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蒋秋岚 《社区》2012,(14):49
俗话说:"十对婆媳九不和",很多人认为婆媳关系最难处。但浙江省杭州市三墩镇庙前街社区的吴玉珍和沈利琴这对婆媳却让街坊邻居们见证了胜似母女的亲情。吴玉珍,一位50后的婆婆;沈利琴,一名80后的年轻媳妇。7年来,她们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扶持,彼此间尊重、  相似文献   

2.
王贤才 《老友》2013,(3):58-59
从“汤文化”说起 早年有个传说:有一家子很穷,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媳妇让瞎子婆婆吃米饭,自己喝米汤。结果婆婆身子骨瘦如柴,媳妇脸上又红又白。  相似文献   

3.
还在娘家时,我就对未来如何与婆婆处好关系有一种担忧。平时,每每耳闻目睹周围出现的婆媳吵骂甚至大打出手,使那做儿子亦是做丈夫的夹在当中受气,着实让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至于街头巷尾指指点点的背后议论、婆婆们“娶个媳妇丢个儿” 的哀叹、媳妇们“做人媳妇犹做奴”的恐慌,更增加了我对婚姻的畏惧,直到我身披婚纱进了婆家的大门,仍然是心有余悸。 我结婚时,公公已经过世,留下多病的婆婆和两个尚未成年的小姑。尽管我平素处处小心,力求与婆婆搞好关系,但我觉得,婆婆仍经常用冷漠的眼光打量我这个从城里“下”嫁来的儿媳妇。那神态让人感到不安,也感到困惑:难道婆媳天生注定就是水火不能相容么?  相似文献   

4.
现代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内的人际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婆媳关系便是其中之一。婆媳冲突影响了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进而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和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婆媳冲突是由于婪媳双方对对方角色理解的偏差,利益、权力的争夺,婆婆、儿子、媳妇三者的互动不良.社会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循着这些原因,笔者就如何缓和婆媳冲突,解决婆媳之争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清徐县王答乡赵家堡村,有位媳妇叫赵亚萍。婆婆80岁高龄,1985年不幸身患偏瘫至今,亚萍十多年精心侍候无半句怨言,在清徐城乡传为佳话。 亚萍23岁过门,已和婆婆相处28年。这么多年婆媳莫说吵嘴拌舌,连脸都没红过一次。婆婆脾气不好,有时老人不称心发脾气,亚萍从不和婆婆争辩,始终采取尊重和忍让的态度,化干戈为玉帛。她才过门的那几年,细粮不多,亚萍  相似文献   

6.
爱家 《社区》2009,(33):9-10
婆媳矛盾,几乎存在于每个家庭,其中的是是非非,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得清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引起矛盾的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媳妇是年轻人,应该尊重长辈,但是如果婆婆仍然抱着一些“老传统”不放,那也必然生出矛盾。以下这些“老传统”可能都会成为导火索。  相似文献   

7.
婆媳母女情     
俗话说:“娘夸姑娘一朵花,婆评媳妇豆腐渣”。娘夸姑娘倒无可非议,但婆婆评论媳妇是“豆腐渣”,我觉得此话说过了头。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盛开的今天,居家欢乐,婆媳似同母女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已成为时尚,我的岳母和奶奶婆媳间胜似亲生母女般的亲情就是一例。 岳母是17岁那年从二十多里外的娘家嫁  相似文献   

8.
乐宜 《社区》2009,(33):6-8
家庭人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关系就是婆媳关系,可以说.在许多家庭的屋檐下,都有一段婆婆和媳妇的故事,有开开心心,也有磕磕绊绊;有温馨平和,也有战火纷飞。古今中外.婆媳间的故事是个永恒的话题,无论在达官显贵的深宅大院,还是寻常百姓的偏居陋室,婆媳关系的话题说也说不完。更多的时候,婆媳关系是“家庭矛盾”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曾经,歌坛天后王菲与婆婆——李亚鹏的母亲,是一对纠缠不清的麻辣婆媳,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让她们前赚尽释。  相似文献   

10.
从孝道、权威、利益和血缘四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婆媳关系。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传统孝道对当代婆媳关系仍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婆婆权威虽然受到挑战和削弱,但媳妇并不轻易挑战其权威;利益纠纷是婆媳关系的一种常态,关键是要对冲突进行预防、控制和疏导;而丈夫与孩子可以充当婆媳沟通的桥梁。与传统婆媳关系相比,当代婆媳更注重权利和义务的平等。相对而言,媳妇处于强势地位。  相似文献   

