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城邦政体类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为最早的国家形式之一,城邦的国体或本质是没有争议的,人们都承认它是奴隶主阶级的国家,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但是对城邦的政体则颇多争议。《世界上古史纲》认为;“城邦共和制度是国家的一种政体,一种政治形式。城邦的国体或本质则是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城邦或奴隶主共和国”。书中它处亦有使用“城邦或共和国”这种术语的。有些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如果把城邦与共和国等同起来或认为奴隶制城邦只实行共和政体,那就未必妥当了”。“因为城邦曾出现过非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而这种政体决不等于共和国”。那未,城邦的政体究竟有哪几种类型?君主政体是不是  相似文献   

2.
城邦是奴隶制社会的早期阶段,是初始的国家。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城邦就是“为了保证自主独立、自给自足生活而有足够公民人数的集团”。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城邦是公民的国家。参与政治,立国安邦,都是公民的事。奴隶只是主人的一笔财产,一件活的工具,可以打骂,可以买卖,可以易物,可以处死。这在中、西方的历史上都一样,人们对此叙述得很多,就不再多言了。以下要谈的是城邦的主人,主体——公民。无论行何种政体,或贵族、或平民、或寡头、或民主,都是就奴隶制城邦范围内而言,其阶级实质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位于南部美索不达来亚的苏美尔,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国家最早发生的地区之一。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这一地区相续出现了数十个奴隶制城邦。至公元前二千三百七十年左右,苏美尔城邦之一的乌玛,曾一度基本统一南部美索不达米亚,但旋即被阿卡德人灭亡。此后,独立的苏美尔城邦便从历史上消失了。有关这个民族和国家昔时的踪迹,仅残留在一些神话和史诗,以及少量用难以释读的古苏美尔文字记载的文  相似文献   

4.
试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面对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奴隶制城邦发生严重危机的现实,提出了一个“理想”国家的模式和一套治世“良方”。本文从其政治思想的来源、研究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主要内容等方面,以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在《古典城邦政体类型及其成因》一文中,笔者指出:“君主政体不是城邦政体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只是作为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在一些城邦出现过。城邦政体的基本形式是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它们各自有一个极端形式,即寡头政体和极端民主政体。”这是就希腊罗马这类古典世界的城邦政体而言的。那末,古典世界之外的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政体如何呢?笔者打算就此问题继续进行探讨。这一问题涉及面较广,各民族、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实在不易把握。我自知学浅力薄,难以胜任,但仍欲踊跃一试,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重视讨论而已。  相似文献   

6.
为挽救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危机,柏拉图构思一理想的国家.他指出,这一理想的国家应当由三部分人组成:治国者、辅助者(军人、武士)和工农业生产者,并认为这三部分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互助合作,和谐相处,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可以保持社会.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他提出冶国者认识“善”的理念、掌  相似文献   

7.
古典时代希腊城邦经济、政治的实际状况及其总体发展趋势表明,希腊城邦在公元前4世纪不具备向高一级国家组织过渡的历史条件,不存在将逐步为专制主义的奴隶制帝国所取代的历史趋势;马其顿征服希腊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开始,前者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并大大超过同期的希腊诸邦。奴隶制城邦必将为奴隶制霸国或进而为专制主义的奴隶制帝国所取代,这是古代世界国家发展的逻辑的必要性,不是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的诞生─—古代社会的城邦和王国时代─—古代社会的帝国时代是世界上古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继原始社会后的社会形态不是奴隶社会,而是古代社会。奴隶制国家仅占上古社会的一部分,多数国家属于非奴隶制范畴。“帝国”的概念不是专指专制主义国家,而是泛指超过自然地理和民族界限的大国。应突破传统的编撰世界上古史的模式,以新的视角编撰世界上古史。  相似文献   

9.
<正> 马克思对学习外语的重大作用和政治意义曾概括为一句名言:“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实践的。在他的整个战斗生活中,他学习并掌握了近二十种外国语言。他精通欧洲主要国家的语言,并能阅读欧洲一些国家的文学。他能用法文和英文写文章,其热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法国人或英国人比美。他给《纽约每日论坛报》写的文章用的是地道的英文;他用来回答蒲鲁东的《哲学的贫困》,用的是地道的法文;在国际会议上,他还能用西班牙语自由、流利的交谈。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原姓乌里杨诺夫,“列宁”是他当年为了做革命秘密工作时的需要而常用的一个假名。列宁在长期从事革命工作的斗争年代里,曾使用过上百个假名和笔名。所有这些假名也好,笔名也好,我们在《列宁全集》和《列宁文稿》等一系列光辉著作中都可以见到,特别是列宁在国外期间,为了不致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曾用过英文、德文和法文等几十个假名和笔名。在家里大家都称列宁为沃洛佳。  相似文献   

