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薪制度是参照当地和行业劳动力市场价位,对做出突出贡献、在重要工作岗位起关键作用和急需引进的各类人才,实行特殊薪酬待遇的激励制度.如何实行特薪?对实行特薪的岗位和人员如何确定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张四龙 《中国劳动》2007,(10):38-41
为强化销售职能对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也为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的销售人员,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销售薪酬方案。薪酬方案设计在实践中,必须遵守严格的程序,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也不例外。然而许多企业的销售薪酬方案设计没有基本的流程和章法可循,结果方案要么过分简单,没有反映销售工作、销售人员和企业本身的特点,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要么非常繁杂,没  相似文献   

3.
郭民岗 《中国劳动》2004,(11):49-51
制定有效的销售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许多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产品和市场问题,而是由于企业自身销售制度的简单和粗放。笔者所在公司是一家ISP类企业,自2000年8月成立到去年上半年,一直不能摆脱经营亏损的局面。究其原因,除互联网行业宏观经济环境、中国电信市场改革状况和公司初期发展思路的影响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其中销售人员管理制度部分最明显的缺陷是以前的销售考核奖励办法对销售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笔者自去年7月份开始着手设计…  相似文献   

4.
<正>研发人员的薪酬构成通常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技能工资、福利和津贴、项目奖金。其中,项目奖金的设计直接体现了公司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是公司人才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对于激励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因而如何让项目奖金的分配做到科学、公平、合理,使每一个研发小组成员心悦诚服,在实践中,既非常困难又非常讲究技巧。本文以一个软件公司为例,在分析其原有项目奖金分配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力求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的、能极大激励研发人员的项目奖金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5.
加班管理是企业工时管理中的基本问题,如何管理企业office人员的加班问题,是其中最容易使劳资双方产生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企业安排劳动者加班应支付加班工资。但实践中,出于种种原因,企业往往不为高管、白领等office人员支付加班工资,由此引发的争议屡见不鲜。那么,企业究竟应当如何管理office人员的加班问题?如何建立office人员的加班制度?如何控制因支付加班费所带来的成本增加?本期圆桌我们将与嘉宾一起讨论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直接创造企业利润的营销部门,其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而直接创造价值的营销人员的薪酬设计,在企业薪酬激励设计工作中更是处于首要地位,它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与未来的发展。■根据营销人员工作特性明确薪酬导向作用由于营销人员的工作时间自由、开放度大,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很难以上班时间的长短来进行薪酬的计算。他们的业绩通常都是以销售业绩来衡量,营销人员工作特性主要体现在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运行背景是大萧条,凯恩斯经济学政策主张政府全面干预市场经济活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运行背景则是滞涨,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提出了减税激励企业家投资创业热情的供给改革理论。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什么?如何在农业经济运行中推进供给侧改革措施与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只有对其进行深入地理论解析,才能为农业经济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杨红娟 《劳动者》2004,(11):34-36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加强。社区就业已成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主要渠道。社区服务目前的状况究竟如何?如何进一步促进社区再就业?为此。我们对西安市社区中参与社区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  相似文献   

9.
每到三四月份,许多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就要应对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虽然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员工跳槽,特别是核心员工的流失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损失。于是,HR经理们渴望了解:怎样减少核心员工的流失?如何制定核心员工的薪酬策略?有没有留住核心员工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力资源市场人才竞争的激烈和日趋高企的物价水平,年度调薪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敏感而棘手的话题。调多少?怎么调?如何在一定的支付能力下既让员工满意,还要赢得老板的认可?如何实现科学性、公平性、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差异性,综合体现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价值?■科学制定有效的调薪策略年度调薪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每年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通过年度调薪可以让员工分享到公司的经营成果,增强  相似文献   

11.
法的溯及力,也称法的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对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国务院于2003年4月27日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第64条规定:“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这里明确规定了《条例》是有条件的溯及既往,即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已经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了工伤认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职工工伤认定仍在受理认定中,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尚未作出工伤认定结…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解决物质层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催生新动能,需要调动好政府与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集中反映在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为此必须全面认识并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对于政府与企业家的关系,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家层面仍然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这些模糊认识不消除必然会阻碍政府与企业家关系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在澄清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与企业家关系健康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初次分配公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环节。从结果公平的角度讲,初次分配公平的直接表现是劳动报酬占比高。收入分配问题离不开基本分配制度,尽管学界对于按劳分配的范围、其主体地位的体现等问题存有争议,但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探索按劳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从贯彻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视角探讨初次分配公平问题,一方面,要优化宏观收入分配格局,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而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另一方面,要优化劳动收入的内部结构,缩小各类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当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劳动者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大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因此,大力促进就业,解决好就业问题,也成为维护和巩固党群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5.
竞业限制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权利,但同时《劳动合同法》也为其设定了相应的限制条件和相关义务,一是对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进行限定,即限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二是对竞业限制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制,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不得到与原单位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  相似文献   

16.
卢纯佶 《中国劳动》2006,(12):13-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把其作为政府和部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与就业的关系,如果劳动者能够充分就业,且其收入都能达到或超过自身的基本生活水平,那么社会保障的压力就小,反之社会保障的压力就大。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制度中…  相似文献   

17.
郭文龙 《中国劳动》2005,(12):14-15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案例2007年2月16日,某县制衣厂47名职工集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反映该厂经营者拖欠他们工资达48万多元,并提供了劳动者单方制作的拖欠工资清单。接到投诉后,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即时组织人员到该厂进行调查取证,该厂经营者亲戚提供的有关账簿显示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是30万元左右。由于该厂经营者已去向不明,劳动关系双方无法核对确实的拖欠工资数额,致使调查程序无法实质性继续开展。为此,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通过合法程序向该厂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调查询问通知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首先对"新常态"和"过度劳动"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适度劳动的含义、特征以及现实意义作了论述,文中指出:所谓的适度劳动就是个体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的情况下,由工作所产生的压力处于个体承受范围之内,并且其工作表现处于最佳的状态。然后从适度劳动与"以人为本"、适度劳动的个体差异性、适度劳动的积极性、适度劳动的能动性以及适度劳动与工作繁荣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和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新常态下适度劳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新型就业形态下对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提出的挑战与应对方法,并具体介绍了韩国的新型就业形态现状。对就业数量和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取决于这些岗位和工作变化过程中政府、企业、个人及制度如何适应和变化。为应对新型数字技术,要提供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促进社会流动性,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改善劳动标准和社会保障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