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笑汀 《老年人》2008,(12):35-36
1984年初春,一代名记者、作家严怪愚在长沙病逝,一时吊唁如潮:“无冕而王,文章不朽;立身有道,风范长存。”“怪得高明,倚马可待;愚不可及,直道而行。”“怪笔惊人,直揭人生真谛;愚公处世,饱经世道沧桑。”这些挽联,从各个方面展示了严怪愚的人品、才华和社会影响力,可谓知言。但最凝炼而富于概括性的一联则公推易祖洛先生的佳构:“笔挟风霜名记者;胸无城府老书生。”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虎毒不伤子”,那么,这位父亲就比毒蝎更毒了;如果说“世上只有妈妈好”,那么,这位打工妹就好过妈妈了。世上竟有这么狠心的父亲小红红是不幸的。8岁的小红红被亲生父亲抛弃在兰州街头。红红的大名叫童小红,家在陕西歧山县青化镇童家村。父亲童叶辉不擅农事,长年在西安一家饭馆打工,偶尔回家一趟也带不回来几个钱。父亲跟母亲关系不好。终于有一次,当父亲灰头土脸回来,不知为啥母亲跟他大吵一架。第二天,母亲就喝农药,死了。只有13个月大的小弟弟被父亲偷偷地送给了一个过路的外乡人,而红红,就被塞给爷爷奶奶照养。…  相似文献   

3.
沉沦毒海数载的广州青年黄伟金,在戒毒期间创作了一部1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这是国内第一部吸毒者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阿金说: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心灵滴血的过程,一个“增强免疫力的艰苦的精神治疗过程”。阿金相信,他的小说不仅能够“治疗”自己,而且能够“治疗”更多的“粉友”,同时警戒世人远离毒品!苦难少年的似锦前程72年6月,阿金出生于广东省增城市一个小镇的干部家庭。8岁时父母离异,他随父亲生活。父亲对他呵护备至,天天教他习毛笔字、画画。11岁时,阿金就能帮邻居写春联了,乡亲们都称他是“小神童”。阿金13岁…  相似文献   

4.
一凡 《现代交际》2002,(10):35-35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的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  相似文献   

5.
小城,大爱     
2005年12月2日,父亲第二次从鞍山来上海,还是穿着绿色的旧军装,提着只黑皮箱。父亲当过10年兵,转业后也常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句“我是个军人”。母亲在他退伍那年和他离婚了。那时我13岁,我一直以为母亲会带着我走,可是没有,她把我留给了父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父母都心存恨意,尤其对父亲,我至今都认为,如果他肯早点转业回来,这个家就不会散。  相似文献   

6.
苦涩的孝顺     
黄方国 《老年人》2004,(7):32-32
母亲去世后,年迈且瘸腿的父亲终于扛不住生活的艰难,不得不答应来我家养老。离开乡下老家时,父亲一定要我跟他一起去向邻居们告别。乡亲们都说:“黄爹,您儿子儿媳真孝顺啊!”父亲听了这话,笑容从满脸的皱纹沟里溢了出来。回到城里,天色微暗,已是万家灯火。妻子没有来接父亲,打发儿子下楼来了。在我的提醒下,儿子敷衍地叫了一声“爷爷”,连正眼都没看一下,就提着爷爷的包裹上楼了。父亲尴尬地站着,显得手足无措。我正要呵斥儿子,却被父亲阻止了:“他还小,不懂事,在一起住惯了,自然就亲了。”说完,一瘸一拐地走到了我的前面。打开家门,妻子坐…  相似文献   

7.
在新中国数十年的国防科技发展的辉煌历史中,特别是早些年,父亲除了他的名字以外,其他的都不见经传,即使是在“两弹一星”元勋的行列中,他也是被解密最晚的。只是在其晚年,随着人民共和国对他所从事的特殊事业一步步解密及祖国科技事业的需要,把他一步步由幕后推向前台,父亲其人其事,才星星点点、凤毛麟角地一点点被披露。  相似文献   

