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辑 《老年人》2005,(12):40-40
问:我儿子2002年在一次工伤事故中身亡,此后他原来的单位每月给我发抚恤金。听说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有规定,企业因工死亡职工的父母应按职工工资30%的比例领取抚恤金,而我领取的抚恤金却低于这个标准。请问我每月应领多少抚恤金?  相似文献   

2.
咨询热线     
《老年人》2005,(12)
企业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按什么标准发放?问:我儿子2002年在一次工伤事故中身亡,此后他原来的单位每月给我发抚恤金。听说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有规定,企业因工死亡职工的父母应按职工工资30%的比例领取抚恤金,而我领取的抚恤金却低于这个标准。请问我每月应领多少抚恤金?王月云答: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随后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对我省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作出了具体规定。对《条例》和《实施办法》施行前有关工伤待遇的处理,湖南省劳动和…  相似文献   

3.
近日,笔者从龙口市人社局获悉,龙口市企业离休死亡人员待遇标准有了大幅提高。日前,中组部、财政部、人社部下发《关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病故一次性抚恤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和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病故一次性抚恤金计发标准要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离休费确定,从2011年8月1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4.
正问:2010年10月我父亲立下一份遗嘱,说去世后房产由我弟弟一人继承。2011年1月父亲去世,但房产还没有过户到弟弟的名下,直到今年4月才到房产局办理了过户手续。今年2月,弟弟登记结婚。后来因夫妻感情不和,弟媳于6月初到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分割弟弟继承父亲的那套房产。请问:弟媳是否有权分割弟弟继承的房产?  相似文献   

5.
爱的三部曲     
莫纯清 《老年人》2006,(7):41-41
《老年人》杂志就像一位老朋友,陪伴在父亲身旁好几年了。每期杂志一到,父亲便会放下手上其他的事,拿上笔,戴上老花镜,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为此,母亲多次笑着嗔怪父亲把杂志看得比她还重要。翻开父亲读过的杂志,每一本都有他圈圈点点的痕迹,那些批注都是父亲留下的心得体会。如果哪一期杂志来得迟了,父亲就会时时念叨。父亲对《老年人》杂志的热爱也影响了我。订杂志时留的是我的地址,每月都由我把杂志带回娘家,所以,我也就先睹为快了。这样《,老年人》杂志成了我和父亲共同的朋友。一个星期天,我领着上幼儿园的儿子去看望父母,并带上了刚…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寄托     
对父亲的思念,总会牵出我对《老年人》杂志的感激之情。是它,陪伴父亲度过了人生旅途的最后时光。父亲卧病在床的最后3年里,读书看报几乎是他精神生活的全部寄托了。但是,随着心力的逐渐耗尽,父亲看的东西越来越少,唯有《老年人》杂志是个例外,他的病床边总放有一叠。记得有一次,父亲跟我闲谈时说到,他这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计较吃穿,惟独爱看书报。在阅读过的老年生活类报刊中,他对《老年人》杂志情有独钟,觉得蛮适合自己的口味,既有休闲生活的经验,又有养生保健的知识。与父亲同病房的4个病友,受他的影响,也喜欢上了《老年人》杂志。每…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28岁,却和《老年人》杂志相伴近10年了。父亲1996年退休以后,订了一份《老年人》杂志,每期都是我代他从镇里领回来的。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刊物经过我的手,自然少不得先睹为快。《老年人》杂志的读者对象是老年人,但内容却很丰富,我和妻子都非常爱读。我喜欢刊载的诗  相似文献   

8.
明辉 《老年人》2008,(10):51-51
问:刘某与我的儿子外出打工期间恋爱并同居。我和老伴抱孙心切,催促他们结婚。因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刘某便委托她的父亲代替她与我的儿子到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后来,刘某与我的儿子关系恶化.要求离婚.并提出他们的婚姻是无效的。请问:父母代领的结婚证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9.
咨询热线     
《老年人》1999,(7)
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根据民政部、财政部民优发[1999]5号文件精神,从1999年1月1日起,提高革命伤残人员伤残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定期抚恤金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核拨专款”。具体标准见表。问:我的父亲留下一些50年代买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券,因种种原因未兑换,如今还能兑换吗?(读者王强)答:按财政部、中国工商银行1987年联合发的《关于我国50年代国家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券仍可兑现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发行窗     
《老年人》2002,(10)
把宣传发动工作做细做实我在一个企业从事宣传工作,是《老年人》杂志的热心读者。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本刊物,是去年年初去一位笔友家玩,他家订有《老年人》杂志。他说这份刊物办得好,有看头,对年轻一代孝敬长辈是很好的学习资料。我一看便爱不释手,后来索性到邮局订了一份。订这份杂志,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我的母亲看。父亲过世早,母亲晚年生活寂寞,有了《老年人》杂志,她老人家每期必看,精神生活充实,视野逐渐开阔,心情也好多了。我决定多订几份《老年人》杂志,送给其他长辈看。耒阳市245信箱运输大队唐艾军2002年,…  相似文献   

