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4,(2):40-40
质疑:我曾看过《陈毅诗词选集》,《六国之行》第一首中的第六句是“山栽万仞葱”。而《毛泽东诗词集》所载《致陈毅》的信中,用的是“山裁万仞葱”。我认为此处宜“栽”不宜“裁”,可《老年人》杂志仍照“裁”不误,似有以讹传讹之嫌。娄底市读者罗宇华回音:本刊2003年第10期刊载了《毛泽东谈诗》的短文,文章转引了毛泽东修改后的《西行》一诗:“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经查阅毛泽东《致陈毅》信的手迹影印件,手迹上的那个“裁”字清清楚楚,不容置疑。至于陈毅夫人…  相似文献   

2.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年满花甲了。回首平生,我写过这样一首诗:“春秋花甲意痴痴,回首平生是此时。人际后先无宿敌,吟坛老少有相知。燕山土沃花开早,太岳霜轻叶落迟。六十还介。十六过,一根白发一行诗。我是从50年代开始写诗的,总感到自己的肩头上有沉重的社会责任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因而总想为社会为人生留下一点什么。可时下有一股风,说诗不屑于表现自我以外的客观世界,更不能歌功颂德,谁在作品里写了“党”、“人民”、“革命”这样的词,谁就是搞“假大空”。我是不管这些的,过去不迎合、不媚俗,如今年纪大了依旧以我…  相似文献   

3.
刘德醇 《老年人》2005,(3):15-15
冯玉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一辈子都把自己的生日当作“母难日”纪念。这天,他不见客,不吃饭,更不参加外面的应酬活动。后来上了年纪,不吃饭受不了,他才改为晚上吃一餐。他写过一首《十月怀胎诗》,请人刻在石碑上,立于母亲墓前。这首《十月怀胎诗》是这样写的:“娘怀儿一个月不  相似文献   

4.
王凯 《老年世界》2009,(2):12-12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舞文弄墨,他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将军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5.
徐雉是第一个把毛泽东写进小说的作家。1929年,青年作家徐雉完成小说《嫌疑》,说的是主人公因写了一篇《毛泽东的名片》的文章而受到嫌疑和迫害。小说从侧面穿插写了北伐军驻扎南昌时,毛泽东来到第六军政治部探望林伯渠的轶事。由于作者有着在第六军政治部工作的经历,故小说将毛泽东与主人公对话时的音容笑貌写得颇为传神。最早写诗赞颂毛泽东的是柳亚子。毛泽东1929年在福建红四军工作,柳亚子在上海听到毛泽东遭到不幸的流传后,写了一首怀念诗:“神烈峰头墓草青,湖南赤领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神烈峰即南京紫金山,孙中…  相似文献   

6.
于沙 《老年人》2004,(9):47-47
写诗不是诗人的专利。许多人不以诗名世,却能写得一手好诗。作家鲁迅、老舍、朱自清、沈从文是这样,画家齐白石、黄永玉是这样,音乐家贺绿汀、吕远、王立平是这样,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也是这样。我曾问:不知袁隆平会不会写诗?诗是一门最富感情、最富想象、最富浪漫色彩的艺术。作为科学实验者,如果不是最富感情、最富想象、最富浪漫色彩,恐怕也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顶点。袁隆平誉称“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科学实验达到如此惊人的高度,我料定他是一位具有诗人灵性的人。但我没有听说过他爱写诗,更没有见过他写的诗。今年“五一”长假,我在家里…  相似文献   

7.
张鹄 《老年人》2003,(10):43-44
时下有的诗没有诗味,或诗味不足,我以为症结在于缺乏意境。缺乏意境就不是诗,至少不是好诗。什么是意境?诗歌理论家李元洛在《诗美学》中作过概括:“所谓意境,即诗人主观的美好之‘意’和现实生活鲜明之‘境’在艺术形象中的水乳交融、辩证统一。”是的,意境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美学概念,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诗美的最高体现。诗歌一旦具有意境,就会有诗味、诗情、诗意、诗魂,使人“骤读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具有无穷的美感力量。例如元祯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些40岁左右的男人——"爱无能"。他们爱过,被爱情打败过,游戏人生过,到了收获爱情果实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爱的能力。一切都厌了、烦了,只剩下责任和义务……诗人赵丽华有首诗写得挺好,那首诗好在开头两句——当我不写爱情诗的时候,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按照这首诗的逻辑来看,当男人不再开口谈爱情的时候,他  相似文献   

9.
老韦子 《老年世界》2014,(23):45-45
陶渊明的《饮酒》确实如王国维所说,已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蔡宽夫《诗话》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其闲远自得之意,自若超然之外。而诗境之所以超远、缥缈、空灵,达到无我无物之境界。而陶渊明所追求的这种忘忧忘俗的境界,又常常于醉酒中获得,此诗中“采菊”即暗含一个酒字,况其诗本自出于《饮酒》诗大题下,诗全写酒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吴一真是我同窗好友中柱的母亲,今年已满84岁。前不久,中柱捎来他母亲给我的一封信,信中说:“近年来把我自身经历之事,缀成俚语,不敢言诗,朋友劝我编成小集,定名《风雨人生》,特向各位方家乞诗一首,以助敝作增辉焕彩。”我的心被这位老妈妈不懈的精神追求所打动,择日造访了这位可敬的老人。吴一真老人家住新化县田坪镇星光村。耄耋之年的她虽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言谈思路也十分清晰。落座不久,老人便从屋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递到我面前,说:“中柱说你为我出集子的事而来,我从自己写的500多首诗中选了300余首,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家茶座》2008,(3):157-158
万维新闻网最近刊载马悲鸣的同题文章说,周作人1949年有一首诗作:“儒冠一着误生平,多谢杨生示做情。若使逃儒还入墨,此中歧路本分明。”(《老虎桥杂诗·忠舍杂诗》)此诗写得很直白,不难看懂,一般人也不大注意。但如果知道些先秦诸子之辩者,能从中获得些有用的信息。此诗中第一句“儒冠一着误生平”应该是自指,我周作人人了儒家而误平生。“多谢杨生示做情”,此杨生就是周作人此诗所赠之人。  相似文献   

