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卓贻  唐珍 《老年人》2003,(10):23-23
平江县虹桥镇天岳关村二组有位叫熊酱凤的老人,老人生于1890年12月24日,现年113岁。别看她年龄这么大,除了耳朵有点背,平时鼻子有点发炎外,身体没有其这毛病。她饮食起居正常,一日三餐每餐能吃一碗多饭,饭后能拄着扔棍在房内外、地坪里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2004年10月,我的邻居张风兰老人辞世了。可她没想到,因为她的两份遗嘱,她的子女们相互间打起了官司。张风兰老人生前育有5个子女。几年前,她的老伴去世后,她就一直和女儿赵晓风生活。2003年5月,儿子赵伟将老人接到自己家居住,老人在赵伟  相似文献   

3.
在我对面的楼上,居住着一个老人。每天早上上班,都可以看到她一个人在楼前的草坪上散步。据说老人已经八十岁了,一头银丝、满面沧桑。她的腰有些佝偻,走起路来总是颤巍巍的。知情的人都说,这是一个可敬的人。大约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个男人。像很多人一样,她生活幸福(虽然日子很清苦),给这个男人生儿育女。那段时间里,一家人男耕女织,保持着旧中国的生活方式,倒也其乐融融。好景不长。一九四七年的某一天,她的男人在赶集买东西的路上被国民党的部队抓了壮丁,与很多人一样被驱赶到了战场上。不久以后就没有了丈夫的消息--当时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留我们吃饭。在饭桌上,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女教师30多岁,很文静,有些腼腆,一说话就有点脸红。对她,我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席间,众人不断称赞她,问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能坚守在山村,是怎样做到的。她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偏僻山村教书,是受了《凤  相似文献   

5.
正裕 《老年人》2014,(10):34-35
正2002年,江苏淮安市一位九旬老媪租下当地一个环卫工人家庭的一间空房栖身。环卫工夫妻女的叫张海琴,男的名唐玉宝。两年后,孤苦伶仃的老媪再也掏不起房租,善良的环卫工夫妇非但没有为难她,反而赡养老人安度晚年。其间,他们3次搬家,夫妇俩始终把老人带在身边;老人生病住院,他们又举债为她治病……老人名叫汪梁氏,早年与丈夫结婚后没有生育儿女。2003年2月,汪梁氏的老伴因病去世,因为欠下了不少医药费,老人只好卖掉唯一栖身的房子还债。时年91岁的汪梁氏,无依无靠,只得租间房子居住。经人介绍,她结识了张海琴一家。汪梁氏顺利租到张海  相似文献   

6.
流沙  海霞 《现代交际》2008,(5):17-17
海琳·罗阿特是法国卢尔谷镇一位居民,多年前从法国巴黎搬来居住,一直过着无人照顾的生活。罗阿特在小镇生活的那几年,病体缠身,痛苦不堪。但是,这座并不大的小镇上,没有人走进过她的房间,也没有人问过她需要什么帮助。即使她步履蹒跚地走过身边,他们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但是,小镇上的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老人去世后,立下了  相似文献   

7.
吾之 《老年世界》2011,(3):38-38
“104岁的李孟珠老太太,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兴凯路。老人看上去好像只有80岁,根本就不像104岁的老人。花白的头发虽然稀疏,但梳理整齐。老人听力很好,口齿清楚,思维清晰。女儿说,老人除眼花外,没有其他毛病,生活完全能自理。问老人有什么长寿经验时,老人只是嘿嘿一笑。她的女儿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8.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西洲办事处二队有一位出了名的女寿星,名叫林丢凤。老人出生于安化县唐家溪,1972年移民到西湖农场,现寄住在堂侄程桂生家。历经人生百般磨难,如今已102岁的林丢凤,身子骨依然硬朗,全身关节灵活自如,耳不聋,眼不花,洗碗、扫地、洗衣等家务活都能干。尤其让人称奇的是,她还能穿针引线做针线活。(一)笔者来到林丢凤的居住地,她的堂侄程桂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老程一边搬凳子一边介绍说:“林婶可是个大好人。她待人和蔼可亲,一副慈善心肠,从不生气,成天笑哈哈的。”听说有人来访,老寿星林丢凤从里屋走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长沙市的黄贵荣老人去年度过102岁的大寿,精神爽着呢。我们去采访她,刚一进门,老人就迈着小脚张罗茶水,还端出一盘水果招待我们。黄贵荣的老家在四川成都,婚后与老倌子开了个杂货店,卖些盐米酱醋,更多的是卖布,卖自家织的土布。黄贵荣做事手脚麻利,年轻时织得一手好布,织布的梭子在她手里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一匹布不几天就织好了。她织的布,布面又紧又密,做成衣服,几年都穿不坏,所以生意不错。现在没得布织了,但她还是喜欢缝缝补补,织织毛衣。她年过百岁,眼不花,手脚灵,头脑清晰,与她多年的织布生活不无关系。问起饮食,老人说:她家过去…  相似文献   

10.
文华 《老年世界》2010,(5):30-30
孙凤琴老人,1933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5岁时参加革命,199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乡企局局长的岗位上离职休养。离休后的孙凤琴老人身体健康、生活无忧。在她身上没有一丝暮年黄昏的影子,依然满面春风,一片夕阳红。知情的人看出了她慈祥的目光中闪现着一个宏伟的目标,智慧的大脑中正在勾勒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相似文献   