11.
抚恤金是国家给予因公(工)去世或病故职工直系亲属的安抚款,必须按政策予以发放落实,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克扣。然而,湖南溆浦县157位已故中小学教师的遗属向本刊写信反映,按规定他们平均每人有7000元左右的抚恤金,但最多的只拿到了1500元,总共还有92万多元没有兑现。他们苦苦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老年人》2005,(6)
父亲最喜欢《老年人》杂志3年前母亲去世,由于我和妻子工作都忙,不能每天陪伴父亲。接他来住,他又不习惯。父亲一人在家,甚是孤独。于是,我给他置渔具,要他外出垂钓散心;给他买棋牌,要他约人玩乐解闷;还给他订了三五种报刊,让他打发时间。父亲最喜欢的是读《老年人》杂志。他说  相似文献   

13.
我是南华大学的一名学生,受爷爷的影响,很喜欢看《老年人》杂志。有时放假回校,我还要专门带上几本《老年人》杂志,放在床铺的枕头边阅读。室友们不理解我为什么如此迷恋《老年人》杂志,我告诉他们:“你们不知道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东西!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了。”我不迷恋电视,不迷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却迷恋《老年人》杂志。她引导我走进老年人的世界,解读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了解他们风流倜傥的年轻时代,也让我从他们的智慧和人生中受到教育和启迪。祝愿《老年人》杂志越办越好!《老年人》杂志引导我了解老年人@欧阳春丽…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苦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我11岁,最小的弟弟还不到半岁。父亲实在很难照顾我们5个孩子,打电报回乡下老家,叫来了15岁的梅表姐。于是,弟弟有人带了,可家里也多了张吃饭的嘴。粮食不够吃,父亲就把细粮换成粗粮,表姐还在屋子后面种了好大一片菜地,有菠菜、小白菜、土豆,还养了两只羊和一大群鸡。羊奶是喂弟弟的,鸡蛋也是给弟弟吃的。那时,我们都以为表姐无所不能。快入冬了,我们的棉衣棉裤都还没有做好,表姐看着父亲买回来的棉花发愁。她告诉父亲,她在家没有学过做棉衣。父亲请来了秀莲阿姨,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我们所有的棉衣、棉裤做好了。…  相似文献   

15.
周建 《老年世界》2009,(1):19-19
编辑同志: 我是乌兰察布市离休干部赵俊卿的遗霜。我丈夫2008年5月去世,1968年因公致残。请问我丈夫的抚恤金如何领取?  相似文献   

16.
彭德新 《老年人》2005,(6):42-42
3年前母亲去世,由于我和妻子工作都忙,不能每天陪伴父亲。接他来住,他又不习惯。父亲一人在家,甚是孤独。于是,我给他置渔具,要他外出垂钓散心;给他买棋牌,要他约人玩乐解闷;还给他订了三五种报刊,让他打发时间。父亲最喜欢的是读《老年人》杂志。他说,《老年人》杂志办得实在,有品位,  相似文献   

17.
橙子 《现代交际》2006,(7):56-56
《四眼天鸡》的主题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迪斯尼就有这样的耐心、这样的不懈,去表现一只小鸡是怎样向它的父亲证明:我不是胆小鬼.一只外星小孩玩的滑板落在小鸡的头上后消失了,受惊的小鸡敲响了镇里的大钟,告诉人们,有一块“天”掉下来了.可是闻迅赶采的人们无法相信小鸡说的话,包括小鸡的父亲巴克在内,他们认为落在小鸡头上的不过是一只橡子.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2000,(9)
问:听说国家最近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具体有什么规定?  答:国家民政部、财政部今年5月30日发出《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民发〔2000〕133号),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提高革命伤残人员(含革命伤残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伤残抚恤(保健)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定期抚恤金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通知》规定:  (一)在乡革命伤残人员的伤残抚恤金,在1999年标准的基础上,特等每人每年提高6…  相似文献   

19.
退休五载,却并不感到孤寂,因为有《老年人》杂志相伴。我告诉周围的老年朋友:“经常看看《老年人》杂志,才知道什么是精神享受。”这本刊物栏目丰富多彩,内容广博充实。“咨询热线”使我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养生保健”告诉我最新、最实用的保健知识和治疗妙方,“老年  相似文献   

20.
《伴侣(A版)》2011,(6):33-33
正问:我父母生前有住房一套。去年6月份,父亲因病去世。去世前,因我跟妻子不分昼夜地照顾他,他曾立下遗嘱,声明我父母所有的住房归我所有。父亲过世后,母亲因伤心过度,前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在料理完母亲的丧事后,我的三个弟弟提出要继承父母留下的房屋。我拿出父亲曾立下的遗嘱,提出要尊重父亲的意思,房屋由我来继承,但三个弟弟坚决不同意,他们说这只是父亲一个人的意思,并不代表母亲的意思。请问:法律对父母只有一人留下遗嘱的效力是如何认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