11.
“思潮”一词近年来使用频率很高。英文中一般用“trend”表示,意为流行的思想趋势;也有用“thoughts”表示,意为多种思想体系或多种思想的综合体;也有用“current”表示,意为类似于流水、气流一样的思想潮流和舆论趋势;有些英文作家还用“thought going to”表示,意为即将到来的思想。从英文表示“思潮”的不同词来看,“思潮”包含着十分丰富和生动的内容,是一种思想趋势或倾向。通常,人们对社会思潮也  相似文献   

12.
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军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城邦的兴衰密切相关的。以重装步兵为主体的公民兵制度随着奴隶制城邦的产生而初步形成。这种军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邦的土地所有制。古典时代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私有制经济的扩大,城邦的经济基础日渐削弱以至瓦解,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和改进军事制度。雇佣兵制度的出现并逐步取代公民兵制度,乃是希腊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城邦”是个外来语,一般是指古代的城市国家,这是史学家所公认的。但是,对于“城邦”涵义的理解,主要是指国土规模还是一种政体形式,或者兼而有之;世界各国是否都经历了城邦阶段等问题,却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作老认为“城邦”与国家政体没有必然的联系,城邦是指小国寡民的城市国冢形式。本文试从城市、国家、城邦之间的关系,略叙一管之见,以求同仁指正。一、国家随同城帘的形成而确立  相似文献   

14.
一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奴隶社会中,由于各个国家具体历史条件的差异,奴隶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组织国家政权机构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列宁说:“在奴隶占有制时期,在当时最先进、最文明、最开化的国家内,例如在完全建立于奴隶制之上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国家形式,那时已经有君主制和共和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区别。”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在其早期基本上都是奉行贵族共和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在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氏  相似文献   

15.
债务奴隶制又称债务奴役制,是剥削因无力偿还借贷而被迫沦为奴隶的劳动者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产生于原始公社解体后的奴隶社会初期,影响着整个奴隶制城邦(又称城市国家)的发展进程,在奴隶制经济发展和政治斗争中产生过重大作用。奴隶社会灭亡后,还以变化了的形式不同程度地残存于以后的阶级社会中。本文仅从奴隶社会商品生产发展中探讨债务奴隶制的产生、废除及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的《理想国》被认为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为了挽救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危机,柏拉图提出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他提出治国者掌握治国的最高知识---“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在《理想国》第六、第七卷中得到了具体的阐述,柏拉图将太阳比喻为最高的“善”,太阳是世界万物的光明之源,从而“善”的理念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也是人类认识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境界。在“善的理念”的指引之下,公民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从而为建立一个“正义城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7-6世纪的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兴起,古典的民主制度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得以形成,它将古希腊文化推上了世界文化的巅峰。女诗人萨福率真明朗、优雅动人的诗歌正是这一自由时代的回声。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世界不存在“工商业城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世界不存在“工商业城邦”徐松岩“工商业城邦”,顾名思义,是指古代城邦中以工商业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或其公民多以从事工商业为生的城邦。长期以来,一种在学术界相当流行的观点是:古代欧洲的某些城邦是、或至少一度是“工商业城邦”。在古代早期国家的比较研...  相似文献   

19.
胡涛 《华人时刊》2009,(9):34-36
在北京市朝阳区现代城西门旁边,有一家名叫JENNY LU'S SHOP的蔬菜超市。虽说这里销售的都是蔬菜,可进进出出的顾客绝大部分都是高鼻梁、蓝眼睛的老外,让人十分好奇。走进超市仔细一看,发现这里的蔬菜品种齐全,摆放讲究,而且每种蔬菜标的说明都是外文:英文、韩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一个中国字儿都没有。就连超市  相似文献   

20.
一八八七年七月,在波兰华沙,出版了一本用俄文注释的奇怪读物,封面标题是Esperanto 博士:国际语·序言及读本(俄国人用),下面还附有一个口号——“想使一个语言成为世界语,仅仅那样叫它是不够的”。不久,用波兰文、法文和德文注释的该书也陆续出版,这就是“世界语第一书”——一种新的语言诞生了。几个月后,作者——一位年青的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收到了国内外大批支持这一新生语言的回信,有的甚至马上使用这刚刚诞生的语言回信,人们接受这一语言之快,出乎柴门霍夫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