12.
张祉浩 《当代老年》2013,(11):51-51
从前有位私塾先生要学童们做一首诗,要求诗里写100只麻雀,但不能出现“白”字。学童们想了很久,都写不出来。过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3.
浪漫之旅     
我也穿牛仔裤,但却没有名牌意识,常常是在服装街试上一条,觉得合适就买下来。一天,接到一位朋友的电话。那天正是我的生日,四十岁生日。以前写过一篇名为《女人四十去流浪》的文章,朋友就说要送我一件礼物,跟流浪有关。电话那头朋友已在读一首诗,那诗句出自一位名女人之口,大概意思是说她的门R总挂着一件牛仔裙,看见那裙子,就会令人顿生流浪之浪漫。朋友送我的正是一条适合流浪的牛仔裙。那是一件连衣裙,穿在我身上很合适。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我突然有了种年轻、活力的快乐。流浪的文章写完了也就过去了,可为了这套牛仔裙,我…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我的一生都是传奇:打过仗,唱过歌儿,画过画儿,写过字……尤其是写字,我写字“写”出了“中国人民银行”,写得最辉煌的字要算是开国大典上毛主席胸前佩戴的缎带名牌了。但81岁的我,仍然会时时想起,写字写得——  相似文献   

15.
关邑 《老年人》2013,(4):51-51
胡适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写过一首诗:“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岁,我活百五十。”胡适的诗脱胎于明代的徐文长,徐诗云:“无事此游戏,一日当三日;我活七十岁,便是二百一。”徐文长的诗又源自宋代的苏东坡,苏诗云:“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人活七十岁,我活百四十。”  相似文献   

16.
人生随笔     
《老年人》1999,(5)
常说文学是人学。说到底,文学就是人生学。远离人生,也就远离了人,远离了文学。文学的最大功能,就是冶人情愫,启人心智,有利于塑造美好的人生。诗不例外。只有具备了浓郁的人生真味的诗,才能动人心旌,助人向上。这个认识,对我来说,是经过了困厄的磨砺之后,才渐渐形成的。认识形成了,写人生的诗便多起来。二行一首的,有:“人生的最大痛苦/是他没有痛苦过”;“人生的陷阱/往往是他自己亲手掘成的”;“人生是一部大书,脚印是文字/写出来了,便无法修改”。看得出,这是经历过痛苦,对痛苦的价值有了全新的审视之后,才能写…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85年离休,以前对古典诗词的写作可谓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2000年下半年,我进入长沙市老干部大学诗词班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写格律诗。迄今两年,已创作律诗25首,绝句23首,古诗3首,填词8首,作曲8首,撰联30幅,其中一些作品先后公开发表。在长沙市2001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征诗征文活动中,我的作品被评为二等奖,参加全国休闲杯诗赛也获得优胜奖。我在古典诗词写作方面的点滴进步,证明了一条真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回顾总结习诗的收获,我想无非是“昨日之积淀”加“今日之奋发”的结果。“昨日之积淀…  相似文献   

18.
外行有外行的好处。思想可以活一点,解放一点。启劝说:“我从前文笔很苦涩,总不敢写,一位老先生说,你有什么,你就赶快写,写多了,自然就行啦!我就这么愣写,越写越多,手就左右逢源了,思路也活泼了,这样下笔不停止……这样我这外行反倒得到益处,不受各种框框的束缚。你问我是哪一门子的,我也说不上来,我乱七八糟的什么都学,没有框框对我是好事。再就是不要套进圈子里去。别听人家的那套,现成的那一套说法,很多是靠不住的。你学一个东西.说书上是这么说的。我就不能怀疑,老师说的我就不能怀疑,就得像老师说的那样做……这是很危险的,得自己真正地好好想一想,不行,干脆就不听那一套。我怎么弄好,我就怎么试一试,这是我的习惯。做学问也是这样。有许多人说,这事就得那样,这是某些大师说的。某是名家,就不能怀疑吗?我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9.
何立波 《老年人》2015,(5):39-41
写于甘肃岷县旋窝村的《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创作的《七律·长征》,是他最重要的长征诗词之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及地点,长期以来说法不一。大多数毛泽东诗词版本上都说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  相似文献   

20.
南振中 《公关世界》2009,(12):58-58
母亲张秀芳一生操劳,熬出了个“四世同堂”。在母亲90岁生日前夕,全家人商量要献给母亲一首歌,我负责提供歌词,我的喜欢音乐的弟弟谱曲。我从来没有写过诗,更不知道歌词该怎么写,脑海里只有勤劳、宽容、善良的母亲的影子。6月17日凌晨3时,睡梦中忽有所悟,从心底流出了几段“大白话”。我披衣而起,赶紧把这些话敲进电脑。于是,就有了这首《妈就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