11.
香之久 《社区》2009,(33):18-18
平日听多了媳妇们的满腹牢骚,她们总是埋怨婆婆这不好那不好,连婆婆给少了或不给红包的事,有的媳妇也拿出来到处说。都市家庭独生子女多,从小父母娇惯,嫁人后,当婆婆的说她不得。我实在看不惯这些人媳对老人的不敬、无礼和自私。别忘了,你的孩子会把你当老师,你晚年恐怕会自食其果的。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有着12口人的大家庭。在家里,我既是儿子、媳妇、孙子的母亲、婆婆、奶奶,又是婆婆的儿媳妇。我有一位好婆婆。她开明豁达,心地善良,勤劳节俭,待人友善,从1955年至今,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我们婆媳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体谅,46年间从未吵过架。作为儿媳,我是如何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呢?我是1952年结婚的,爱人是东北人,从婚前一直到大孩子出生的四年里,一直没见过公婆。过去我们都  相似文献   

13.
我的媳妇经     
最近看了比较畅销的《双面胶》,里面讲的是婆媳之间的故事。看到一半的时候,我曾经停下过,我无法再看下去,因为我很理解女主人公的感受,自己的生活被人突然间打扰,怎么说也是件很烦的事情,尤其婆婆又这样挑剔,我是越看越气。有点逃避。但转换思维,再次看书的时候,我试着让自己从老公和婆婆的角度去看!一下子我发现,其实做媳妇的也应该自我检讨,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  相似文献   

14.
蜜糖婆媳     
佚名 《百姓生活》2010,(10):27-27
年夜饭后,妈妈拉住嫂子说有事,却吩咐我和哥哥去收拾那堆小山似的杯盘碗盏。我们好不容易拾掇清爽,人家婆媳已坐在阳台摇椅上品茶了。我大叫道:“这不公平,专门欺负我们这些没婆婆疼的人!”一家人都笑了起来。哥哥打趣说:“你眼馋也没用,她们是天赐的婆媳缘。”妈妈叹息道:“缘分不是天赐的,是自己修来的.”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婆媳之间的关系既是文学、戏曲津津乐道的主题,更是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婆媳问题何以如此普遍,她们和睦共处的秘诀是什么呢? 婆媳不易和睦共处的原因在于她们共同拥有她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儿子或丈夫,她们对他的角色期望存在着冲突。“儿子是娘的心头肉”,婆婆经过十月怀胎,忍受剧痛生下儿子,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他,照料他的衣食起居,呵护他的健康和安全,辅导他  相似文献   

16.
婆婆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而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更何况是农村的婆婆和城里的媳妇。可在我们家婆媳从来没有争吵过,反倒是其乐融融。这是因为婆婆和我各有“三招”。婆婆虽是个农村老人,思想却一点儿也不封建,她的“第一招”就是“重男不轻女”。当年,我生下女儿,唯恐婆婆心里有想法,于是吃不香、睡不实。谁知我是庸人自扰。在乡下的婆婆一听说我生了个女儿,赶紧把平时很少出门的公公也拉来,体体面面地为孙女过了个“满月”,我的“余悸”消除了,对婆婆也多了几分敬意。为了帮着带孩子,婆婆进城和我们小住了一段,使…  相似文献   

17.
《新天地》2011,(12):41
最近,家庭伦理剧《婆婆也是妈》、《当婆婆遇上妈》、《婆婆来了》、《丈母娘来了》的热播,让"婆媳风"在荧屏上火热开战。荧屏为何劲刮"婆媳风"?据权威人士提供的一组数据:"目前国内电视剧的观众有80%是中老年观众;80%是  相似文献   

18.
之所以又老生常谈,是因为婆媳关系还真是长盛不衰,即便被说了几千年,还是有谈资,而且不论是婆婆还是媳妇,一说起对方,便都是口若悬河,如果一大群婆婆或媳妇聚在一起,那还会是群情激奋,当然,由衷欣赏、赞美的也有,但大多数都是倒苦水。  相似文献   

19.
我和婆婆     
一出反映婆媳关系的传统折子戏《杀狗》,至今仍然常演不衰。的确,婆媳关系历来就是一道难题,往往婆媳间失和、冷战是常事,有的甚至闹到冤家对头、势不两立的地步。因而我常常感到很幸运,因为我当媳妇十几年了,从来没有和我的婆婆红过脸。虽然长幼有序,但我们却相处得像知心朋友一样。连她儿子都感慨地说,我们家现在是媳妇第一,儿子第二了。  相似文献   

20.
顾思虹 《社区》2009,(33):16-16
有些媳妇最怕的就是听婆婆不厌其烦的“教诲”,从早到晚地发号施令,做媳妇的心里是有苦说不出,有冤无处诉,那种感觉比哑巴吃了黄连还苦。我曾问过一些与婆婆相处得不那么好的女友,你以后就决定不再和婆婆打交道,也不和她老人家说话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