合理方式,自觉地建设和发展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8.
超性别意识与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女性写作既承继了既往的对女性意识的表现 ,又有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即超性别意识。这在文本叙事及主题阐释上都有集中的表现 ,从而显示出女性写作在 90年代的新突破。可见女性意识及超性别意识并不矛盾 ,它们共存于 90年代的女性写作文本中 ,对它的理解有赖于作家主体和读者的双重努力———既坚守女性立场 ,又挣脱女性身份的束缚 ,从而对女性写作作出全面均衡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9.
试论当代日本女性文学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多元化发展态势,这一时期的女作家们注重自我生命意识,张扬女性主体精神,以清醒、审慎的理性思维和丰富、细腻的感性探求人生的价值, 表述女性的生命体验.在当代各种文学思潮交汇之中紧密与时代相契合,其文本在私小说、语言表述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反叛色彩和创新特质,包含了浓厚的文化意蕴和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是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女性作家通过对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经验的成功穿透、翻掘、勘探,以其出众的才华完成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几千年的文化积习及遗风陋俗,需要我们给予人的尊严、价值、精神以更多地关照,在这一点上,当代女性作家对人类的精神世界进行持续关注,力图通过文字建构人类的精神家园。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起起落落中,她们的小说将女性从对男权的崇拜和依附中解放出来,帮助女性树立起自尊、自爱、自重、自省的文化意识,寻找两性和谐相处的理想途径。本文试图从具有代表性的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的文本为切入点,具体阐述其含蕴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与《长恨歌》先后于上世纪90年代问世,两部长篇小说都将笔触指向了“历史”,但两者对于历史的建构却是大相径庭:前者建构的历史是一种“斗争模式”,后者则是“合作关系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想象中,两位作家又分别塑造了“妖女”、“圣女”、“女人”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不同的历史想象与女性形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复杂的性别意识话语,反映了女性主体建构的困境,更引发了我们对于如何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去完成女性自我建构的再度深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强调女性立场,突出性别视角,特别关注当代都市社会中的各种性别问题和性别现象,这使她们的创作必然具有浓厚的性别意识和开阔的性别视野;也由此,都市女性写作实际上主要表现为一种与传统写作截然不同的性别写作,呈现出与主流文学和传统文化判然有别的、颇具反叛色彩的文学主题、美学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的女性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20世纪以来,陕西女性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延安时期以丁玲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创作是陕西女性文学的辉煌。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陕西的女性作家曾出不穷,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突出的创作成就,这其中,更有60、70年代出生的一批青年女作家创作势头强劲,展现出不凡的艺术功力。但是,陕西女性文学的声音还比较微弱,陕西女性作家无论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还是所形成的文学影响力与陕西男性作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陕西女性文学要获得更大成就,就要强化女性意识,更新创作观念,在题材上扬长避短,在艺术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4.
庐隐作为亲历“五四”妇女解放大潮的新女性作家,创作的小说凸显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而基督精神对她的女性意识的表达有着深刻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一、平等与博爱思想催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使之在追求个体的独立自由的同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二、女性意识在现实的突围中陷入困惑,在忏悔与皈依中不断挣扎以寻找出路。基督精神渗透在庐隐的小说创作中,增强了庐隐女性意识表达的迫切性和厚重度,使之散发出永久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女性文学的宏观视角对新疆多民族女作家的创作进行观照,可以看出民族女作家带着民族和性别的双重身份,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书写方式和书写魅力,即女性视角下的文化叙事;民族文化身份、女性身份的双重认同;凸显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女性话语空间。她们的书写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构成了共鸣、共振、相互丰富的关系,为中国女性文学领域增添了新的分支、新的文本,为学术界从新的角度认识女性文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论《水与火的缠绵》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浸透着浓郁的女性意识,她以鲜明的女性意识观照和表现女性的生存本相。在其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中,女主人公曾芒芒从叛逆到挣扎,从幼稚到成熟,收获着教训与经验,在其成长的历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正是新时期女性自我意识苏醒的象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基于性别差异的普遍主义的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研究的前提,研究视野偏狭于抽象的女性主义政治,却忽略了国族、阶级、代际等范畴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影响。王安忆小说宏阔的历史意象、别样的性别政治以及“共和国之女”的身份认同,使其所建构的女性图景具有更为丰富的政治和文化内涵。对王安忆小说的代际意识与性别政治的研究,或许能突破那种偏狭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思路,从而能在一种更广阔的理论视野中建立女性主体意识的新想像。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文学中,民俗叙事和家园意识是作家们通常表现的两个重要主题,前者成为后者的载体,而后者又构成前者的旨归。从"五四"时期的鲁迅、周作人等人,直到2、30年代的废名、沈从文和老舍等人,他们都钟情于对民俗的叙写,以此来寄托他们深厚沉实的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女性作品,这些独具特色的女性口诵文学作品有着浓烈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女性文化特征。从当下的观念审视云南山地农耕时代的女性意识,将为理解女性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其未来指向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