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 1 5号墓出土 ,时代为东汉中晚期。此系该墓男主人外袍面料 ,为双层两面纹毛织物。它是由红、黄两色经纬同时织出平纹组织的表里 ,开成重叠的上下两层 ,两层组织在花纹的边缘处接结换层 ,形成两面花纹相同但颜色互异的效果。表面以红色为地黄色显花。纹样对称规整 ,每一区 (长 80、宽约 1 2 0厘米 )由六组以石榴树为中轴两两相对的裸体人物、动物 (牛、羊 )组成 ,每一组图案均呈二方边续的形式 ,横贯终幅。整体纹样体现出古多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 ,是一件稀世珍品。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罽@李文瑛…  相似文献   

2.
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出土,时代为东汉中晚期。此系该墓男主人外袍面料,为双层两面纹毛织物。它是由红、黄两色经纬同时织出平纹组织的表里,开成重叠的上下两层,两层组织在花纹的边缘处接结换层,形咸两面花纹相同但颜色互异的效果。表面以红色为地黄色显花。纹样对称规整,每一区(长80、宽约120厘米)由六组以石榴树为中轴两两相对的裸体人物、动物(牛、羊)组成,每一组图案均是二方边续的形式,横贯终幅。整体纹样体现出古多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是一件稀世珍品。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罽@李文瑛  相似文献   

3.
1995年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出土,时代为东汉中晚期。此系该墓男主人外袍面料,为双层两面纹毛织物,它是由红、黄两色经纬同时织出平纹组织的表里,开成重叠的上下两层,两层组织在花纹的边缘处接结换层,形成两面花纹相同但颜色互异的效果。表面以红色为地黄色显花。纹样对称规整,每一区(长80、宽约120厘米)由六组以石榴树为中轴两两盯对的裸体人物、动特(牛、羊)组成,每一组额头案均呈现二方边续的形式,横贯终幅。整体纹样体现出古多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是一件稀世珍品。新疆营盘墓地出土对人兽树纹@李…  相似文献   

4.
彩绘陶鬲,发现在奈曼旗沙力好来公社台力虎大队南横沟一号墓内,共三件,形制花纹大小相同,均为泥质灰陶,侈口元唇,束腰,裆内平缓,腹外壁和沿的内外,涂以金黄和白色的卷云纹图案。卷云纹每两个交错排列,线条肥而有力,色彩鲜艳。形制、花纹图案与辽宁敖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葬出土的彩绘陶鬲相似。这种彩绘陶器多发  相似文献   

5.
(一) 1989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宜都县(现为枝城市)陆城镇刘家老屋墓地发掘了一批汉至六朝的古墓葬。其中,七号墓出土了一枚“偏将军印章”。该印章为正方形、银质、龟纽。龟头略上昂,龟足分别立于印体的四角,足上有清晰可辨的五爪。龟嘴、眼、颈部及龟背、龟脊均刻有花纹。龟甲上突,状如馒头。印体  相似文献   

6.
衣箱木胎,盖、身分别由整木剜凿而成。整个器身为长方形,盖呈圆拱形,盖与身的四角均有把手。箱外以黑漆为地,绘朱色花纹,内髹红漆。盖顶纹样为蘑菇状云纹,空余画面绘“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一高一矮两棵扶桑树,高树有十一枝,每枝头上有一太阳,树上立二鸟;矮树有九枝,每枝头上亦有一太阳,树上立两兽,一兽人面,另一兽侧首。一人立于两树间的夹谷中引弓射箭,是为后羿,两树上各有一鸟中箭坠落,此二鸟与树枝上的鸟均为日中金乌。衣箱三面纹饰有方格纹、卷云纹、云雷纹、鸟兽纹等,另一面无任何纹饰。长江流域上古美术欣赏(九)…  相似文献   

7.
1、齐家文化铜镜 齐家文化以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的首次发掘而得名。其年代测定为公元前2255±140年,时代和马厂中晚期相当。距今四千年左右,晚期相当于夏代或早商。属于青铜时代文化。该铜镜出土于海南州贵南县尕马台墓地25号墓,背面为不规则七角星几何纹图案,角与角之间饰以斜线纹,因镜钮已损,另在镜的边缘凿有两小孔,作为系绳穿挂之用。经鉴定其铜和锡的比例是1:0.096,属青铜质。学术界一般  相似文献   