11.
藏族老人吾金措毛做梦也没有料到,她会在68岁经历这场7.1级的玉树大地震,并且在废墟中被困了123个小时后,被成功救援。老人获救后生命体征平稳,但锁骨被门板压断,被送往西宁的青海藏族医院救治。更令她没有想到的是,4月19日11时,当她被抬进医院之后,总有两个汉族姑娘日夜照料她:给她洗脸、洗脚、洗头、剪指甲、  相似文献   

12.
毛满妹,1900年农历六月初四生于湖南省江华县水口镇德贵村。8岁那年,她离开娘家做童养媳。与丈夫成亲后,共生育9胎,如今有两女一子健在。她一生坎坷,中年丧夫后,独自一人挑起家庭养老抚少的重担,靠着一手做豆腐的绝活渡过了重重难关。她为人很要强,性格开朗,是个乐天派。生活中,她有三爱:一爱唱歌。虽然家境贫困,但能笑对人生,乐观处世。她唱山歌在当地很有名气,每逢山歌比赛必然参加,唱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声和笑语。二爱卫生。她对居住环境特别讲究,室内要空气流通,整洁明亮,衣服被盖要干干净净。三爱吃肉,如今每餐还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有4000万老人,低收入者占了一大半,他们每月五六百元退休金不敢奢望去享受敬老院的服务。因而,有专家断言,中国的养老重头还在家庭。然而,家庭近年出现了“动摇”,儿女们下岗、退休、自顾不暇,难以“反哺”,于是渴求社会养老。老年人在期盼—— 96岁的钱彩云老人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没有一分钱退休金,4个儿女中两个去世、两个退休,年龄都在70岁左右无力照料她,如今她竟然住进了居委会办的托老所。靠着儿女从退休金中拿出的400多元,加上政府的救济金和托老所的减免,她生活有保障,起  相似文献   

14.
顺着弯弯的山路,我们来到了娄底市娄星区万宝村井冲组傅菊英老人的家。这是一栋很有些年头的土砖房,墙壁斑驳,陈设简陋,但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说起傅菊英的孝顺,邻居们莫不夸赞。她 18岁嫁到万宝村,做了整整 50年的孝顺媳妇,先是赡养丈夫的养父母,后又照料丈夫的亲生父母。尽管日子过得艰难,但她没有半句怨言,总是尽心尽力。   走进傅菊英的堂屋,她指着正墙上挂着的一位老人的遗像说,那是她的婆婆王买秀。王买秀生有 5个儿女,早年家境贫寒,二儿子刘翠生 6岁时就过继给了叔父。 1950年,傅菊英与刘翠生结为…  相似文献   

15.
宅女改造计     
正重庆姑娘陈书颖是个不折不扣的宅女,在与帅气的外卖小哥相爱后,对方誓要把她从不健康的宅生活中解救出来……可已经宅了许多年的陈书颖,真的能摆脱以往的生活,勇敢地走在阳光底下吗?天上掉下个"跑哥哥"现年27岁的陈书颖,是个地地道道的重庆妹子,大学读的是动画设计。大二那年她有了一台自己的电脑后,便整日埋头于动画片、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你好!我居住的院子是个大杂院,里面有好几户人家,其中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孤身一人.他不是没有子女,但他的儿子不和他住在一起(不住我们院),而且根本不来看望老人,更不用说照顾了.老大爷自己有退休金,日常生活都是院子里的邻居们帮助照料,生病也是大伙儿帮着送医院.虽然大家自发、自愿地帮助这位老大爷,但他毕竟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大家都很担心他今后的生活.所以我想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是否可以到法院告他的儿子,让他把老人接过去一起生活,二是如何为老人办理进敬老院的手续.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陈仓区虢镇地区的城镇人口中,走访调查了比较熟悉的10户空巢家庭老人。他(她)们当中无配偶者5人,离退休人员9人,病故干部遗属1人。从居住情况看,共有空巢老人15人,其中单身独居的5户,夫妻共同居住生活的5户。从年龄段来看,年龄在65岁以上2人,70岁以上12人,80岁以上1人;从性别上分,男性13人,女性2人。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12日,第一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发表。该书称,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2020年可能达到4亿。专家预测,今后中国老年人口将长期居世界首位。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这一问题再次迫切起来,一些年轻人甚至都早早为养老做起了打算。目前,在家庭中养老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独居老人,即由于丧偶或单身而一个人独自居住的老人,对于独居老人来说,他们面临的困难有两个:一是生活贫困,尤其是农村老人经济问题更突出;二是安全问题,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胁;第二是“空巢”老人,即不和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对“空巢”老人来说是更大的伤害;第三是生活在“1 2 4”家庭中的老人,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整个家庭的不堪重负是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导刊》2011,(31):51-51
“编外保姆”是社区老人们对高彩芬的昵称。 今年66岁的高彩芬曾是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副校长,退休后居住在顺义区双丰街道马坡花园第一社区。自退休以来,她利用自己会理发的好手艺,坚持为社区老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义务理发,被老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贴心的“编外保姆”。  相似文献   

20.
正苏凤亭个子不高,身材匀称,如果不穿运动服,走在大街上,很难引人注目。仔细瞧,他双眼炯炯有神,腰板挺直,走起路来脚下生风,没有老态龙钟,怎么看也不像是82岁高龄的老人。谁能想到,这个英姿勃发的老人曾经是个老病号,先后患有胃病、肺结核、失眠症、心律不齐,而且,在2002年做了肝癌切除手术。面对许多"取经者"的询问,他道出自己的健康长寿经验——跑步。一跑就是三十年苏凤亭是1946年参军的老干部,他的跑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