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樵乃元代江南隐逸诗人的代表,其《鹿皮子集》今仅存四卷,计诗281首,仔细寻绎,我们可窥其隐逸思想之一斑,即避乱终老之隐、山水田园之隐与游仙之隐。陈樵选择隐逸,有着时代、家庭、师承以及人生观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他身在山林,心念苍生,专意著述,以理学家、经学家自任、自许甚至自负。陈樵思想复杂,兼容并蓄,然观其一生,儒家思想是立身之本,释、道思想终究是"治心"之术。  相似文献   

2.
游仙在李白一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多年来 ,人们于李白对神仙的态度究竟如何一直众说纷纭 ,在探讨其游仙原因时也多从外部因素着眼 ,而对其内因———李白个性所起的作用 ,却罕有论及。实际上 ,正是在时代社会和李白独特个性的合力作用下 ,形成了李白对游仙的既信且疑的矛盾复杂态度。李白后期游仙诗取得极大成就 ,其独特个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中介作用 ;也正是由于其独具魅力的个性的作用 ,使得李白的游仙活动和游仙诗的创作均具有不可抹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吾读太白诗,喜有浪漫味。大不满现实,遂为游仙醉。——陈毅《冬夜杂咏·吾读》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诗国天穹中一颗奇异的巨星。千百年来,他以“诗仙"名世。前辈诗人贺知章赠给他“谪仙人”的美名,同辈的伟大诗人杜甫记载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令闻逸事。而李白也确曾自命为“酒仙翁”。这些富有个性特点的称号,直接关联着李白的“游仙醉”问题。游仙与饮  相似文献   

4.
游仙词是唐宋时期道教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古代诗歌中游仙传统,尤其是中晚唐艳情游仙诗的延续和发展,又与词体功能的扩展相关.唐宋游仙词创作较为繁荣,大致经历了一个形成、成熟到繁荣的过程,其创作特点也由艳情化游仙发展为以梦游仙.同时,唐宋游仙词呈现出鲜明的文体形态:词作主旨的隐喻特征,即词人往往以游仙寄托人生之感和隐逸之思,借游仙隐喻艳情事迹或体察道教义理;虚构和梦幻化的游仙意象使词作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文人通过游仙来获取精神愉悦和心境的清雅之趣则是游仙词功能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游仙是中国古代文士反抗世俗迫扼的一种经常性方式。盛唐李白与中唐李贺留下了许多游仙奇梦,这对他们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李白与李贺游仙梦的内容与主题、意境与结构作了分析,指出了其间的某些差异性,并对游仙梦为诗人提供的精神“补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道士是《聊斋》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往来于仙道与人世,既沾着神道的灵光,又隐身茫茫人海。文章试就《聊斋》中出世的自度型与游戏人间的入世型道士探讨蒲松龄的游仙思想。蒲松龄对飞升的想往使他在某种程度上把道教作为精神上的归依。然而就人生态度而言,蒲松龄又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干预现实生活,积极营造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李白的诗歌,在几度改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古典诗歌部分的重要位置。在我们学习鉴赏古典诗歌时.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如此重要。这除了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还在于,李白为了完美酣畅地表达他强烈的主观色彩,说具体点.也即他一生中存在的思想矛盾——理想与现实.建功立业与隐逸求仙,  相似文献   

8.
隐逸诗和古典园林是士人隐逸文化的组成部分。魏晋时期,隐逸诗和古典园林作为士人隐逸思潮的载体而兴盛。这期间,隐逸诗由游仙、招隐等题材逐步转向山水、园林题材,而士人园林的勃兴也反过来影响到隐逸诗创作意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位伟大的诗人,他赢得了许多美誉,如“诗仙”、“酒仙”、“满仙人”等,这些称谓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将李白与“仙”联系起来。考请李白的生平履迹,我们可以发现,他确曾访过道、寻过仙、炼过丹、彩过药、受过道,并与不少道教徒关系融洽、往来甚密,用独孤及的话来说就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筐”(《送李白之曹南序》)。在李白的诗集中,游仙步虚之篇,轻举飞升之词及赠答酬唱羽上仙翁的作品亦所在多见。然而,人们不禁要问,作为具有伟岸人格、豪迈气魄与非凡想象的天才浪漫诗人,李白何以会大力写作游仙诗…  相似文献   

10.
海洋作为游仙主题和抒情对象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但金庸却创造性地将它作为一种环境背景应用于其武侠小说里.他通过海战和海岛描写展现大海,表现了悲剧性的崇高、男性意识、至真爱情及隐逸情怀、神秘感观、反传统的个性独立等主题.其武侠小说海洋环境描写以陌生化视角,在与民族心理的冲突中展开传奇性叙述,在幻相世界中得到心灵满足.在海洋景观映衬下,小说进一步塑造了不同人物性格,使其更加丰满.作者把海洋景观作为其武侠小说的背景,展示了多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