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存在三种理论,即“极端的人类中心论”、“极端的自然论”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法的正义价值、传统自然法三大理论都要求和支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论”,同时强调这种和谐共处是在以人为本前提下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体系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这种生态思想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生态思想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发生关系过程的物质交换过程,其次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再次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在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从农业文明时代的原始和谐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对立与紧张,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峻考验。重温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精辟见解,对于我们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人的主体性视阈中的应然意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人类价值主体地位是不可逆的。作为一个价值命题,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的主体性视阈中的应然意境,人类利益才是人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方面,人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律认识的升华与拓展。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论述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以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理论根基,以中国传统“和谐共生”生态智慧为文化血脉,承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锻造而成。理论、文化、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之维是讨论人与自然关系时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在过去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多是单维的,不是把人与自然之关系仅仅理解为认识关系一维,就是把人与自然之关系仅仅理解为欲求关系一维,都是片面的。这恰好取消了人与自然之关系的丰富性。其实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应该有认识关系、欲求关系,而且还应该有情感关系。这种对人与自然之三维关系的理解不仅恢复了人与自然之关系的完整性,而且有助于我们告别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向对人类尊严和自然生态的双重维护。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各时期的理论文本都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显现出一条逐渐成熟的思想发展线索:早期突破虔诚主义传统,赋予人与自然以独立的地位和性质;中期超越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人与自然关系;晚期在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和人类学打开的广阔视野下,丰富拓展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演进历程,不仅在个体认识发展意义上,而且在人类群体思维发展意义上,对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有重要启示,那就是一方面要避免重犯神秘主义、唯心主义、机械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另一方面在继承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基础上对其进一步拓展深化.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就是继承并发展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黄力飞人类自从脱离单纯的动物状态过渡到人类的生活时期起,就开始存在着人与自然界的对立和统一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拟就人应该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为...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人类面临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这种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必将导致人类自身的生态危机。面对这种危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应运而生。这种旅游是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旅游者和保护区民众的共同努力,既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又教育、引导、提高大众的环保意识,从而达到“保护地球,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提出必须改变当代人与自然紧张和对立的关系,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借鉴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成果,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内在统一性,但工业文明却强化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相似文献   

12.
生态德育实质是生态道德教育,意在促进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构建;当代生态德育建基于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理论上,具有很大的理论局限性,因而只能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理论,促使人向自然生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在提出调整人与真主关系的宗教伦理观和调整人际关系的社会伦理观的同时,也提出了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观。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这对于唤起回族、撒拉族的环保意识.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环境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人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后用环境代价换来的。当代环境道德的核心,是建立真正平等的、公正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共存共荣。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阶段,环境道德建设应从环境道德教育、建立绿色消费观念、增强科学精神、合理利用科技力量、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和复杂多变。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终解决 ,正如如何处理人与人或人与社会的关系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最终解决一样。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形态皆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并形成了迄今可资借鉴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易位问题提出了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引进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创建生态道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人也须与自然相协调地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此要建立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观念,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既要建立人的主体地位,又要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建立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18.
考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实为守正、深化及出新之必须。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和书信中含有大量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蕴含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思想,这些思想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的生态批判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为逻辑主线,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维度展开,贯穿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和共产主义学说。其核心内容包括人化自然观、自然界财富观、人与自然和谐观三个方面。深化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研究,应该回到文本、深耕细作,对这一思想进行整体把握、系统研究,并在研究中践行实践导向、知行合一、顺应时代的通俗表达。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价值观、生产现、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在人类哲学思想的演进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制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存在论前提,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锁钥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相互中介、人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对人的报复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当今人类探索走出发展困境的具体路径的思维平台和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