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全国上下开展反腐倡廉的宣传活动,人们逐渐对‘公民是否应该更多地获知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问题产生了思考。从法律的角度采说,本质上,这是一个关于公民知情权保障界限的问题,本文试从公民知情权角度来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论述,以期从“公民知情权”与“政府公务人员信息公开”之间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公民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必然会渴望参与行政决策和执行,那么如何让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呢?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本文首先对公民参与的定义和参与的理论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中国公民参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从公民行政参与机制的基本前提、制度基础、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等角度,详尽阐述了构建公民行政参与机制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2,(7):10-10
中国保护海外公民需机制化 保护海外公民问题,中国很可能会进一步开展制度化建设,因为领导层肩负着保护之责,而公众也强烈支持通过新的外交政策为中国公民和企业带来具体的实惠。这对正在经历全球化的中国来说,是一种无法回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石油企业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建构适合自己的企业公民形象。这不仅是石油企业内部建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石油企业的特殊代表意义,来带动整个社会对企业公民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于公共权力、市场主体都有一种更为严格的监督意识,尤其是对攸关公民切身利益的社会财富的分配,会更加关切并不惮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社会的进步和公民意识的苏醒,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决策》2012,(7):72-74
这一项目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很多,譬如多方的利益博弈,政府与公民的关系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公民利益之间的关系等,但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由该项目所引发的决策机制科学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武强 《管理科学文摘》2009,(19):203-204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机构,学校公民教育实现公民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公民意识是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但是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对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公民意识淡薄。提出根据实际安排公民教育的内容,用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可以从公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考察。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方法论上开始对从单纯经济的角度来把握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在学术背景上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向了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这一转变,表现在公民社会问题上,就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的视角来理解公民社会,转换到从文化与上层建筑的视角来理解市民社会。这就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公民社会。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就转变为公共领域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等问题,之后形成的与卢卡奇传统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开启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行政复议受理中心日前正式运行,这是哈尔滨市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的又一切实举措。今后,在哈尔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将更力便捷。今年7月,哈尔滨市政府出台《哈尔滨市集中接收转送行政复议申请办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席市各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相似文献   

10.
翟峰 《秘书之友》2008,(11):1-1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方式,而立法关乎民生,更应依规让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准入门槛是否应当提高,这是我们首先要讨论的问题。因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公民任职人大代表的条件只有三条: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当然,还有一个就是程序条件,那就是依法经选举产生。有论者因此称,除此之外,其他任何附加条件都是不被允许的,也是背离宪法和法律的。  相似文献   

12.
俞可平 《领导文萃》2011,(18):27-29
公民社会在中国正茁壮成长,应当说是越来越引人注目,越来越重要了。去年我们发起的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总共有160多个民间组织申请我们的奖项,许多项目做得非常出色,对国家和公民意义都很大。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说明不仅中国的公民社会已经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而且对公民社会的研究也形成了一种气候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胡丹 《科学咨询》2007,(19):15-16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公民参与的热情不断高涨,但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清官情结、臣民意识等极大地压制了公民参与,长此以来,公民缺乏参与的热情,认为政策制定是政府的事情,作为老百姓只有按章办事的份。多数公民都没有意识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14.
夏福斌 《管理评论》2020,(1):187-196
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现有研究主要以"好公民"为视角,探讨了组织公民行为的前因与后果,至今少见从第三方(旁观者)视角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对旁观者而言,他们可能对"好公民"的组织公民行为本身、动机以及结果形成负面认知,因而可能做出伤害"好公民"的不道德行为。为系统探讨组织公民行为的这种不道德旁观者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提出了在"认知-情感-行为"框架下研究"旁观者不道德侵害好公民"之问题的新思路,分别依据社会比较理论、情感事件理论以及归因理论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过程机制。这一前瞻性的探索工作,不仅剖析了旁观者为什么以及如何对"好公民"做出不道德行为,而且也为研究"组织公民行为的黑暗面"探究了一种新的可能方向,推动了组织公民行为的理论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公民文化的角度阐述转型期我国的公民参与绩效不佳的原因,从理论上探讨公民文化与公民参与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文化和深化公民参与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唐钧 《决策探索》2010,(9):43-43
有社会责任心的中间阶层应该是社会中坚,但这有待于这个阶层的“自我意识”亦即常说的公民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政体结构也从执政官政体转变成为公民政体。公民政体指具有稳定的、可辨认的、与其政治参与水平相适应的制度上的权威模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这是一种理想选择。一般我们都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研究公民政体,在这篇文章中,将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讨论公民政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谢迪 《管理科学文摘》2011,(28):141-142
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城市社区管理中的重要层面。而在信息和网络时代,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又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公民参与方式。本文将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置于网络环境下,讨论公民参与的网络路径及相关的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睿 《科学咨询》2010,(15):8-8
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是民主社会发展的标志,当今电子政务的普及化让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过程变得更为科学、有效,但同时也存在问题。政府在引导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利用好电子政务这个网络平台,从理念制度和运用程序上为公民服好务。  相似文献   

20.
公民的责任意识是指公民对自身所应承担社会职责、所应尽义务的自觉意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力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已成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对公民的责任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培养新时期的公民责任意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