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对于这句话的翻译,不少人把“为师”译为“做老师”或者“当老师”。如:“复习了旧知识,又领悟了新知识,凭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6月第3版)。又如:“温习过去的知识,就可以知道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初中文言文学习旨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2月)。再如:“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知道新的道理,这种人可以让他做老师了”(《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上册,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87年12月第2版)。上述译法,均把“为师”译作“做老师”或者“当老师”,都是不够准确的。  相似文献   

2.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人之言,充分说明了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课堂提问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思源于疑!”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工作者,就要促使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阿多诺《美学理论》“并非一个理论的圆圈,而是一种思索的过程”[。1]这同样适用于徐岱教授《美学新概念——21世纪的人文思考》。该书在揭示美之奥秘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思”的魅力。其实,“美”与“思”从来就没分开过。“美丽的风景之所以使人感动,不是由于它给人或多或少的舒适的感觉,而是由于它引起的思想。[”2]《美学新概念》的“美之思”不仅以重建现代美学为己任,还担负起重振人文学科的历史使命!《美学新概念》纵横驰骋于美学领地的同时,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通过对美学问题的具体论述澄清了人文思想的某些困惑。这主…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创立保皇会,力主勤王,继续鼓吹维新变祛.1904年起,康有为游历了欧洲十一国,随后写下了《物质数国论》等著作,认为:“中国数千年之文明实冠大地,然偏重于道德、哲学”[1],但如果“以一国之强弱论焉,以中国之地位,为救急之方药,同中国之病弱非有他也,在不知讲物质之学而已”[2],提出了“有物质学者生,无物质学者死”,[3]的观点,大倡物质之学.本文试对康有为的“物质之学“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一、反有为“物质之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康有为的“物质之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欧…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和谐发展的主渠道。在政治课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师说》是一篇传统课文,参考资料对它的阐释众说纷纭.一种说,《师说》的论点全在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全文都是围绕“从师”的必要性展开的(见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学语文课文研究信息集》),其实,看过第一段就发现这种说法讲不通。第二句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方面是说教师的职责、作用;一方面也是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说,“人非生而知之者,熟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言意人人都要从师解惑。可见,这几句都围绕着“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但是,后几句说的又是一个中…  相似文献   

7.
究竟中西人本管理的源流与要义何在世纪之初的人本管理将走向何处下面对此作些探讨。一、从“天命”到“人本”:中国传统人本管理思想在中国,“以人为本”的提法最早见于《管子》,“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1]。在此,“以人为本”中的“人”就是齐国的百姓,即“民”,是被统治的广大人民,管仲把民分为四类,“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2]。由此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特征显著:第一,民本思想中的“民”指的是被统治的民众,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同时也具有明显的阶级烙印。农业社会,民虽受重视,但只能处在被支配、被统治的地位。“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3]。第二,由于“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4]。“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5]。因此诸子百家的“重民”言论也都是从如何管理。支配好民众这个角度来论述的、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6]“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7]...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 ,已发未发问题又被称为“中和”问题 ,朱熹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曾经历过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的重要变化。在旧说中 ,朱熹主“心为已发 ,性为未发” ,在新说中 ,朱熹主“心贯乎已发未发”。相应地 ,在修养方法上 ,朱熹也一改旧说的“先察识后涵养”而为新说的“涵养于未发 ,察识于已发”。正是在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这一思想演变过程中 ,朱熹确立了自己的问学宗旨  相似文献   

9.
作为哲学范畴的“扬弃”,目前国内若干哲学教科书为之所作的质的规定,就是“对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这个规定,现在似乎已经成为公论了。但是,“扬弃”是仅适用于旧事物,还是既适用于旧事物,又适用手新事物?是仅在旧事物的根本质变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还是既在旧事物的根本质变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又在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一、真实的教学经历带来“真”的启示 【案例一】“妙语连珠”.语出童真心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 (听说要玩游戏,孩子们立刻高兴起来。无不欢呼雀跃)  相似文献   

11.
孔子“好古”思想小议陈科华一“老彭”与“信古”《论语·述而》中载,“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所谓“老彭”者,旧说为“商贤大夫”。后人对此有歧议①。其实,“老彭”其为人也,是不是“商贤大夫”,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师范教育现代化,除了设备、手段等“硬件”需要现代化外,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积习难改,破除旧的习惯有时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的古训。师范学校的教师是否也是只“传道、授业、解惑”就行了呢?由于师范学校培养的是未来幼教、普教的教师,他们更需要获得的是未来的教学能力。因此,在校三年期间,教师一定要注重他们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先生”教学法就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小先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所谓“小先生”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许多专家、著名的特级教师都成功地创造了不少教改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寓知识于兴趣之中消化,在理解之中深化,在深化之后升华,实现由兴趣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这一问题,涉及者却较少一笔者认为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满足和快乐,即政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兴趣是人门的向导,心理偷说是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4.
“走进生活”是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也是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脱离生活实际的弊端,更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的现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我们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面对实际的教学内容,应引起我们深思的是:谁走进生活?走进谁的生活?如何走进生活?如果这些问题不认真思考,就有可能使走进生活流于形式,从而造成教学过程的不和谐。如何使走进生活的教育理念,成为创设教学情境、构建知识生成的有效武器?笔者认为“走进生活”的寓意有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生活事例(现象)抽象出知识,或进入学习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作文命题]请以“生活给我智慧”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解题指津]1.生活给我智慧:生活,指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时代和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使现代人类正处在一个“走出产业行业而进入思想行业,充满文山书海的印刷世界里,处于“写”的包围和挟裹之中.“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1].因为“科学的语言是文章”[2].科学作为人们对客观存在即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一种正确系统的解释,要把这种“解释”公诸于世,为社会所知,从而转化为社会知识的组成部分,转化为生产力,这就需要论证,就需要讲清道理,就需要借助文章准确地迅速公布出去.前苏联情报学专家A·H米哈依诺夫指出:“在种学文献中发表…  相似文献   

17.
一、更新教育观念,突出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的精神和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方法”。正是在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人人能懂,处处有用的,这是通性通法,学生掌握了它,也就掌握了学习数学的万能钥匙。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要突破传统教材知识系统刻板,对能力要求不明确这旧的模式,转变教学任务观,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沿着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条主线把力气花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上,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明确规定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不等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我要用心去读懂他们,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教每一个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愉快地成长.履行着“用心去爱,用爱去教”的誓言。可是.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昧浓,为师方知为师难。用爱去教.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9.
“双生子”佯谬起自于狭义相对论,如果能在狭义相对论框架中得以解释,这对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和教学都十分有利.但对此有很多反对和质疑存在,其中不乏“致命”的抨击.本文作者通过对各种质疑狭义相对论解释的文献阅读后发现,“启程”与“折返”瞬间都存在运动时钟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如果注意到“折返”瞬间的减速与加速两个过程的对称性,那么广义相对论效应可以抵消,最具价值的质疑(文献[5])可能得以化解,使“佯谬”只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中得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会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全体中外代表时说:“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思想,为我们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科学论断,是建立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及对现实科学分析基础之上而得出的.一、科学依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印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趋向的总体概括,内涵丰富、完整.这个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