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秋雨散文的人生意识邢跃余秋雨是一位卓越的艺术理论家和文化史学家,也是一位当代散文大家.他近年来发表的系列散文《文化苦旅》及续编《山居笔记》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推重。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思想力度,丰厚的文化内涵,深沉凝重的历史感,熠熠闪光的哲理品格,劲健...  相似文献   

2.
<正> 李广田在他的著名散文《秋天》里,曾这样抒发了对于人生行程的认识:“我想该这样说:‘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因为人生就是走在道上啊。”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活中,正如他自己所说,确实将个人的生命,交付给了一种无休止的艰难跋涉。在热爱并从事的文学事业上,李广田毕生执着于艺术真理的追求。他不仅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方面的创作实践,反映出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艺术理想,还从四十年代起,倾注巨大精力和无数心血,撰写并出版了多种文艺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诗的艺术》(1948)、《文学枝叶》(1948)、  相似文献   

3.
汤溢泽 《船山学刊》2007,(2):156-158
钱钟书在《写在人生边上》、《围城》、《人·兽·鬼》等散文、小说中大量用典,其行为除了贲张了他的才情、机趣、创造了非凡的语境外,却予公众以卖弄学问和言行矛盾的印记。在此,本文作者认定他是一位獭祭典故的失败作家。  相似文献   

4.
徐治平是一位蜚声广西文坛的散文作家。他大学一年级就在《羊城晚报》发表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敲开了散文艺术宫殿之门;二十多年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出版了两本散文集:《在金笋丛生的地方》和《海灯法师弟子在边关》,最近又出版了散文理论专著《散文美学论》。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了他的散文理论,以特异的色彩,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瞩目和赞誉。  相似文献   

5.
主编过《中国现代散文理论》,《中国现代散文史》等书的俞元桂教授,近年迭有散文佳作问世。一个几十年来潜心于科研与教学的学者,在临届古稀之年,突然转轨操动起文学创作的桨,其创作动因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俞先生不仅经历过战火动乱的颠沛流离,也备尝过自然灾害与人为劫难的刻骨忧伤。但长期的孤寂与坎坷的磨难,淬炼了他的心灵,磨砺了他的意志,使他获得了洞悉人生睿智与虽  相似文献   

6.
70年代末开始,林非陆续发表和出版了《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我怎样写〈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散文研究的特点》《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我和散文》《我爱读散文》《对当前散文创作趋势的思考》《散文的使命》《关于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散文论》《访美归来》《西游记和东游记》《读书心态录》《绝对不是描写爱情的随笔及其它》《林非散文选》等。此外,他还为不少研究者的散文理论专著和散文选集写了序言,这些序言都程度不同地阐发或论述了他的散文新观念。新时期文学中,在散文界,林非是位成绩斐然的散文史家、散文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7.
“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我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背影)序》来自清是在五四风雨冲激下走上创作道路的,先写诗,后写散文,晚年则主要是杂文,可以说,他的创作生涯历经了诗歌时代、散文时代和杂文时代。在朱自清创作总体中,散文是主要的,成就也最大。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来,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他的散文创作始于1923年,但大多数写于1925年之后,先后结集的主要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朱自情散文世界是丰富的,有抒情、叙事、游记、特写和随笔。其间有对现社会断片的描写,有对人生相…  相似文献   

8.
一 梁实秋(1903—1987)与散文结缘,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作于一九二三年的《南游杂感》、《清华的环境》等(均载于《清华周刊》),已初步显露出他的散文艺术才华;一九二七年他执编《时事新报》的《青光》副刊,有段期间几乎每天都要作一篇短小的散文,后经筛选编成一本集子《骂人的艺术》(新月书店出版)。据梁实秋晚年在《雅舍散文·副刊与我》中说,这本书曾有人盗印过,但它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一九二八年十月,梁实秋在《新月》杂志一卷八期上发表了《论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他相当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散文艺术主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对中国传统散文艺术的重视,同时又善于大胆地汲取西方散文长处的艺术见解;其中固然有个别观点有着贵族气的痕迹(如认为“引车卖  相似文献   

9.
40年代步入诗坛的老诗人杨山,同时也写散文。几十年来,先后在《大公报》、《新民报》、《申报》、《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厦门日报》、《重庆日报》、《重庆晚报》、《成都晚报》、《四川文学》、《散文》、《晚霞》、《九洲诗文》等几十家报刊发表散文。近几年来,散文写得更多,引起了评论家的注意。他的散文和他的诗一样,真切地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李云迪的散文集《追寻蝉歌》中,最能代表作者散文创造特色,其中创造意象充满情思、富有意境、诗意浓浓的38篇美文中,作者十多次写到看窗子——这是作者散文中的一个重要意象:一是展示自我;二是关注他者。透过作者所敞开的一扇扇有形、无形的窗子,向读者展示出了作者的人生,乐观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正> 茅盾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写了大量的散文,计有《话匣子》《速写与随笔》《故乡杂记》《茅盾随笔》《时间的记录》《生活之一页》《苏联见闻》《杂谈苏联》《脱险杂记》《茅盾散文速写集》等十多部散文集。这些散文都由他精心创作而成,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艺术娴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黄万华 《齐鲁学刊》2005,(1):104-107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王鼎钧以其丰富的散文创作推动着中国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他的“人生说理” 散文以其人生体验和审美观照的完美结合而为后人推崇,他的“原乡”书写以其独特的“乡愁美学”传达出人生观照 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他的“宗教散文”以超越宗教的日常智慧让人体悟到一种“散文魔法”。这奠定了王鼎钧散文在 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 臧克家的全部创作,诗与散文始终是“双管齐下”的。在现代,自是“诗压散文”;在当代,特别是“新时期”后,却是“散文压诗”了。作为“诗人”,他受到的关注、研究较为充分;而作为“散文家”,对他的关注、研究就显得太不够了!话头自然还得从“现代”说起。从1925年到1949年,即从作者20岁到45岁这25年中,臧克家共结集、出版散文著作7部,它们依次为《津浦北线血战记》(通讯集,1938年5月)、《乱莠集》(散文集,1939年5月)、《随枣行》(散文、通讯集,1939年10月)、《我的诗生活》(回忆录,1943年1月)、《挂红》(小说集,1947年6月)、《磨不掉的影像》(散文,1947年10月)、《拥抱》(小说集,1947年12月)。除去两部“小说”集不算,也还有5部之多。臧克家的这些“现代散文”创作,在我看来独创性强,自成一格,丰富和充实了白话散文创作的实绩,具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文学史”意义:首先,表现在狭义的“抒情散文”自出机杼上。他擅长于“人物散文”的写作,《老哥哥》、《六机匠》、《悼》、《十六岁的游击队员》、《拾花女》、《我的先生闻一多》、《海——回忆一  相似文献   

