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治与文明的一体化关系已成为时代潮流,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保障和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缺一不可。法治文明对整个制度文明起着确认、维护、保障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治的内容和形式凝聚着一定时代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法治功能和效力的支撑力量。法治建设应当走出对法的工具性认识的局限 ,追求以人文精神为内驱力的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3.
为了追溯文化的起源、内涵及其发展过程,运用定性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在论证文化在文明进步中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文化的内涵和本质,进而阐述了高等教育文化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思路,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21世纪的中国阳积极开发利用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生态文明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在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尤其要强调生态和谐,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生态和谐需要环境法治作保障,环境法治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文精神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弘扬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其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五四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李大钊、陈独秀等结合旧中国实际所阐述的现代法治社会国民或公民应有的自觉意识。对此资源 ,2 1世纪的中国应予积极开发利用 ,以利于锻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要的理念基础和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人文与社会文明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文化的自觉,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必然环节;文明是人类活动的积极的文化成果,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这三者有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正确处理三者之间关系,一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加强文化、人文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二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契机,增强文化、人文精神、文明的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唐代礼乐文明中,唐礼还保留着若干古朴的礼仪和观念.如:当时还保留着马社对马的祭祀,体现了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礼敬自然和礼敬生命的传统,从而体现了中华传统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宪法进步与法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个极具价值意义的概念。中国宪法历经几次修改,逐渐触及到深层价值的转向。以宪法进步为主要标志和推动力的法治建设也从不同层面相继展开,法治的演进与宪法的发展形成一种深刻的休戚与共的逻辑与实践关联。法治文明的发展必然推动政治运作的法治化,审慎而稳健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具备宪政与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法治价值在中国获得至高评断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必然性 ;为更深入地了解法治的价值 ,本文分析了西方法治的普适性和西方法治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文明因子 ,以求在倡导法治之时 ,对源于西方的文明成果有深刻照察和真切的价值认同 ,以认真吸取外来文明之精华。  相似文献   

11.
当前,工科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值得关注,人文精神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人文教育的偏差。因此,工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加强人文教育,倡导人文精神,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包括完整的知识体系、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健全的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等内容。但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存在着自我化、功利化、短视化、物质化等问题,必须通过STS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具体措施重塑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红岩精神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关于党的建设实践的结晶;创造性地在国统区开展党的建设并培养出大批革命精英人才,是南方局卓越的历史贡献之一。当前弘扬红岩精神就是要从南方局成功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为加强执政时期党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办学实践中结合自身传统、地域文化、时代背景所形成的独特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具有群体凝聚、价值导向、激励鼓舞和环境营造等功能。东北农业大学经过6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东农人文传统,在高等教育激烈的竞争面前,探究东农人文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对高校大学精神培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略论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上。要在尊重大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意识、与自然的"亲和力"、高尚的人格追求。应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的辩证关系、坚持本民族价值观与借鉴世界其他民族价值观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与民族精神发展的辩证关系、民族精神稳定性与突显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就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通过文化创新培育中华民族时代精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弘扬中华民族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与人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经历一场改革,倡导法治管理和人文关怀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协调与统一是本文的主要思想.本文主要从高校管理开始发生转变的观念入手,分析了高校管理法治化历时背景,以及管理过程中人性化的缺乏,提出法治化管理和人性化相结合的模式,并从制度、实体和程序三个方面入手提出高校管理法治化和人性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昂的民族精神具有凝聚激励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先导功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师生头脑,从我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