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煎何太急     
一代枭雄曹操的长子曹丕与弟弟曹植有一段争夺帝位的传奇故事,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诗,曹植随口就道出一首流芳后世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的调子很低沉,却挟裹着愤怒、不平的情绪,同时也急切地希望手足兄弟能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曹子建纵有旷世奇才也终究是死,这应该说是历史的苍白和无奈。  相似文献   

2.
史志 《老年人》2013,(7):37-37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文学名篇,而对曹植为何写《洛神赋》,从来说法不一。有说是写他与曹丕皇后甄氏恋情的,有说写曹植自己哀怨的,有说是受宋玉《神女赋》影响专写女性美艳的。但总的说来,离不开甄氏。甄氏是一位出身豪门而命运悲苦的不幸女子。她是汉末中山无极(今河北无极县)人,父亲甄逸,曾任上蔡县令。甄逸  相似文献   

3.
《炎黄世界》2013,(6):58-59
如果要在美女群落中找出一个最是语焉不详的女人,人们很可能会选中甄妃。曹操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三人俱是如雷贯耳式的人物。父子3人同追甄妃,足见甄妃在那个动乱时世里是个很了不起的女人了。  相似文献   

4.
好的风景诗,一方面要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另一方面又须“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说,诗人要透过景物的逼真描绘,抒写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不光给读者以艺术的熏陶,还能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胡爱的《洞庭落日》就是这样一首好诗。“长鲸吞落日,浩气染群舸。火浣华容树,金嵌澧浦波。归帆腾梦出,宿鸟对天歌。迟暮生寒意,方思去日多。”“长鲸吞落日,浩气染群舸”,开头就不同凡响。以“长鲸”比喻洞庭,“浩气”借代霞光,避实就虚,运用形象思维,体现了诗的美学特质。这样的开头,既有气势,又富诗意,一开篇就为全诗定好了明丽壮阔的基调。…  相似文献   

5.
谢道韫是东晋的一位女诗人,她的诗写得相当老练,而且没有一点闺阁气息。“未若柳絮因风起”,她用柳絮比喻纷飞的鹅毛大雪,不仅确切、形象,而且别有情趣,谢道韫也因此而得到“咏絮才”之称。  相似文献   

6.
徐帆:拾起《一地鸡毛》之后文/伊夫当我们知道徐帆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她在和葛优搭档拍电影《大撒把》之际。那时她才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不久,形象的比喻是还未长翅膀的雏鸟。我们民族有句俗话:“有瓜就不愁长。”果然此言有理,没两年的功夫...  相似文献   

7.
张鹄 《老年人》2003,(10):43-44
时下有的诗没有诗味,或诗味不足,我以为症结在于缺乏意境。缺乏意境就不是诗,至少不是好诗。什么是意境?诗歌理论家李元洛在《诗美学》中作过概括:“所谓意境,即诗人主观的美好之‘意’和现实生活鲜明之‘境’在艺术形象中的水乳交融、辩证统一。”是的,意境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美学概念,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诗美的最高体现。诗歌一旦具有意境,就会有诗味、诗情、诗意、诗魂,使人“骤读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具有无穷的美感力量。例如元祯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  相似文献   

8.
诗由怨生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意思是说,大凡优秀传世之作,都是作者在困顿潦倒时所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不也正是受宫刑之辱而遗《史记》,留下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彪炳千秋吗?“诗由怨生”这一具有深刻美学价值的命题,在我国很早就被提出来了。孔子在《论语》中讲:“诗可以兴,…  相似文献   

9.
程崇良 《职业》2006,(1):37
“袋鼠”这个词对跳槽的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形象的 比喻。 前不久,笔者在一次采访中遇到了一位足以称得上传 奇的“袋鼠”。他工作15年跳槽14次的经历,绝对会让大 家感到惊讶。 这个“袋鼠”是京城著名的《三联生活周刊》杂志社 的主笔王先生。他很年轻,只有三十八岁,但他却戏称自  相似文献   

10.
廖名春  李佳喜 《国学学刊》2022,(3):22-28+138
《荀子·劝学》篇引《诗》“无恒安息”当读作“无极安息”,意为不要太贪图安逸。《不苟》篇等引《诗》“温温恭人”,当读作“温温恭仁”,意为温和恭谨体恤人。《仲尼》篇引《诗》“永言孝思”,当读作“永焉孝事”,意为孝事永远。《王制》篇引《诗》“文王康之”,“康”是光大之义,而非安定之义。  相似文献   