8.
我“潜伏”在父亲的朋友圈,不仅更加了解了父亲的生活,还成功地帮父亲做了一回“投资顾问”,我偷偷地快乐着,幸福着,也骄傲着. 自从教会父亲玩微信后,他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看着他每天抱着手机,不是传图片,就是发感慨,要不就是对着微信说个不停,还时不时“呵呵呵”地笑出声,日子充实又快乐.我见了,一半高兴,一半担忧,高兴的是,退休后的父亲一直郁郁寡欢,现在有了寄托,他心情好了许多;担心的是,现在的网络诈骗层出不穷,万一交上个不良网友,被人骗去钱财就不好了.思来想去,我决定当一回“卧底”,“潜伏”进父亲的朋友圈,看他每天都忙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看到三篇小报道,写 的是关爱死者和关爱活者的,倒有点意思。 一、送个美女陪父亲 王先生在昆明经商数年,赚了点钱。心想父亲早逝,也没享上福、3月15日父亲忌日,王先生决定回老家给父亲上坟。“美元”、“汽车”、“洋房”,所有能够代表当今最高物质享受的祭品都有了,但王先生总觉还缺点什么。临行前,王先生忽然想起,父亲在冥府孤单一人,想必十分寂寞,便又买了两个纸人“美女”,送给父亲解闷。 谁知母亲一见这两位“小姐,气不打一处来,大骂儿子:“你这个狗东西!你父亲是贫下中农,从不使唤丫环。他在世时也从不拈…  相似文献   

10.
刚过完年,就被大雪封门了。开始来城里过年的父亲还对这场大雪赞不绝口,一口一个“好雪”地赞着乐着,可是待大雪下到第三天的时候,就坐不住了。父亲一边说要回趟老家,一边就整理自己的行李。父亲是个办事果决的人,他一旦决定的事,九头牛也难以拉回。我自小就对父亲言听计从,不敢有半点儿倔强。所以就试着跟父亲商量,是否等雪下得小点儿了我亲自送他回去。父亲说:“要是往常是不让你送爹的,可是,爹不能不服老了啊!这次就听你的,让你陪着爹走过那九道弯儿坡吧。”  相似文献   

11.
陈亦权 《职业》2016,(19):74-74
1981年,20出头的张风军退伍回到河北老家。当时正值年底,老家村民们都忙着做竹灯笼,这是老家的习俗。张风军当兵时也见过一些世面,他就想,“能不能把这些灯笼推向外边的市场呢?”不料他把这个想法跟父亲一商量,却遭到了父亲的一顿斥责:“谁都会做灯笼,你卖给谁?”  相似文献   

12.
陈励 《炎黄世界》2009,(6):60-60
父亲因祸去世,母亲随之瘫痪,短短一个月内,世间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在了年仅4岁的儿子身上。儿子看着床上连话都说不出来的母亲,说:“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饿着。”于是,儿子开始学着煮饭。面条做不了,就煮粥吃。锅台高,够不着,他便踩着小凳,趴在锅台上,时不时被沸出的米汤烫伤小胳膊。常常,家里连一粒米都没有,  相似文献   

13.
公元578年,北周皇帝宇文邕去世,被追谥为武帝,庙号高祖。20岁的太子宇文赞即位,是为北周宣帝。 刚一即位,他就显出了他的“淫雄本色”——把父亲后宫中的女人全部纳为己有。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背影     
很难记得确切的时间了,只知道那时候“四人帮”已经垮台,父亲头上那顶莫须有的帽子摘掉了,恢复了看病行医的职业,也恢复了每月58元的薪水。但是,父亲受迫害几年扣发的工资却没有补偿,家里的日子依然过得不轻松。父亲在镇里的医院工作,医龄比我的年龄还要长。解放前,他就跟当地的老郎中当学徒。抗美援朝时,他应征当了志愿军,在弹片如同爆竹屑般飞的战场上,父亲又学会了西医,还能做手术。不曾想,这到“文化大革命”竟成了被打倒的罪证。父亲怎么也不理解,可是愈想不通就愈挨批斗。他彻底失望了,摇着头对我说:“这世道没救了…  相似文献   