14.
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结集出版的《当代藏族散文选》(以下简称《选》)是建国以来、同时也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第一部由藏族作者创作的散文作品选集,它标志着当代藏族散文创作的长足发展。在《选》中,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被作为沟通历史、社会和人生,表现时代精神,激励民族意识;揭示民族心态,表现人类情感;反映区域风情,彰著民族特色的创作素材和美感信息纳入作品。这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创作这个领域,秦牧同志是专事散文创作的作家。由于他知识渊博、造诣深厚、构制精巧,形成了他独特的散文风格。文化大革命前,他相继出版的散文集《花城》和《潮汐和船》,早就赢得了读者的好评。经过了十年沉默,“四人帮”粉碎了,文学艺术的春天真正来到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秦牧同志又象一位辛勤的园丁,在散文创作的领域里,开辟草莱,辛勤耕耘;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而秦牧同志的散文,就象一枝伸出墙头的红杏,春意喧闹,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风景──读《东山魁夷散文选》魏泉台湾诗人余光中的散文集取名《左手的缪司》,因为他说自己是“用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我想把这个贴切而新颖的比喻用在东山魁夷身上也是毫不过分的,长期以来,做为日本著名的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在探索“日本的美”的绘画过程...  相似文献   

17.
凤群 《学术界》2007,3(5):292-296
巴金在当代散文中的意义是多元的.他的《随想录》回归了五四散文的文化品格,让当代散文第一次走近作家心灵的真实;第一次让当代散文闪烁批判的锋芒;第一次让当代散文站在现代立场上与民间话语结合,引发了通俗散文的崛起.它确实是一部开启散文多元化时代的大书.  相似文献   

18.
<正> 从事历史学研究的学者,同时又以散文创作饮誉文坛的,在大陆有吴晗、翦伯赞,台湾也有这样一位学者兼散文家——许达然。迄今为止,许达然先后出版了《远方》、《含泪的微笑》、《土》、《水边》、《吐》、《人行道》、《防风林》七本散文集,诗集《违章建筑》也问世了。许达然的散文,曾被选入台湾的各种散文集,有的一连数版,风靡文坛,有的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国的文字介绍到国外。近来,花城出版社正在出一本台湾散文集,主编就是旅美台湾著名作家聂华苓女士推荐的许达然先生。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对许达然散文艺术的欣然认可。事实上,许达然在散文艺术一的追寻和探索,的确是卓有成效的。他在散文艺术上的成功经验,对内地沉闷的散文界,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刘章以诗名世。他的诗面向生活,抒发真情,风格质朴,流美有味。这些特点也体现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因为无论从内容观照还是形式表现来看,他的散文都具有被生活和艺术的法则所肯定的独特美质。首先,就作品内容看,这种独特美质更多地体现为“真诚”二字,或者说,更多地体现于作者的赤子之情。 刘章的散文按题材可以划分为家乡生活和家乡以外的生活这样两大类。这两类作品的具体内容可以说是五色杂陈。有饱蘸笔墨直接抒写乡情的,如《乡情》、《归家忆》、《山行忆》等。也有通过赞美家乡的山川、风物侧面流露乡恋之情的,如《雾灵春色》、《烟豹二洞志》、《石砚潭记》等;有随作者游踪履痕记述四方风景名胜的,如《天下第一盆景》、《观响山》;也有借描写乡里故实、民间风俗采溯人生百味的,如《黑石》、《家狗记》、《掏獾》、《搭石》等;还有作者感抚世事、追怀故人的篇什,如《风筝魂》、《芳草魂》、《千岁叔叔》等。然而在这些各不相同、异采纷呈的作品中却贯注着一条鲜明的“血脉”,这就是真诚。  相似文献   

20.
从教散文到写散文,继而从事散文理论研究,范昌灼同散文结下不解之缘已达三十年.不是散文缠上了范昌灼,而是范昌灼拥抱住了散文.他有一颗散文心.他以散文心在观察散文世界,他以散文在写散文心评论.阅读《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成都出版社1992年10月版),我时时感受到范昌灼那颗散文心的跃动.我一直以为:新时期散文很寂寞.争相传涌啦、热情呼唤啦、纷纷写信啦,都属于小说,散文从未有此殊荣.前几年,曾有过关于散文命运的讨论,也似乎是一些散文作家和散文研究者耐不得寂寞的鼓噪.读了范昌灼的《中国新时期散文论稿》,我明白自己是在坐井观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