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称赞他“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周恩来称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更是称他为“当今一圣人……”  相似文献   

2.
1949年 ,毛泽东提出禁止给党的领导干部祝寿。1953年8月 ,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 ,他再次向全党和高级干部郑重提出“六不”要求 ,其中第一条即为 :“不做寿 ,做寿不会使人长寿 ,主要是把工作做好。”1943年12月26日 ,毛泽东50岁生日 ,延安城内有人准备为毛泽东搞个庆典 ,但毛泽东严辞拒绝。1953年12月26日 ,毛泽东60寿辰。这是花甲之寿 ,毛泽东忘记了。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回忆 :那天 ,卫士们都认为该庆贺庆贺 ,可又怕毛泽东批评 ,商量来商量去 ,最后决定挑选6个鲜桃子放在一个大盘中蒸熟 ,表示“60大寿” ,…  相似文献   

3.
黄海 《当代老年》2011,(3):18-19
“中共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他德高望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位职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他与结发妻子熊立诚一生相爱,始终保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李老不老     
在今天这个集会上,我最想说的是四个字:李老不老。就年龄而言,李德复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李老,但我们从不这样称呼他。他在我们心目中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位总在第一线奋斗的战士。所谓李老不老,首先是心态不老。李德复先生七十多岁时,湖北经视频道给他拍过一个专题片,有几个镜头给我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一个是他冬天早上冲凉水澡。一个是在床上练倒立,他一个鹞子翻身,在床上站立起来。还有一个是七十岁开始学英语。前两年我见他同一个叫大卫的新西兰人在一起用英语愉快地交谈。我在四十岁时想学英语,觉得迟  相似文献   

5.
1949年 ,毛泽东提出禁止给党的领导干部祝寿。1953年8月 ,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 ,他再次向全党和高级干部郑重提出“六不”要求 ,其中第一条即为 :“不做寿 ,做寿不会使人长寿 ,主要是把工作做好。”1943年12月26日 ,毛泽东50岁生日 ,延安城内有人准备为毛泽东搞个庆典 ,但毛泽东严辞拒绝。1953年12月26日 ,毛泽东60寿辰。这是花甲之寿 ,毛泽东忘记了。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回忆 :那天 ,卫士们都认为该庆贺庆贺 ,可又怕毛泽东批评 ,商量来商量去 ,最后决定挑选6个鲜桃子放在一个大盘中蒸熟 ,表示“60大寿” ,算是献给老人家的特别寿桃 ;另外晚餐时 ,做了几道家常菜 :木耳炒肉、牛肉炖萝卜、苦瓜炒肉、油菜、雪里蕻、小辣椒、咸鱼。开饭了 ,卫士问毛泽东 :“今天是什么日子?”毛泽东诧异地反问 :“什么日子?”当弄明白是他的60寿辰时 ,马上严肃地说 :“中央已有决定 ,不能祝寿。你们为什么还为我祝寿啊?”李银桥只好解释 :“这是家常便饭 ,不过分。”1960年 ,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 ,全国城乡严重缺粮 ,很多地方发生了浮肿病 ,有些省份出现了非正常死亡。毛泽东心情沉重 ,忧心如焚。1...  相似文献   

6.
我第一天上柜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72岁了,存了33笔两万定期,让我给他做归并,我老师上洗手间了,我一顿冒冷汗,手忙脚乱忙了半天,啥也不会,我于是看着老人很无奈的说,不好意思啊,我不会,您稍等一会啊。老人看了我一眼,我挂着个实习生的牌子,很温和的说,姑娘你新来的啊,没关系,慢慢来,珍惜啊,  相似文献   

7.
陈英 《老年人》2004,(9):32-33
毛泽东尊敬老师徐特立的故事广为传颂,但他对徐特立的老师,即被他称作“祖师爷”的周震鳞老先生的敬重和关心,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日行一善     
刘燕敏 《老年人》2005,(6):37-37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7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上世纪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们家失去了一切。家人带着他逃亡到了美国的迈阿密,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他从15岁起就跟随父亲打工。每次出门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由于勤快、好学,且不取报酬,他很快得到老板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自己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一天,老板告诉他,给饭店供货的食品公司招收营销人员,假若他乐意的…  相似文献   

9.
里辉 《当代老年》2007,(8):33-33
1947年2月1日,是革命老人徐特立70大寿。当时,由于胡宗南进攻延安在即,中央机关大部分都已疏散,徐老也到了绥德。一天,一骑快马突然来到,请徐老回延安,中央要给他祝寿。他老人家立刻意识到此举的意义。他说:“这是政治寿!”便立即返回延安。中央领导同志均为徐老题词祝寿。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战士”;刘少奇的题词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1994,(8)
八十不做寿心惦五保户“八十大寿,该摆摆酒席了吧?”在湘潭县青山桥镇马栏坝村,几个老伙计碰上唐与谋老人,就劝开了。可老人摇着头硬是不答应。他早就告诉了儿女和一家亲戚:“坚决不做寿酒。”寿日这天,邻里乡亲果真发现,唐与谋老人的儿孙没有一个在家里张罗请客的...  相似文献   