8.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伊犁特克斯县恰甫其海古墓群第三次抢救发掘工作于近日结束。此次共发掘大型土堆墓26座,其中最大的一个墓直径达61米,是新疆已发掘墓葬中最大最宏伟的墓室,距今约2300年至2500年。同时还出土了亚述式银罐、乳钉压花花纹式铜镜,均为新疆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
<正>喀拉苏墓地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阔克塔斯村西北2.5公里的戈壁草场上(见示意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考古队于2014年5月12日至7月14日,对喀拉苏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53座,出土石器、骨器、陶器、铜器、铁器、金器等文物约六百件。喀拉苏墓地墓葬分布不集中,地表形态清楚。封堆多为岩石堆积,直径6~38米,有的封堆下有石圈。墓口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疆呼图壁县石门子墓地出土的27件铜器进行了材质和制作工艺分析,初步探索了这一墓地所出铜器的技术特征。该墓地出土铜器材质以锡青铜为主,但制作马具时明显使用了更高质量的原材料;铜镞的材质却参差不齐,并出现含砷不高的铜器,表现出多样化的来源;器物制作采用了铸造和热锻两种工艺。本研究为深入揭示新疆公元前第一千纪青铜技术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出土卜天寿抄《三台词》的校释与冯唐故事话本的传承刘瑞明一1969年,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墓地的一座唐墓中,出土有卜天寿所写的《论语郑氏注》抄本,抄本末尾另有一些诗词和杂录。1971年12月,郭沫若写有《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一文,后收...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29日至10月4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阿勒泰哈巴河县加朗尕什水库淹没区的加朗尕什基地、哈拜汗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发掘墓葬44座.两处墓地周围分布有大量的岩画,墓葬分布在别列则克河两岸台地上.墓地所在地是加朗尕什村牧民冬牧场. 加朗尕什墓地共发掘墓葬16座.墓葬地表封堆有石堆、石圈石堆两种,封堆直径3~12米.有的墓葬封堆上立有石柱.墓室有竖穴土坑墓和石棺墓,墓中人骨均不全,有的墓葬内不见人骨,另有无墓室墓以及疑似祭祀的遗迹.出土遗物有铜器、一件夹砂红陶罐和一件石拍(图1).石拍表面粘附着疑似金属的细微颗粒,这件石器可能是矿石冶炼的工具,陶罐内壁附着残留物.墓地北侧的岩石上有大量的岩画,主要为羊、牛、马等动物和射箭、舞蹈形象图案.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内蒙工作队又对兴隆洼聚落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取得了新的成果:(1)房址。皆为半地穴式,在年代上有早晚之分:较早的处于统一营建聚落阶段,排列整齐,绝大多数是供当时人起居生活用的,只有位于聚落中心的两间大房址有着特殊的使用功能,似为公共场所;年代较晚的房址与较早的相比,面积变小,建筑技术有了明显提高,冲破了“成排”的格局。(2)出土遗物。陶器为夹砂陶质,呈灰褐、黄褐或红褐色,手制,器形单一,普遍施以压印纹;年代较早的陶质疏松、胎体厚重、火候较低,年代较晚的胎薄质硬、施纹样多、排列有序。石器以打制的有肩锄形器为主。骨器有锥、镖、针等。(3)墓葬。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葬式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其中一位墓主人两耳各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12月28-29日,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从8壁龛西周墓M4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簠、球腹簋、乳钉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这次发掘的墓葬(M4)与2012年出土稀世铜禁的墓葬(M3)仅有十几米的距离,这两座墓葬大小、形制、结构、等级及重要性、基本相似。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说,牺尊在商末较为流行,这两件基本一样的牺尊是商器,它们出土于周墓正好说明此墓出土青铜器的来源较复杂,应是伐商胜利后分配的战利品之一。结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三年春,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南孤山西坡笔架山顶,窖藏坑内出土六件青铜器,计有:方鼎1、圆鼎2、罍1、簋1、钵形器1件。出土时器物皆立放置,上口平齐,依器高矮坑底呈斜坡状。本期封二选发其中四件,如下: 兽石蝉纹鼎:通高36.5,口径30,腹深17.6,足高14.2厘米,口呈椭三角形,腹较浅、腹下部外鼓、直耳外撇,蹄形足。腹部两层花纹、上部兽面、下饰简化蝉纹、雷纹衬地。夔纹鼎:通高36、口径27.7、腹深17.6、足高14.4厘米,直耳、圆腹、蹄状足、腹起六棱,将腹分为三面六组花纹,每组颈上部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尼勒克县穷科克一号墓地古代居民的食物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新疆尼勒克县穷科克一号墓地出土人骨中C、N同位素的比值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该墓地古代居民的饮食结构中以肉食类为主,植物类食物中以C类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一新疆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吐鲁番古墓出土的印花绢间歇纹样和纸钱、纸鞋、纸人等实物考证,远在西凉(东晋),新疆已将剪纸用于印染工艺的镂花版和礼神祭祖的随葬品。到南北朝时,新疆民间剪纸无论在构思、艺术表现和制作方法上,都已经相当成熟。这在出土的五幅精美的团花剪纸中可以充分反映出来。到唐朝时,新疆民间剪纸进一步发展,内容不光是动、植物、几何纹样,还  相似文献   

18.
铜簋(商代)     
<正>山东青州苏埠屯墓地出土,现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高11.7厘米,口径17厘米,圈足高3厘米,圈足径12厘米。方唇、侈口、微束颈、浅鼓腹、圜底、高圈足,足上部有两个相对的方形孔。腹部饰两道凸弦纹,两道弦纹之间有三组简化兽面纹,有短扉棱为鼻,仅有两凸目。  相似文献   

19.
从殷墟出土的器皿中发现,殷王朝人们已经掌握了日用器皿装饰的纹样构成并成功运用了平衡、均齐、协调与节奏的构成法则,创造出了绳纹、云雷纹、夔纹、蟠龙纹、三角纹、焦叶纹、斜云雷乳丁纹、饕餮纹等纹饰样式,依势器皿的造型状态,构成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装饰在器皿的不同位置。形象概括、简洁、乖巧,有一种朴素的美感,不少青铜器纹饰,层次分明,有单层和多层组合,视觉感极强,表现的素材内容是神话动物,饰于器皿的显著位置,借以玄耀王权尊严和宗族图腾的神圣。  相似文献   

20.
出土了青铜面饰的西周早期燕侯墓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墓号为1193号,该墓随葬的青铜面饰有4件人面饰与5件兽面饰,该墓还出土了青铜重器克罍、克盉,其上面都发现了重要的铭文。这些青铜面饰曾被认为是用做盾饰,该说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同类青铜面饰的考察,并结合边疆民族学调查资料来论证该西周早期燕侯墓所出土青铜面饰实际是用做面具的,应是墓主生前主持祭祀礼仪所使用。周初最高统治集团的迷信程度十分严重,甚至直到春秋时期,祭祀仍为国家的重要规制。西周早期燕侯墓随葬的青铜面具既是艺术珍品,也是神权之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