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蓬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123-126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既是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必然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一方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扎根农村,加大对大学生"村官"的财力支持,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能力,多方形成合力,才能为大学生"村官"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黑嘉鑫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13,139
大学生"村官"作为导向性政策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然而大学生"村官"由于发展历程不长,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仍存在许多困境,找准制约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困境,不断创新并完善大学生"村官"培养策略,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陆志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3-45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发点在“就业工程”、“强基工程”和“育苗工程”,但在计划推行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许多困惑,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进口”热与“出口”冷形成鲜明反差,这导致大学生“村官”产生一系列不适应.需要冷静思考并切实改进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从培育选拔、管理培训、保障激励、稳定流动等方面,完善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作出的战略决策。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如何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让大学生村官更快成长、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对大学生村官目前的成长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环境、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快成长、更好成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严海燕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43-145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情况的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模糊、职责不明,知识能力有限、难以融入农村,归属感不强、对未来充满忧虑,乡镇及村"两委"对大学生"村官"培养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从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机制、保障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有序流动机制等方面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选拔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意义上,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大学生就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了从制度建立到现实操作上各方面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正确分析计划实施的现状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献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137-140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优化了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所在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开辟了选拔培养干部的新途径;储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保证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村官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13-18
大学生村官成长受到内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内部要受到心理环境、知识结构、综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外部要受到政策制度、地域文化、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要想使大学生村官科学、健康成长,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从激活内因和外力助推两个层面提出对策,解决大学生村官成长问题。 相似文献
9.
袁国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5-11
对云南农村干部学院大学生"村官"学员的调查和分析表明,云南省选聘到全省各地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无论具体担任何种职务,都能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做好自己所担负的村"两委"日常工作事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完成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重要工作。在服务农民、建设农村的具体实践中,大学生"村官"们不仅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密切融洽的关系,加深了对农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而且通过基层的实践和锻炼,加深了对国情、农情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本领和能力,成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针对大学生"村官"们反映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为大学生"村官"今后更好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以及不断成长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涟水县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的调研,得出"村官"创业必须把握好商机、成功的关键在于创业资源的有效整合、资源整合能力是大学生"村官"的核心能力等分析结论,并由此提出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有效执行”成为公共政策的必然选择的新形势下,我国传统公共政策执行体制却暴露出诸多弊端。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扩大执行主体范围、吸收基层执行人员参与政策制定、提高执行机构设置的灵活性、丰富执行方式和完善执行监督体制等途径,构建新型公共政策执行体制。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系统价值取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念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5):692-696
公共政策执行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主要由公共政策制定者、执行者、目标群体以及执行监督主体等要素组成,各要素价值取向各不相同。各要素价值取向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表现方式各异。政策执行系统价值取向的构成以及执行系统各要素间价值取向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对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起着各种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健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公共政策的价值能否实现或其能够实现的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公共政策是一个因变量,其执行要受到各种执行资源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可获得性,执行者的价值、利益关系与能力,政策受众的认可程度等在内的多种变量的影响制约。当代社会信念与利益的过度分散性加剧了执行的难度。自1970年代初政策执行研究勃兴以来,学界对政策执行所进行的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极大地推进了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公共政策的执行会面临更多的变数。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公共政策执行所须应对的挑战,以利于政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贝自燕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4):88-90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政策的基层执行人,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政策执行偏差,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整理出学生干部在政策执行中的偏差类型,并从政策目标对象和政策执行人这两个维度分析查找产生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进而提出一定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发展性教师评价有四个实施要点: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核心;强调评价过程的互动与反思;以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为切入点;体现评价标准的动态化。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信息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至关重要。首先,从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络信息对公共政策信息源、层级制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传递以及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影响进行分析;其次,以上述影响机理为据,在政府可通过缩减控制幅度成立专门信息管理机构强化信息的搜集、传递与政策执行的前提假设下,基于塔洛克的等级歪曲模式,构建涵盖互联网信息的公共政策执行效益模型;随后,对模型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即政府可以通过把控信息源,或者通过网络信息及网民舆论监控政府委托代理层级中的信息传递“倒逼”各级政府部门尽可能地客观真实传递公共政策信息,从而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益,可以通过协调委托代理层级与政府网络信息管理部门控制幅度以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益;最后,基于主要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吉华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1):109-113
从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实践看,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绩效并不理想。绩效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未能形成有效的政策实施机制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从文化产业政策实施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文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指出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实施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蔡香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6):83-86
由于"复制"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敷衍性执行、变异性执行、停滞性执行等问题的影响,公共政策不能有效实施。政府部门必须采取提升政策质量,扩大并优化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实行民主决策,创新执行方式,加强监督,实行问责制等措施进行改善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江友群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29-30
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农村政策执行过程中因为政策宣传不够等影响了执行的效力。以粮食直补政策为例分析了农村政策执行受阻滞的原因,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可为解决农村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