11.
正1963年初,毛泽东向他的"英语教师"章含之说":我还欠了你父亲一笔债没还呢。"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女儿。接着,毛泽东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来历。原来,早在1920年,毛泽东为筹备党的成立、湖南革命运动以及一部分同志去欧洲勤工俭学,急需一笔数量较大的银款。当时在上海的毛泽东只好向老乡章士钊告急。章士钊当即在上海工商界名流中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毛泽东。随后,毛泽东将此笔巨款一部分给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志,一部分带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此后,毛泽东和章士钊一直没有中断联系。抗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投身革命后从未给自己办过寿宴,也禁止别人为他祝寿。1944年4月30日在延安的一次招待会上,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想到去年正是毛泽东50岁整寿,而延安各界无任何祝寿举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即赋诗为颂:“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黄龙痛饮炮千...  相似文献   

13.
资讯     
在校大学生公开举行婚礼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3岁的四年级男生陈某和武汉市一家公司24岁的女职员张某,6月15日在酒店举办婚宴,同学50多人前往祝贺。 据了解,这是第一例大学生公开举行婚礼。据报道,陈某说,他和张某是高中同学,两人已经恋爱将近6年。  相似文献   

14.
认识我的人都夸我有个好儿子,聪明、好学、自立、懂事。他们都说我有福气。儿子今年12岁,可他早已“长大成人”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把他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从他7岁上学开始,我就没说过“你应该怎么做、你必须怎么做……”而是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告诉爸爸为什么要那样做?……”我从来不让儿子觉得他在替我做什么,他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那是你自己的事记得那是5年前,儿子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考试考了双百,回家跟我说:“爸爸,我考双百,你给我什么奖励?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都给考双百的同学买许多好东西。”我告诉儿子:“大彬,爸爸…  相似文献   

15.
李标 《老年世界》2013,(2):16-16
岳父是山东人,在部队开过十几年的军车。走南闯北的他,性情耿直,特别善饮。当年和女友谈恋爱时,随着我们的感情不断升温,一天,女友对我说,我爸妈想见你呢!这就意味着,要我正式“上门”。第一次见准岳父,我心里发怵,不知该带什么礼品,在老人面前如何表现。女友莞尔一笑,.给我出主意道,投其所好嘛!你就带两瓶高档酒,最对他的心思。老人问啥你答啥,他们不喜欢做作的人。吃饭时,一定要陪爸把酒喝好。  相似文献   

16.
五岁的时候问过邻居家六岁的帅哥小虎,问他愿意不愿意娶我?愿意我就嫁给他。那时他手上有一个大大的红苹果,小虎说愿意。我嘻嘻地笑着说,那你把红苹果给我吃吧,他断然拒绝了我。我立刻生气了,去,离我远点,不和你玩了。那是我第一次想嫁,为了一只苹果,没有嫁出去。十五岁,正青涩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正在观赏一朵花,那朵花就是你的世界主题;如果你正阅读一本书,那么你的世界主题就是那本书。几年前,我辞掉公职开始着手自己开店准备做茶叶生意的时候,我特意去拜访一位远亲,他是经营茶叶生意几十年的一位睿智的老人,请他传授一些茶叶生意之道。老人沉思良久却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  相似文献   

18.
1956年仲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时,党中央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前往祝贺。陈毅同志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决定由他出任团长,国家民委主任汪锋为第一副团长。为了确保陈毅同志的安全,中央有关部门派出一个警卫班负责警卫工作,我是警卫战士之一。  相似文献   

19.
艺术大师齐白石的晚年生活──访齐白石的嫡孙齐金平先生戴铁珊白石老人辞世已有37个年头了。缅怀画坛一代宗师,我特地走访了他的嫡长孙齐金平先生。他向我讲述了白石老人晚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小菜、大米与烧饼齐白石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7岁就辍学帮助父亲干一...  相似文献   

20.
徐乾 《老年人》2006,(3):41-41
前不久,笔者采访了回湖南家乡过春节的徐乾老人。徐乾是徐特立的儿媳,1942年在延安与邓颖超相识。时隔半个多世纪,徐乾回忆起邓大姐的关怀,仍然记忆犹新,仿佛一切就在眼前——我是1942年在延安认识邓颖超大姐的,那时大家都称她小超大姐。她真诚朴实,待人随和,让人一见就觉得她是你的亲人。在延安,她的住地离我们的不远。其时,我在徐特立老人身边当秘书,大生产运动时在杨家岭机关生产合作社兼了一点工作。从徐老办公室到生产合作社,要经过邓大姐的住地,因而能经常碰到她。每次相见,她都关心地询问徐老的身体和生活怎么样,又问我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