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门立功唐自初期,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边塞生活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投笔从戎”报效边庭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所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骆宾王)很多诗人披坚执锐,怀着...  相似文献   

2.
岑参赴西域时间路途考补廖立一、赴安西在天宝八载赖义辉(岑参年谱)以为赴安西在天宝六载,乃以岑参生于开元六年,与(银山磕西馆)中“丈夫三十未富贵”合,又高仙芝于六载代夫蒙灵祭为安西四镇节度使,而杜确(岑嘉州诗序》称岑参尝“充安西节度判官”,以此三者为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夏承焘《张子野年谱》关于张先“为嘉禾判官”和“知渝州”的系年提出商榷;并论证张先并未于皇佑五年“重游长安”,所谓“苏轼之友赵子野”当是“吴子野”之误。  相似文献   

4.
一司马光(1019—1086)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官僚地主之家。他的父亲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颇有政声。司马光十五岁“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恩补郊社斋郎,继迁将作监主簿。他二十岁,即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甲科,官除奉礼郎华州判官,从此进入仕途。历任苏州判官、国子直讲、馆阁校勘、史馆检讨、并州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仁宗嘉祐六年(1061)司马光擢修起居注,同  相似文献   

5.
林庚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384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关于“风掣红旗冻不翻”句,有这样的解释:“是说军旗凝雪冻冰,不能迎风飘动了”。这次北大吴小如先生来兰讲学,也是这样的讲法。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欠妥,提出来和大家研究。这首诗虽名为“白雪歌”,但实际上诗中所描写的景象有雪有风,而且风大雪大。请看第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好大的风啊!卷地而来把干枯了的芨芨草(白草)都给刮断了。现在再来看这一句的“风掣红旗”。动词是“掣”,作者没用“吹”、“飘”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大政治家、大学者,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在二十岁以前,曾跟随父亲王益宦游过今天的江西、江苏、广东、河南等省许多州县,对官场现状与风土民情有所了解,早具“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二十二岁登进士第,从这年直到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四十九岁时提升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他先后担任过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常州知州、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皇帝秘书)等职,在同僚中声誉卓著.仁宗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万言书》)中提出了一整套革新政治、改革教育、开源理财的主张.熙宁元年(1068),神宗召见他,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描写边塞风光时曾不止一次提到了“白草”,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暮雨旌旗湿未乾,胡烟白草日光寒。”(《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之六)而同代的另两位著名诗人在同题材的诗句中,则提到了“席萁草”。李贺《塞下曲》:“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箕愁。”(按“席箕”即“席  相似文献   

8.
公元1021年,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 十一月十二日(公历12月18),安石生于临江军(今江西清江县)。是时,安石的父亲王益为临江军判官。清江县《古迹志》记载说:“维崧堂在府治内。宋天禧中,王益为临江军判官,其子安石生于此,后人因名其堂曰维崧。”母亲吴氏,是抚州金溪吴畋之女,故安石少年,往来外家甚多。  相似文献   

9.
唐卢纶《塞下曲》(其三)写道:“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前几年,有论者针对此诗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雁群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首诗流传甚广,报刊多有转载。另外,在一些注释卢诗的书籍中也有类似看法。如《唐代绝句选》中这样注释:“雁,指似雁的鸟,因大雪中不可能有雁。”(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按: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任河中元帅府判官,有过边塞生活的经历。唐代的北方边塞东起辽东,西至甘肃西部,其地理位置包括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内蒙高原的平均海拔约为2000米,  相似文献   

10.
多年以来,我不但在歌场上没有看见过全部“牡丹亭”的演出,甚至于连表演极为细致的“惊梦”一出近来也很少出现于舞台上,这真是汤显祖死后的厄运,也是我国剧坛上的耻辱。然而仔细一想,这也是没有什么可惊异的。全剧中既有远离现实的开棺还魂的情节,又加上阴间判官审问等极其荒唐的串插,难怪在现代舞台上要避免上演,就连戏曲评论家们也不敢动笔触及它了。但从另一方面看来,欧洲的古典文学作品如但丁的“神曲”和歌德的“浮士德”等都是  相似文献   