11.
谢贤良 《国学学刊》2023,(3):37-46+139
以“诗史”论杜诗,肇自晚唐孟启《本事诗》。《本事诗》取法于《左传》阐释传统和《诗经》大小序体例,强调“推见至隐”,具有寓主观褒贬于客观史事的倾向。考求孟启本义,“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并非对“诗史”创作时间、地点的严格限制,而是对杜甫生平的记叙。从结构上来看,《本事诗》的叙述并非“崇李抑杜”,反而以杜甫对李白生平的记叙,强调杜诗的纪实性。作为孟氏“诗史”说重要内涵的“推见至隐”,指杜诗效仿《春秋》书法,褒贬美恶,尊王攘夷。杜诗“诗史”概念与《春秋》有着紧密联系,绍续薪传自乃祖杜预,并影响了宋代“诗史”概念的建构。“推见至隐”是“诗史”说兼备抒情与叙事传统的一重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土地储备被经济学家形象地比喻为“土地银行”,是因为它具有和银行类似的经济调控能力和融资功能——《海南省土地储备整理暂行办法》己于2006年9月1日正式实施,业内人士称之为海南省最重要的土地政策之一,明确建立省级“上地银行”则是这份文件最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3.
天问子 《老年人》2008,(9):36-3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包含了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五百多年间我国北方的民间歌谣、士大夫作品,以及祭祀的颂辞。根据《史记》,孔子收集整理《古诗》,选取“可施于礼仪”的三百零五篇。《诗经》最初称作《诗》或《诗三百》,在战国晚期始称为“经”,并当作最权威的典籍被引用。所谓“子曰诗云”的“诗”指的就是《诗经》。  相似文献   

14.
诗酒杂谈     
浪波 《老人世界》2014,(1):40-41
诗酒结缘,形成中国特有的诗酒文化,说起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见诸文字记载,《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咏酒赞酒,如“君子有酒,嘉宾式宴以乐”(《小雅·南有嘉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小雅·楚茨》),  相似文献   

15.
一位著名作家,在一首小诗里把人生的三个时段作了形象的比喻:“少年是青草,在春风里快乐地歌唱;壮年是楠竹,冲霄凌云傲蓝天;老年是苍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从容、安详是老年人应有的精神境界。从容是一种成熟美、智慧美,安详是一种淡泊宁静。生命原似一条欢畅奔流的小溪,向往明天,向往未来。  相似文献   

16.
古诗比较     
(一)诗的实惠中国与阿拉伯古诗中,都有一类目的在于讨实惠的诗,所不同者,中国人讲究“学而优则仕”,多以诗求官;而阿拉伯诗人则多以诗为谋生手段,向权贵巨富索要财物.中国人以诗为进身之阶,其例甚多.唐人作官,于科举之外,还有两条捷径:一是上终南山,身巢云松,心系凤城,是所谓的假隐居(终南捷径一词由此而来);二是以诗干谒权贵,庶几得人之赏,以达天聪.检索古人诗箧,最妙的干谒诗当推唐代朱庆余的《近试呈张水部》(又名《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纯  相似文献   

17.
时下,我们在一些书报刊物上,经常会看到“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的名词,有的甚至在政府文件中也可看到这些名词。例如,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丁文、徐泰玲著的《当代中国家庭巨变》一书,就有“空巢家庭”的提法。书中并对这一名词作了如下解义:“‘空巢家庭’是以‘鸟儿飞去,巢儿空空’作比喻,意指子女长大成人之后,  相似文献   

18.
林乾 《老年世界》2010,(1):24-24
打油诗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诗体,它源于人名。相传唐代有个叫张打油的人,某日大雪过后,他诗兴大发,随口吟道:“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雪诗》,无一“雪”字,但刻画雪景贴切逼真,形象生动。此后,张打油还写了许多通俗易懂的诗,他的这种“打油诗”也逐渐被人们接受而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9.
达摩林密涌清流,百转千回唱自由。不畏崖冲出壑,豪情远接洞庭秋。讲评:咏物之作注重比兴寄意。作者扣住崖岭溪流冲破险阻、奔涌向前的景物特点下笔,将自己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情感寄寓其中,因而物我一体,既形象生动又寄意深远。古人论诗,强调“诗中有我”,即写景要为抒情服务。《达摩溪》一诗不仅做到了“诗中有我”,而且体现了新时代老年人奋发向上的精神,的确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咏物佳作。(刘古卓)达摩溪(七绝)@周景星 @刘古卓  相似文献   

20.
张鹄 《老年人》2004,(2):48-49
施补华认为一首五律40个字是“四十贤人”(《岘佣说诗》),“必须一气浑成,神完力足”。照此而推,一首七律何尝不是“五十六贤人”呢?诗的基本特色是凝炼,一字须顶十字百字,不可轻下一字,这样的诗才有“重量”。近读黄春辉先生的《偕台湾友人中秋踏月感赋》(载《老年人》2003年第8期),觉得该诗堪称凝炼之作。现抄于下:“浮海归来感旧游,苍茫紫塞暮云收。风回古道三千树,月上雄关第一楼。旅梦惊残长笛晚,乡情沉醉故园秋。金瓯何日冰轮满,浣尽乡思两岸愁。”首联“浮海归来感旧游”总起,“浮海归来”即指台湾友人,“感旧游”又扣住了第二句“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