15.
湖南湘潭5年级小学生张智勇救同学却不被同学所救而死的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了。“死者已长矣”。一年后的央视《今日说法》却让它再次成为了“新闻”。只是这一次,吸引我们注意的主角,是那个被救孩子的父亲——对张智勇的死,他对着镜头说:“我不存在表示感谢了,反正这个事我告诉你了,按我儿子的说法,是他们挑起来的,我儿子是附和……”记者说:“但是现在张智勇是去救他(而死的),而其他同学根本没有帮助他的意思, 这是没问题的。”那个父亲说:“这个问题很难说的,是不是?不好说的……”——他冷漠的脸和比脸还冷漠的说法让我们领教了什么叫六月寒雪,也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孩子为什么能在自己被救以后,可以眼睁睁看着救他的张智勇挣扎于生死之间而连一声救命的求助呼喊都不能发出的行为背后,可能蕴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亲谢承隆,一位老共产党员、老游击队员,终生在基层工作。工作之余,他喜欢写点诗词,抒发胸臆。到了晚年,他的这点爱好就更强烈了,如果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诗句来形容他的暮年壮志,倒也很是适当。父亲出身孤苦贫寒。我祖父死于敌人的枪弹之下,祖母也不幸早丧,他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辍学在家,跟随我曾祖父和叔祖父耕田度日。苦难的岁月,将父亲锻打成一条硬汉子。他渴望脱离苦海,渴望参加革命,终于盼到1949年6月桂东解放,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革命队伍。翻身的喜悦,激发着父亲的斗志。在党的领导下,他起早贪黑,不知劳累,在家乡逐村逐…  相似文献   

17.
父亲戒烟     
姜贻斌 《老年人》2006,(1):28-28
父亲抽烟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母亲过去没有逼他戒烟,她知道我父亲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有许多苦恼,烟雾可以让他麻木,也可以引导他思考。前些年,父亲退休了,母亲却逼他戒烟了。母亲这样做自有道理,且不说曾经有过的痛苦现在没有了,单讲父亲的身体就大不如从前,年纪大了还抽烟,将更加损害健康。于是,她经常把父亲的烟藏起来,让父亲急得手忙脚乱地四处寻找。父亲找不到,嘴里就不停地念叨“:我的烟呢?我的烟呢?”每当这时,母亲总是装聋卖傻:“我哪知道你把烟放在哪里了?”甚至调侃道“:莫不是老鼠拖到洞里去了吧?”但是,这难不倒父亲,他翻箱倒…  相似文献   

18.
妻子怀孕没到一个月时,父亲就急急地从东北老家过来看我。我知道父亲此行的目的是想抱孙子。我是不想让父亲失望的,但和妻子慎重考虑后,还是决定等过两年再要小孩。我犹豫着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因为在父亲看来,我只有要了小孩,才能算真正长大了,他也才能算真正尽了为父的责任。小时候,我常听父亲说:"等你们都长大了,都有了孩子,老爸  相似文献   

19.
吴学泓 《老年人》2007,(11):32-32
父亲节那天,世界上最疼最爱我的那个人走了。那个人不是别人,他是我的父亲。 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个既严厉又温和的“两面”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大凡家里好吃的、好穿的,父亲总是要我让着年长我10岁的哥哥。别人家的满妹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只有我们家例外。那时,父亲的心思都放在哥哥的身上,父亲的儿子情结,让我妒忌和愤怒,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株长在田间地头的狗尾巴草,被父亲完全遗忘了。  相似文献   

20.
人间喜剧     
报纸上登出了通缉令。太郎看到了,就问父亲:“这是什么呀?”父亲说:“这是抓坏人的通缉令。”“那,上面的照片是谁呀?”“是坏人。” “啊?”太郎一脸惊讶,“那为什么不在拍照片的时候就抓往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