11.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这是晚唐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的开头两句。但一本作“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两种不同版本共同流传。千百年来学者莫衷一是。然度之常理,当以一本为是。另本恐后人传抄之误。因杜牧决不会在同一首诗中,既写成“草木凋”,又写成“草未凋”。今人尽管拿不出什么根据来证何者为是,但综观全文,我以为还是“秋尽江南草未凋”为是。拙见如下: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秦韬玉的名字可以说鲜为人知。他所写的“贫女”诗,知之者也甚少。然而,“为他人作嫁衣裳”这句话却成了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名言。特别是在广大编辑出版界,几近成为与“蜡烛”“人梯”“伯乐”“园丁”等词汇并行不停的编辑的代称,进而达到人人皆知,唯编辑更知其苦辣酸甜的自嘲式箴言。究其源,此语正出自唐代秦氏(贫女)一诗。关于秦韬玉其人,据史料介绍:字仲明,京兆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的前后在世。少有词藻,擅长歌唱,为人急于进取,巴结宦官田令孜,不到一年,官至丞相,主管国家盐铁事务。保大军节度判官…  相似文献   

13.
“未能报国惭书剑”这句诗,是苏轼初入仕途,在凤翔任判官时写的。这时,他才二十多岁。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已四十开外了,而且经过了不堪回首的人世沧桑。但词中,豪气不减当年,仍然洋溢着“书剑报国”的气概。 苏轼少有大志。十岁时他母亲程氏教他读东汉史,他对因党锢之祸而为宦官杀害的  相似文献   

14.
[隔浦莲近拍](飞花如趁燕子)作年初拟陆游词作中有两首[隔浦莲近拍],其中一首道:飞花如趁燕子,直度帘栊里。帐掩香云暖,金笼鹦鹉惊起。凝恨慵梳洗。妆台畔,蘸粉纤纤指,宝钗坠。才醒又困,恹恹中酒滋味。墙头柳暗,过尽一年春事。罨画高楼怕独倚,千里孤舟,何处烟水。此词疑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蜀州通判任上。作如此推定,着眼点在“罨画高楼”上。《剑南诗稿》卷三《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诗日:“襞笺报与诸公道,罨画亭边第一诗。”罨画亭在蜀州。《嘉庆四川通志》卷四九《舆地志·古迹二》载:“崇庆州:罨画池,在州治判官廨…  相似文献   

15.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此天宝十四年冬,刘长卿避安史之乱过江至润州丹阳郡时所作。丹阳郡,即今江苏镇江,乾元以后改郡为州。“骄虏窥中原”等句,即写安史之乱。岑单父,即岑参之兄岑况。岑参《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云:“单父古来称宓生,只今为政有吾兄。”时在天宝中。天宝末岑况即客丹阳郡,后官终湖州别驾。  相似文献   

16.
通栽.“裁”与“栽”是叠韵,音相近,合于通假的原则;故“裁”可以借作“栽”.是栽种、栽培的意思。下面从古代作品中引出些例句来进行考查.1.(唐)皎然《同李侍御萼李判官集陆处士羽新宅》:“借宅心常远,移篱力更弘;钓丝初种竹,衣带近裁藤。”从第三句的“种竹”看来,第四句的“裁藤”,应当是栽藤的意思.2.陆龟蒙《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月中若有闲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  相似文献   

17.
李筌是一位长期被忽略了的唐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約为唐玄宗时人,生卒年不詳,著有《阴符经疏》和《孙子兵法》的注解、《太白阴经》等书。有丰富的軍事辯证法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他在青年时期曾隐于嵩山。唐代有些求仕进的知识分子,如果不是出身門閥士族,就要经过科举考試。也有以隐士身分作为进仕之阶的,即所謂以終南为“仕宦之捷径”。少室为嵩山三峰之一,与唐东都洛阳相去不远,李筌原来是“少室布衣”,后来曾任荆南节度判官,后做到刺史。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吟颂过大自然的雪景,如“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随车翻缟素,逐马散银杯”;“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诗句,虽然也各有特色地描绘了雪景,表达了一定的情怀,但是,总给人以或者空间太小、眼界不开阔,或者琐碎刻划、诗意不浓厚,或者状物言志、意境不深远的感觉。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把胡天八月的飞雪比拟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应当说是意境清新巧妙,别具一格的了;但他的眼光,也只  相似文献   

19.
宋元话本到明代的白话公案小说,判官形象内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被否定逐渐转向被肯定;在小说中位置由边缘逐渐向中心靠近;由神逐渐下降为人;与案件当事人逐渐合二为一。文章从社会环境、民众心理和创作主体这三个方面剖析了判官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桂林”、“武城”考——岑参边塞诗地名考辨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诗首句云:“轮台客舍春草满”,又云“奉使三年独未归”。诗人于天宝十三载(754)舂初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迄十五载恰历三春,可见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五载(756)春。诗中又云:“桂林蒲桃新吐蔓,武城刾蜜未可餐。”唐庭州轮台在今乌鲁木齐附近,所述“桂林”、“武城”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