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在近代留学潮、爱国救亡运动以及苏俄社会主义实践的合力推动下,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理论工作者为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从核心要义、限制因素、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作了阐释解读。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呈现出语言“接地气”、形式多样化、不同派别通力合作、传播的相对片面性等几个贯穿始终的鲜明特点。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的传播历史作一系统考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并明确指出教育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千方百计的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市场经济暗含着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可能对人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得到重大创新,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已从理论殿堂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现代化过程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毛泽东人的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也可以说,毛泽东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都是为着人、为了人,为了中国人的解放、幸福及其全面自由和谐发展。因此,深入探析毛泽东人的发展观的思想源泉、基本特色、主要内容及其当代启示,对于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促进当代人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理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人才培养的最高标准。而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但是,指挥基础教育并决定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的现行高考制度却存在严重的弊端。它忽略专业个性、潜质的因素,过分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个性和潜质的人才的选拔,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高考制度设计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笔者构想“分专业高考制度”,在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命题考试,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个性、潜质得以释放,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的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最重要思想。实现人类解放,谋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和最高目标的美好构想。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文化的因素。文章以和谐文化为视角,旨在揭示和谐文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改革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一个隐藏于深层的文化因素。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由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应特别注意人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尺度”的论述,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在文化修养的三个来源中,中国传统文化当是其主要来源。文明的继承性将推动中国重新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自然和人为的因素 ,经济的全面发展、文化的快速传承和更新诸方面与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党中央提出开发西部 ,不仅要在社会发展的表层打破并改变这种差距 ,更主要是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充分提高人的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使人的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识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在这个以人本身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大好时机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应是近水楼台 ,首当其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观念 ,及时追踪音乐科技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深入探究了人的发展问题,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条件和途径的论述,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从而为正确认识人的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并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具有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态势,"发展期中国电影"是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进行历史叙述最准确的概念.这一名称和理念的确立有利于对此阶段的历史分期问题做出判断,是我们回归30年代电影本身的重要依据;"新兴电影运动"是描述30年代中国电影运动的基本出发点,但是其自身还应该有更为全面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期中国电影"始终具有鲜明的商业成色,经济因素在"新兴电影运动"中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转变思想观念,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好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理论支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个人的综合素质数学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个人的科技素质因素和非科技素质因素进行动态解析,并对素质教育的时间冲突作了分析,阐述了科技素质与非科技素质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判断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数学模型;提出教育应以提高教育对象的非科技素质为中心,科技素质教育为提高非科技素质服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生态危机日趋严重,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生态模式势在必行。中国特色和谐生态模式的构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文化精神,加快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和谐生态管理,完善支持全面发展的和谐生态法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广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对外汉语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对这项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师资的培养与选拔是对外汉语教育目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的考试科目,侧重点仍放在静态的知识积累层面,而实际教学中的动态传递、阐释、组织教学等能力的考核似乎没有落脚点。“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应具备“杂家”的综合能力,即:学科结构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教师培养通常可从定向型、非定向型与混合型三个渠道进行。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而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与这些要求相去甚远。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创新发展的路子。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应注意自身特点、规律、处理好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术界对于它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起步,并且经过解放后较为系统化的发展,至今已逾百年的历史。然而从整个中华民族文学研究总体上看,少数民族文学由于范畴相对狭小、涉及的作家作品也相对较少,因此对它的研究尽管也有较长的历史,但是相比于汉族文学研究等,无论是在宏观(作为整体性概念)和微观(具体作家作品)等方面,还是就研究整体体系的完善程度而言,都是难以比拟的。因此少数民族文学是现今中国文学研究诸领域中一个尚待进一步发展的薄弱环节。对它研究者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一种全面系统、条理清晰,同时又要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综合把握。  相似文献   

18.
司法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环节,建设和完善中国的司法体制必须以当代中国社会特质为基点。社会的司法变革、完善是不同力量之间的不断互动和不断选择的过程。能动司法为当代中国司法界的热门议题,对之需要从乡土社会、伦理传统、法治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需要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特质、全面理解当代中国司法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探讨。能动司法与民众的司法期待和司法需求基本相契合,根植于中国固有社会的司法传统,但是能否成为中国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的核心内涵,尚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中的“河南话”(以句容磨盘话为代表 )是河南南部一种地域方言的“域外”分支。它是一种融合性的方言。无论是它的基础方言河南光山话还是新的融合性的磨盘话 ,都不能简单地以单一标准把它归为中原官话。确定一种方言的归属最好采用综合标准——除了语言各要素的综合标准以外 ,还要充分考虑与之有关的社会历史、当地人的认同、地理环境等因素。结合现代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地理学的方法来研究汉语方言应该成为方言研究的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2 0世纪 5 0年代初和 90年代 ,我国综合性大学与农科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 ,再由分到合的过程。前者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 ,通过实现办学的专业化 ,培养农业部门需要的专门人才 ;后者是适应现代科技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的趋势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通过推进办学的综合化 ,提高专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在综合性大学里办好农科教育 ,一是改善农业学科生存发展条件 ,二是建立农科教育综合化的组织构架 ,三是推进农业学科和课程的综合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